分享

【西南作家•散文】高秀群/木格措

 曾令琪西南文学 2021-01-12

西南作家·散文

【西南作家·快讯】阿 月 /西南作家工作室联盟隆重上线

木  格  措

高秀群(四川邛崃)

  

  

  

  

  

  

  

站在木格措的观光车边,仰望木格措:这位于康定县北雅拉乡境内,距康定县城17公里,海拔2600-3780米,地处横断山北麓,隶属大雪山脉的木格措,它雄壮高直的雄山峻岭插入在一片云蒸霞蔚的高天里。山腰,云飞雾走;山顶,云天相融。这时候,我才真正知道“高山仰止”的真正含义。我想:这究竟是什么样神秘的天上仙山?云雾里到底隐藏这怎样的仙境瑶池?

观光车在悬崖峭壁间沿着之字形的盘山公路一个劲地向上奔驰,急弯多,师傅艺术娴熟。因此,我们在上山的路上最先看见一条白色的溪流,接着只看见些灌木丛林、半山腰是斗碗大小的杉木林,接近山顶,则是宽阔的山坡和堆着石头的瘠岭。所能看见的山上的树木几乎是千篇一律的。

从观光车上下来,我们已经到达木格措景点。站在光景台上四望:山顶的厚薄不一、千姿百态的云海已经退到海子上空,无忧无虑地在水边悬浮着;两旁是绵延广阔的连山,右侧连山上是一望无际的草甸。草甸倾斜着、缓缓向远方低矮下去,低矮下去,消失在蔚蓝色的海子里。草甸上几乎没有树木,只看见瘠岭上一排一排的像平行线一样的白石块,整个就像一张硕大的黄绿色彩笺,像彩笺上天书的方形的汉字,像一行行记着音符的五线乐谱……我想:这些平行的白石,应该是暴露在浅浅的泥沙上的岩层的痕迹吧。

打开百度搜索,我们才知道木格措的意思是野人海,又名大海子,是川西北最大的高山湖泊之一。景区由芳草坪、七色海、杜鹃峡、药池沸泉、木格措和红海、黑海等景点组成。左望是芊芊草莽中树立着许多黑色的木棍,背后是一片灰绿的山坡。

我们沿着旅游路往左侧走,路不长,两旁有些矮而敦实的松树、刚劲的杉树和很像杉树的高山柳树,这些树最大的也没有面盆大。特别是高山柳,树形是杉木的形状,丫枝上却挂满了垂柳般的细丝,细丝上是些极细的丝状叶子。——既像柳又像杉。下到海子边,顿感寒意袭来,我们连忙穿上厚衣服。脚下是一片不大的淡金色的沙滩,波光潋滟的大海子一直延伸到天边,它冷寂、清寒、透明、澄澈。好像没有一粒泥沙,更没有一片树叶,有人在近处水里横放着几根带着树根的木头,既显示了海子的清澈,有增加了海子的情趣。

海子的寒意催促我们上到它左侧的山坡上,原来看见的干木棍原来是被天火烧掉的一座山上的一大片杉树林的遗迹。辽远的山坡上光秃秃的,没有草。只有许多或稀松或密集的被烧焦的山树干和地面上或隐或现而长短不一的白色树根。树干在千篇一律的黑色中一段一段地闪着白光——这是吊了皮的部分——经过烈火的煅烧,他们依然保持着劲健刚强、桀骜不驯的风骨;地上的树根,视乎在向我们倾述着它们在烈火中永生时的高龄和不甘。奇怪的是在近旁,却有几株幸存的杉树,他们在那次浩劫活了下来,和周围的枯枝劲干对比成一幅特殊的图画。

附近的一片山依然是杉木林,可以骑着马,沿着带着些带着黑色泥泞和蹄印的马路,去寻找曾经唱过情歌的地方。

回来的时候,我们坐的是大型观光车,因此能大致目睹一路的景色。对面耸立的高山峻岭,有些顶上是青黑色的大石堆,上面没有一棵野草和苔癣,纯粹就是一山乱石;有的是些浅草和少量的极矮的树丛,有的上面依然是老辣的矮松。半山腰的松树间杂着的杂树,树枝上到处是灰白色的的松萝。它们丝丝缕缕的、细细柔柔的、飘飘洒洒地挂在树枝上,视乎在证明着这里的悠久历史和自己存在的药用价值。

我们在一处较平而有一片红色石块的地方下了车。好奇的到红石头上拍照,把自己的倩影留在这片铁锈斑斑的石头上,留在刚劲的轻松旁。抬头回望刚才下来的地方,半山腰也有一片红色的石头相呼应。

由于时间不待,我们不敢沿着木格溪的栈道游览,再次上了观光车。看着两山之间蜿蜒曲折、时急时缓、时宽时窄的白色急流或者五颜六色的小潭,看着小溪边和碧潭边生长得千奇百怪的杉树和杂树,看见一路上写满藏文的黑黝黝的石块,感觉如临瑶池仙境般美妙。可惜。我没有时间下来欣赏,更没有时间把他们的丽影留在我生命的画册上——我既兴奋而又遗憾地离开了拉木措,离开了这个清幽冷寂让自己心旷神怡的地方。

八面晴云入昊天,岚封雾滚掩峰巅。

连山树干刚似铁,积水澄湖澹入天。

玉岭横空疑积雪,阳光照宇裹金边。

成排白石如书谱,峻岭雄山叠彩笺。

  

    

    


  

  作家简介:

  高秀群《西南作家》杂志签约作家,作品散见于各大报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