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年末压轴,《明日之后》或成2018下半年最大爆款? | 游戏论坛

 电竞世界 2021-01-12

《明日之后》是一次探索,也是其市场策略的体现。

11月1日上线后,《明日之后》直接拿下了App Store免费榜的冠军。

截止发稿前,《明日之后》已经连续5日稳于免费榜榜首,并在上线第四天冲到了畅销榜第6名。此前,这款游戏的TAPTAP预约量突破200万,全渠道预约量突破1500万。

无论是从热度角度还是吸金角度来看,《明日之后》都有成为下半年最大爆款的势头。

“单调”的市场需要新刺激

对于中国的游戏界来说,2018年的游戏市场十足“单调”。

在版号压力之下,游戏市场中新品数量下降明显,而原本在业内流行的“寒冬”论调也最终传导到了作为最终消费者的玩家身上。

即使是再迟钝的玩家也会发现,2018年火爆的游戏几乎都是那些“老面孔”。一位玩家在游戏群中吐槽,2017年跟风“荣耀”,年末跟风“吃鸡”,到了2018年下半年,几乎没什么东西可跟。

虽然2018年还是出现了诸如《第五人格》、《楚留香》之类的精品游戏,但从整体上看,今年的现有产品还是难以接棒爆款之位,达到往年《阴阳师》、《王者荣耀》、《绝地求生》的爆款高度。

“统治市场的还是那些老产品,即使他们再有生命力,毕竟也玩了一年两年了,天天玩,谁不腻啊?”

抛开传统玩法,生存是唯一目的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以丧尸生存为题材的《明日之后》上线了。

《明日之后》的游戏背景为丧尸病毒蔓延的末日,玩家将扮演幸存者,带着自己的爱犬艰难生存。很多玩家在刚接触这款产品时认为它是手游版的《求生之路》,而在游戏一段时间之后则常拿它和之前Steam爆红的《Scum》做比较。

对抗僵尸确实是《明日之后》PVE部分的重点,而游戏的核心则是包含PVE、PVP、建造、制造等等在内的生存——一切玩法的最终落点都是为了打造“生存”。

在《明日之后》中,玩家不仅仅是在地图上“打僵尸”。在游戏中,玩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建造属于自己的房子,也可以加入其它玩家的营地抱团建设大型据点,玩家需要烹饪食物来抵御饥饿,也需要研发药品来对抗疾病,可能因为淋雨而感冒,也可能因为太冷而打颤,可以去砍树挖石头,也可以去捅马蜂窝拿蜂蜜,可以与人合作也可以杀人越货……

总之,在这款游戏中,玩家需要用尽一切手段生存下去,游戏中战斗、昼夜、健康、温度等等相互交错的系统只为了最大程度上打造一个“人在末日生存”的玩家体验。

有玩家在微博中说,《明日之后》更像国产版的丧尸题材《辐射4》。

生存品类再细分,2.0时代不止“吃鸡”

虽然《绝地求生》发扬光大了“战术竞技”品类,但当玩家聊起这类游戏的玩点时,总是不约而同的讲起“生存感”。

而当业内谈起玩家的“生存感”,则很难用某种系统,某种题材来定义。但很明显的是,在《绝地求生》爆火之后,打着“吃鸡”旗号崛起的一批又一批游戏,其中最终在市场中闯出一番天地的,必然能给予玩家“生存感”的产品。

换句话说,玩家玩“吃鸡”类游戏,既是体验“战术竞技”的快感,也是享受“生存感”的过程,“吃鸡”类游戏拓展“战术竞技”品类的同时,也引发了业界思考“生存”品类的再细分。

随着《Scum》等对“生存感”更加注重“生存型”的游戏崛起,也证明了玩家对生存类游戏的需求。

网易花费3年时间研发的《明日之后》,正好赶上了玩家从《绝地求生》的生存1.0,到《Scum》的生存2.0的转变。

在生存2.0中,传统“吃鸡”游戏的体验仍然存在,而此时,玩家不只是简简单单的跳伞拿枪对抗,还要建设据点,抵抗寒冷与饥饿,保持合适的问题和健全的身体状态——就像真的在那个世界生存一样。

成熟品类再探索,红海中寻找新机

与其说在“吃鸡”统治国内游戏市场时,生存类游戏一直在默默发展,不如说“吃鸡”不过是生存大类下的某个细分品类。

抛开“吃鸡”玩法发明者的争议,就国内玩家在近两年接触这些游戏的先后顺序,很明显是从《H1Z1》再到《绝地求生》,从大地图中生存再到跳岛求生。

有观点认为,“吃鸡”玩法只是加速并简单化了“成长”——“冲突”这一生存品类主打的游戏进程,以标准化模式化的方式从整个生存的大品类中提取了一条较为清晰的玩法路线,最终落点还是“生存”。

但不是每个玩家都喜欢“减法”。

在吃鸡统治市场之下,生存《地球末日生存》、《废土危行》等产品不断受到玩家的关注,《Scum》也在Steam中挖走了一大批吃鸡玩家。

对于已经吃下“战术竞技”大片市场的网易来说,这样的趋势看上去不是一个乐观的信号,但网易似乎乐于在已经拥有成熟经验的品类中,顺势深挖其它方向的可能性,把潜在的危机化为机会。

《明日之后》是一次探索,也是其市场策略的体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