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京昌平:北齐岭长城记略·20210109

 璇琮坑 2021-01-12

 (1

近段时间,北京地区低温寒冷,大地似被冻住一般,人们也都缩头缩脑,采用各种方式抵御奇冷的天气。

因周边有疫情出现,现在进出北京皆不甚方便,故此周末小川叶活动就选在昌平、北齐岭一小段早期长城处。

北齐岭又称北祁岭、北西岭,位于马刨泉东南、了思台西北、高芹路翻粱垭口北侧,海拔约千米(垭口处约930米),这里虽山高路远人稀,但传说和故事不少,有当年杨六郎在此征战的故事。此地有一段早期长城,有资料称其为北齐岭燕古长城,始建于战国末期燕昭王二十九年(公元前283年),当时燕国北方常受东胡人的入侵,俘去大将秦开作为人质,在秦开回燕以后,在北部边境线上,西起造阳(今怀来),东到襄平(今辽阳),修筑了长城进行防御。秦统一六国后,长城防御工程北移,有些沿用原长城的走向和基础,其余废除不用,故此这段长城渐渐荒废并逐渐形成今坍塌严重之状。北齐岭燕古长城位于昌平区流村镇,北起黄楼院(原称皇龙院)北山梁(连接在明朝重新修建的八达岭长城上,此段原为秦统一后所修),向南经泥洼、锅顶山到老峪沟村南的鳌鱼岭,之后折向西南经马刨泉东的北西岭再向南过东山尖转向西南方向,往门头沟大村、得胜寺一线,其在昌平境内南北长约30公里,不过许多地段应为山险,墙垣断断续续。

北西岭长城扼守在蓟城通往怀来的古道上,这条古道由蓟城向西北经清河古城、古城村古城、过驻跸山,转而西向,经高崖口、了思台到达北西岭,复西行,经镇边城至怀来,与居庸关外的大道会合,由此向西可以入山西,向西北可以至张家口,出塞外。这条道路翻越了三道山梁,北西岭是其中最东边的一道山梁。明代修筑长城时,没有选址北西岭,而是选址于北西岭西面的灰岭,并将关口设在镇边城,整个防御体系向西北移动了。

周六一早,小川也一车载上猫猫姐、紫川、老丁等几人出城,向西北方向驶去。寒冷刺骨的天气似有好转,大伙心中很是高兴,热聊之中稍一疏忽,还错过了高速上转道它向的路口。

高芹路上,穿沟过涧,盘旋升高,行于山涧幽道,满目巨石险峰,自有别样之风光。而这条道路左近还联通几处小景区,如棋盘山景区、菩萨山景区、北京小延安景区等,而山中的马刨泉、了思台、溜石港等村,光从名字上就能感受到其背后的故事和传说。

至北齐岭垭口处,这里建一处北齐岭长城观景台,北侧有登山步道,至小山顶部长城残墙之旁。停车于此,不过今日之行为南侧一段。

下车,顿时感觉人缩了一截,寒风刺骨。

据称这里是一处风口,常年风啸不绝,前段时间青鸟曾组织这里的活动,同行三人皆都参加,领略了风吼寒冻之凶象,所以这次准备充足,就连一贯寒热不惧的小川叶也老老实实套上了状如劫匪一般的头套。而老丁则遭了大罪,无人告知这里的苦像,只得强打精神抵风抗寒。

停车港湾处,竖两块文保碑,一块上书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长城 (明前长城留村南段)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201335日公布 北京市文物局20165月立,左上角镌刻中国文化遗产徽标。另一块上书明前长城流村南段  位于流村镇域内,呈南北走向,沿山脊而建,南端接门头沟境,北端接明长城流村镇段。其西侧分别有禾子涧村、老峪沟村和马刨泉村,其东侧有溜石港村。此段长城大约修筑于北齐时期(550-577),全长23.5千米。其中三分之二有墙体遗存,三分之一为山险。因其建筑年代较早,墙体遗迹呈垄状依附于山脊上,皆为就近毛石堆砌。此点名北齐岭,禾子涧路从这里经过并与这道长城形成十字交叉,在山口两侧可见明显的墙体遗存分别向两边延伸,是北齐长城较长的一段遗存。

一块大石竖立,上刻北齐岭观景台大字。

另有一块景区的告示牌,中英文双语:一、长城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攀爬未开放长城,是加剧长城损毁的一个因素,请你脚下留情;二、未开放长城如老者请尊重,为了您的安全,攀爬有危险,靠近需谨慎;三、文化遗产,世代共享。为了后人能欣赏到中华民族的文化奇迹,请您不要捡拾城砖等文物建筑构件;四、保护长城、人人有责,请你不要在文物本体上刻划、涂写、粘贴。文物安全举报热线:69742257”

还有一块不明就里的方形石质界桩,一面刻北京市,另一面刻“1958”,这很可能是19585月京西矿区调整区划后改称门头沟区时所竖立的一块界石,修路及扩路改建时没有被破坏,善待至今也成一块文物了。

路北侧长城与公路交叉处,竖一文保碑,正面书北京昌平区文物保护单位 马刨泉古长城遗址 北京市昌平区人民政府二〇〇三年七月公布 北京市昌平区文化委员会二〇〇四年七月立。背面书该段长城建于战国末期燕昭王二十九年(公元前283年)左右。昌平古之属燕国,长城也以国为名。秦统一后再修长城时,因防御和地理走向等条件要求,原有的长城段废弃。北京市昌平区文物管理所监制

两块文保碑对此段长城的介绍不同,孰对孰错也不得而知。

垭口处南北两侧坡缓,墙垣明显。

南侧登山,伴随着初升的太阳,渐次升高。

上行不远,一处小包,墙折拐向西,行不远再折拐向南。有几处小探沟挖山刨墙,不知是采矿还是为何。

南行略微下凹后再度昂首向上,此段墙呈下宽上窄的梯形状,外测与陡峻的山体似连成一体一般,一坡至底,行其上都小心翼翼,尽量往内侧偏靠,生怕一不小心被风吹落山下。

岁月的痕迹斑驳的写在了这些曾经堆砌长城的石头上,长了青苔的石头上因为没有雨水的滋润,显得干枯,写满了岁月的沧桑

两级台阶后登顶,而墙早已尖灭在半途。山顶处高度已逾千米,前程再无高点。

山顶西侧,陡壁险境。

略下后不远,一处小平台,疑似曾为一墩,周遭悬挂的三角小彩旗环绕,又好似一处祭山拜神之所,正中插有一根方形石桩。

前行不远,再一平缓处,另一疑似墩台处。

向前所行皆为山脊,两侧多陡峻,好似天然高耸之大墙一般。

荆棘密布,但让人舒心的是基本上没有树刺,所以大可踏步向前、披荆斩棘。

一处巨石当道,两侧树密崖陡,绕行不成,老丁只好战战兢兢,骑行匍匐而过。

 【长城游记】北齐岭长城记略·20210109


【长城游记】北齐岭长城记略·20210109

【长城游记】北齐岭长城记略·20210109

【长城游记】北齐岭长城记略·20210109

【长城游记】北齐岭长城记略·20210109

【长城游记】北齐岭长城记略·20210109

【长城游记】北齐岭长城记略·20210109

【长城游记】北齐岭长城记略·20210109

【长城游记】北齐岭长城记略·20210109

【长城游记】北齐岭长城记略·20210109

  

2

前行,一处小小的双峰山,似巨乳微翘。

一峰孤悬在外,三面陡壁高耸,一峰则联通山脉。

峰下有翘头石阵,似一群嗷嗷待哺的山鬼神兽。

下行不远,一处小平台,疑似墩台。

半山腰处,前面几人登上一处高台,而前面似陡坡断崖,吓的老丁赶紧绕行别地。

 【长城游记】北齐岭长城记略·20210109


【长城游记】北齐岭长城记略·20210109

【长城游记】北齐岭长城记略·20210109

【长城游记】北齐岭长城记略·20210109

【长城游记】北齐岭长城记略·20210109

【长城游记】北齐岭长城记略·20210109

【长城游记】北齐岭长城记略·20210109

【长城游记】北齐岭长城记略·20210109

【长城游记】北齐岭长城记略·20210109

【长城游记】北齐岭长城记略·20210109


3

爬山下坡一程后感觉冻僵了的身体在渐渐解冻,再加上大伙一致判断山下河谷对面山上的一条痕迹不是长城残墙,而应该是一道防火隔离带,如此一来只要下至山下则就完成了今日的行程,一想到就要结束了顿有一种幸福感,心中暖流涌出,身上热气恢复。

近河谷处,在山脊上开辟出一条防火带,虽山脊较陡,但所行甚便。

不经意间,见一处奇观,陡峻的峰岭遮蔽阳光所形成的暗影中出现两处亮点,好似山神鬼魅的眼睛一般圆睁、发亮。

以前计划路线时,曾将河谷对面山岭上的一道痕迹认为是连缀的墙体,但现在看来应为开辟出的防火隔离带,再经树生草长形成一道形态和走向似墙垣的浅痕。

现在判断,燕古长城主体墙垣应在垭口爬上第一个山顶前就结束了,此后多以山险为墙,再至西南方向四五公里后的门头沟大村的南端,又一次出现并向西北方向得胜寺、西北口一带延伸。

下山后,不过瘾的小川叶不愿走马路绕行,翻山越涧两段回撤,幸好老丁胆怯,爬了一段就走上了公路,看着小川叶和猫猫姐在那爬一段吓人的碎石浮土陡坡。

【长城游记】北齐岭长城记略·20210109

【长城游记】北齐岭长城记略·20210109

【长城游记】北齐岭长城记略·20210109

【长城游记】北齐岭长城记略·20210109

【长城游记】北齐岭长城记略·20210109

【长城游记】北齐岭长城记略·20210109

【长城游记】北齐岭长城记略·20210109

【长城游记】北齐岭长城记略·20210109

【长城游记】北齐岭长城记略·20210109

【长城游记】北齐岭长城记略·20210109

4

一小段的环穿,让活动早早结束,回程的路上决定逛逛南口城、巩华城、朝宗桥、永济桥。

南口城堡在南口镇的北端,20公里关沟峡谷南口,燕山与军都山的连接处。关沟亦为太行八陉之一,为一条通衢大道,故此自古皆为军事防御重地,北有岔道城驻守,南有南口城填塞,其间有著名的八达岭关口、上关关口和居庸关关口。而南口之外,则再无险地可据。

南口在北魏时称下口,北齐称为夏口,《北齐书》载“宣帝天宝六年(公元555年)筑长城,自幽州北夏口至恒州(今山西大同),九百余里”,《四镇三关志》载“南口门堡城一座,永乐年建”。南口城建于明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明崇祯十二年(公元1639年)重修,清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再次修葺。《西关志》载:“南口门在关城南十五里,其城上跨东西两山,下当两山之冲,为堡城,周围二百丈五尺,南北城门城楼二座,敌楼一座,偏左为东西水门各一空。护城东山墩一座,西山墩三座,烽糇九座。隆庆卫地方,里口紧要。”

今南口城仅余南城门、部分南城墙以及东西两山的2座护城墩,南有一处清真寺为区保,西侧有东岳庙、东侧还有一处明代的太监李公墓。

今,仅余的南城门已经过了修缮,但已经被垫高了一米左右的的地面并未能照原样恢复。而过去城门似乎仅在券洞处用砖,两侧外皮应该同两端墙体一样都是虎皮墙建筑样式,而现在所建则有点不伦不类之感。

南门外侧竖一影壁,复健,根基为旧,其前一块旧文保碑。而两块新文保碑则立于城内,一块上书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长城 (南口城)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201335日公布 北京市文物局20165月立,左上角镌刻中国文化遗产徽标。另一块上书南口城  位于南口镇南口村,北距居庸关7千米,是进入关沟的第一道关卡,与居庸关、上关城、八达岭共同构成关沟军事防御体系。元代曾于此置司戍守,明永乐二年(1404)建城,此后明、清均有重修。南口城地处关沟南口两山之间,乃进出关沟之门户,无论军事攻守或商贸运输需经于此,为京西北重要交通要道。现南口城存南城墙一段及南城门一座,城墙为河卵石垒砌,城门包砖,东西两山有敌台,明以后南口城演变为村落。

村中道旁有小柿子树,结果小黑柿子,无人稀罕,满树无叶,唯余挂果。紫川冲上前去,双手紧摘,收获一大兜子,当然老丁手不闲嘴不停,果核似子弹一般一颗颗连续从嘴中喷出。

再行前方,朝宗桥,又名沙河北大桥,跨北沙河水(温榆河)上,与横跨南沙河水上的安济桥相对(1959年在建沙河水库时拆除,从此燕平八景之一“安济春流”的无限风光只能通过照片欣赏了)。为明朝迁都北京后为便于谒陵及北巡而于明正统十二年(1447)拆掉南北沙河水上的木桥后所建石桥。朝宗桥为七孔联拱结构,全长130米,宽13.3米,为北京市重点保护文物,其与卢沟桥、永通桥(八里桥)并称为“拱卫京师三大桥梁”。

桥北端东侧有明万历四年(1576)立的螭首方座汉白玉石碑一座,通高4.08米,宽1.1米,厚0.39米,碑额正背俱篆书“大明”二字,碑身镌刻大字“朝宗桥”。

  【长城游记】北齐岭长城记略·20210109


【长城游记】北齐岭长城记略·20210109

【长城游记】北齐岭长城记略·20210109

【长城游记】北齐岭长城记略·20210109

【长城游记】北齐岭长城记略·20210109

【长城游记】北齐岭长城记略·20210109

【长城游记】北齐岭长城记略·20210109

【长城游记】北齐岭长城记略·20210109

【长城游记】北齐岭长城记略·20210109

【长城游记】北齐岭长城记略·20210109

5

朝宗桥东侧,北沙河与南沙河两水围合地,有巩华城,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巩华城,是明代皇帝北征及谒陵巡狩驻跸之所,在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后就在此建起一座行宫,水毁后于嘉靖十七年建城并御赐名为“巩华城”。城呈方形,占地面积约1平方公里,辟四门:南名“扶京”,北名“展思”,东名“镇辽”,西名“威漠”,分别代表着“镇固京师”、“展陵怀思”、“镇闼东辽”、“威镇大漠”的意思。

巩华城只剩下4座瓮城遗址和极少残存城墙,现南北两门及瓮城基本修复,东西两门及瓮城简单修复,工程似处于怠工状态

南门扶京门形制较为特殊,门设三洞,瓮城也东西南各设一处门洞,南门瓮城内墙上嵌有汉白玉匾额“巩华城”,瓮城正中门洞上嵌石匾“扶京门”,均为明朝嘉靖时期的权臣严嵩手书。

近年来开始对巩华老城地区人口居住区进行改造,城内以搬迁拆空为主,但空城之后如何改造尚不清楚,可能是新建古城、古镇吧,只是没有赶上好时节,多年下来也不见有大的动静。

清河小月河上有迁移而至的永济桥,亦为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本来循导航指引绕行一圈后可至,但看图过清河大桥后一拐弯就到,还以为导航迂腐不认道呢,结果自行做主后至跟前方知此口禁止右拐。虽以前来此也是这样所行,但惜分如命的小川叶还是不敢冒险,只能舍桥而去也。

 【长城游记】北齐岭长城记略·20210109


【长城游记】北齐岭长城记略·20210109

【长城游记】北齐岭长城记略·20210109

【长城游记】北齐岭长城记略·20210109

【长城游记】北齐岭长城记略·20210109

【长城游记】北齐岭长城记略·20210109

【长城游记】北齐岭长城记略·20210109

【长城游记】北齐岭长城记略·20210109

【长城游记】北齐岭长城记略·20210109

【长城游记】北齐岭长城记略·20210109

    (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