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换壳的《爱情公寓》电影赚钱了,换壳的爱情公寓手游却失败了?| 游戏论坛

 电竞世界 2021-01-12

因为现在电影业的套路都是游戏行业玩剩下的。

在ChinaJoy结束后的周末,不少人被电影《爱情公寓》刷了屏。

8月10日,《爱情公寓》电影正式上映,也开始了刷屏。在《爱情公寓》电影上映前,它就已经凭借着“抄袭、演员拒演”等话题冲上了中文互联网的热议榜。

在强大的话题制造能力、庞大的粉丝基础和围绕着《爱情公寓》本身争议的三重推力之下,不难预测这部电影即将释放的能量。不负众望的是,《爱情公寓》电影首日票房高达3亿,但最终让它成为话题的是观众对这部电影的极低评价。

截止发稿,豆瓣评分仅为2.8,有80.1%的网友给出了一星。

电影行业也玩换皮,网友戏称“《盗墓笔记》同人电影”

尽管在近些年上映的国产片中,“烂片”并不罕见,但《爱情公寓》电影实在有些特别,以至于连《纯洁心灵-逐梦演艺圈》的导演毕志飞都“无法评价”。

这份特别之处在于,《爱情公寓》电影使用了在电影行业比较罕见,却在游戏行业已经烂大街的套路——换皮。

经常玩国产游戏的玩家可能对这个词有着很深的感触。由于国内游戏市场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导致很多国内的游戏公司喜欢把市场中现有的成熟游戏框架/原型(包括但不限于玩法、数值、消费点、设定)拿过来,套上自己高价购买的IP,找美术把游戏的视觉完全更换一遍,就变成披着XXIP的全新游戏。

在《爱情公寓》电影中,并没有出现多少原著观众所熟悉的场景。反倒是剧中角色集体穿越到了《盗墓笔记》世界中,和吴邪等“盗墓笔记系”角色的冒险让不少观众觉得自己在看“《盗墓笔记》同人”。

随后网友爆料,《爱情公寓》电影原名为《新次元冒险家》,本来就是一部探险盗墓的电影。但投资方可能对电影票房的信心不足,才将《爱情公寓》的IP套到了电影上,完成了一次“换皮”。

有媒体采访了《盗墓笔记》原作者南派三叔,对方回应称“确实将《盗墓笔记》IP授权给《爱情公寓》,但并未参与《爱情公寓》的制作。”

不过《爱情公寓》电影的换皮,并没有影响到它前几日的票房。在电影上映4天,电影累计票房已达4.8亿。

虽然随着舆论的发酵,《爱情公寓》电影出现了“断崖式”下跌,但总体来说,其成绩表现仍然算是相当成功。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这段时间上线的《爱情公寓》IP产品,不止有电影,还有手游。

爱情公寓手游遇冷,套路做尽行业求变

同样是披着《爱情公寓》的外壳,手游远没有电影幸运。

在进入《爱情公寓》手游匹配了一盘之后,我想起了同为io游戏的《野蛮人大作战》。

无论是操作方式还是游戏机制,《爱情公寓》手游的既视感总是非常强。如果硬要寻找不同,则要从美术资源上出发——这也是业内换皮游戏的常用套路。

七麦数据的查询结果显示,《爱情公寓》手游版上线后的表现并不乐观。在iOS平台,游戏免费榜一直没能突破600,畅销榜更是在勉强挤到前900名之后迅速滑落到千名开外。

数据平台Sensor Tower给这款手游打出了“F”的评级,且从该平台给出的推算数据来看,这款手游在iOS平台的下载量应该不足5000。

虽然官方放出了“五天累计登陆百万”的庆典海报,但一般情况下iOS和安卓平台的成绩不会这么悬殊,而且“累计登陆”这个说法也有些奇怪——一般情况下,游戏公司宣传自家游戏拥有非常多的玩家的时候,常常用“X天注册用户破XX”这样的说法。

在不考虑《爱情公寓》手游的用户90%都是安卓玩家的特殊情况,按照正常公式从iOS排名预估安卓平台表现,这款游戏的表现绝对算不上成功,甚至有点糟糕。

特别是面对《爱情公寓》电影4天差点破五亿的成绩来看,《爱情公寓》手游的表现反差过于强烈。同样是《爱情公寓》IP,同样是换皮,为什么游戏的表现和电影能差这么大?

因为电影行业的这个套路是游戏行业玩剩下的。

相对于电影观众对换皮电影的出离愤怒,游戏玩家对这样的行为基本上已经见怪不怪。在同属于文化创意产业的游戏行业,换皮早就是能够摆上桌面正大光明探讨的“打法”。很多人认为电影行业的工业化程度领先文化创意领域的其他行业,并大赞好莱坞电影的工业化水平,但实际上,当工业化的大潮降临在文化创意产业的时候,游戏低头的速度要比电影快很多。

从端游时代,中国的游戏玩家们就开始忍受着在工业化流程之下批量生产的“多胞胎”换皮游戏。到了页游时代和手游时代之后,换皮的情况不但没有改善,反而越来越普遍。在IP受到游戏厂商重视之后,换皮更是一发不可收拾,很多玩家私下抱怨“一年都玩不到几款原创的国产手游”。

对于换皮,游戏玩家已经见怪不怪了。

但见怪不怪也不等于默许或接受。此前腾讯游戏内部曾展开过探讨,他们观察到成熟品类同质化的现象已经对手游市场造成很大困扰,仅以RPG题材手游为例,2018年上半年的买量成本环比上涨到40%,这就是玩家用脚投票的结果。

玩家已经对换皮游戏产生了“抗药性”,以至于游戏公司投放的广告越来越难“忽悠”到他们想要的用户。换言之,玩家们已经审美疲劳,而靠着买量输血的换皮游戏再也难有以前的风光。

中国的玩家在逐渐成长,在外国3A和国内精品的教育下不断在改变,这也导致了很多还企图靠着换皮来切割市场公司的用户成本大量上升。

墨守成规的游戏公司在这样“用脚投票”的未来,前程并不光明。

近年来,精品游戏口号盖过了以往“爆款”“大IP”等概念,也是行业中能够清楚认识到当前处境的游戏公司在力求改变。

以往被扣以“抄袭”的腾讯,如今反而在精品游戏的道路上成为了排头兵。在2018年,腾讯陆续布局了二次元,女性向,沙盒,体育等领域,并通过“极光计划”等方式拿出资源扶持精品原创游戏的研发团队。在原有头部产品的带领下,腾讯正在尝试改变。

求变的并不只有腾讯,而游戏行业也从拼“看谁换皮换的快,看谁美术换的靓”的轨道上,出现了对创意回归的可能。

《爱情公寓》手游的惨败正说明了中国的玩家在改变,游戏行业也在改变。而《爱情公寓》电影“丰收”则在口诛笔伐的同时收获了不少红眼,它们才开始要面对深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