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高一化学全年精华知识点(上下册)
2021-01-12 | 阅:  转:  |  分享 
  
第一学期

第一章

一、原子的结构

(2)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3)质量数A=Z+n,是原子量的近似值。

同位素:具有相同的质子数,不同的中子数,同种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

同位素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数值上等同于同位素原子的质量数

二、原子相对质量

1、求相对原子质量的公式:相对原子质量=某元素一个原子的质量/一个碳原子质量的1/12

三、排布规律

1、我们常用小黑点(或×)来表示元素原子的最外层上的电子

2、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

(1)各电子层最多可容纳的电子数为2的n次方个

(2)最外层胆子数不超过8各(k层为最外层时则不超过2个),当最外层电子数达到8(k层为2)时,就达到了稀有气体的稳定结构

(3)次外层电子数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不超过32

四、

非金属元素:其阴离子半径>原子半径

金属元素:其阳离子半径<原子半径

非金属元素的原子半径<其相应的阴离子半径。

金属元素的原子半径>其相应的阳离子半径。

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的阴阳离子,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离子半径逐渐减小。

第二章

一、海水除杂

先加入氯化钡,去除硫酸根离子;再加入碳酸钠,去除钙离子;最后加入氢氧化钠,去除镁离子

二、氯碱工业

1、电解饱和食盐水:2nacl+2h2o==通电==2naoh+cl2↑+h2↑?

阳极反应为:2cl--2e-=cl2↑

阴极反应为:2h++2(e-)=h2↑

阳极:产生刺激性气体气味&用湿润的淀粉kI试纸,试纸变蓝有cl2产生

2、氯化氢

物理性质: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极易溶于水

喷泉实验:nh3hclhbrhInh2co2用naoh吸收

化学性质:

酸的通性

nacl+h2so4(浓)nahso4+hcl↑(实验室制法)

(1)按装置图连接好,检验气密性后,在烧瓶中加入约15g干燥的食盐。

(2)从分液漏斗往烧瓶里逐渐加入浓h2so4,使酸液浸没食盐,便会有氯化氢生成。

(3)加微热,用集气瓶收集。

(4)用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放在集气瓶口试验,如有大量白烟生成,证明已集满。(或将湿润的蓝石蕊试纸放在集气瓶口试验,如试纸变红,则证明集气瓶里已集满了氯化氢气。)

3、氯气的性质

一、氯气的物理性质

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有毒气体,易液化,能溶于水,一体积水能溶解两个体积的氯气

二、氯气的化学性质

1、与金属反应

(1)铁丝在氯气中燃烧:2fe+3cl2=点燃=2fecl3??棕褐色

(2)铜丝在氯气中燃烧:cu+cl2=点燃=cucl2????棕黄色的烟

(3)金属钠在氯气中燃烧:2na+cl2=点燃=2nacl????白色的烟

2、与非金属反应

(1)氢气在氯气中燃烧:h2+cl2=点燃光照=2hcl??苍白色的火焰,瓶口有白雾

3、与水反应

氯气溶于水,溶液叫氯水(浅黄绿色)

cl2+h2o=hcl+hclo

氯水中有h2ocl2盐酸hclo成分

氯水中有h2ocl2hclo分子???hclo→h+?cl-?oh-离子?酸性比h2co3弱

hclo具有漂白性,使一些燃料,有机色素褪色

hclo具有强氧化性,具有消毒灭菌的作用

在氯水中滴入紫色石蕊,先变红后褪色

与naoh反应

氯气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cl2+2naoh=nacl+naclo+h2o

三、漂粉精

cl2和消石灰

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有效成分:ca(clo)2

漂白原理:ca(clo)2+2h2o+2co2=ca(hco3)2+2hclo

五、实验室制备氯气

装置:气体发生装置、气体净化装置、验证其无漂白性的装置、溶解制备氯水装置。尾气吸收部分

体发生装置:应选择固-液反应装置。

制得的氯气中含有hcl气体和水蒸气。得到纯净干燥的氯气的方法是:先通过装有饱和食盐水的洗气瓶除去hcl,再通过装有浓硫酸的洗气瓶干燥除水。(同离子效应)

饱和食盐水:除去cl2中的hcl;浓硫酸:除去水蒸气;naoh溶液:吸收尾气,防污染。

?

六、海水提碘

溴在海水中的浓度很低,必须先进行浓缩,我国目前时从食盐化工的尾料中提取溴

溴:

液溴(纯) 溴水 溴蒸汽 红棕色 橙红色 红棕色 碘

升华:固体物质不经过液态而直接变成气态的现象

萃取: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溶解度不同的性质,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里提取出来的方法,这是一种常用的分离物质法

七、氧化还原反应:

①还升失,降得氧。

②元素化合价上升,发生氧化反应;元素化合价下降,发生还原反应

③物质失去电子的反应是氧化反应:物质得到电子的反应是还原反应

④失去电子的物质叫做还原剂:得到电子的物质叫做氧化剂

⑤物质中某元素具有得到电子的特性,具有氧化性

物质中某元素具有失去电子的特性,具有还原性

⑥元素化合价处于最低价态时只有还原性

元素化合价处于最高价态时只有氧化性

八、卤化物和cl-、br-、I-的检验

当溶液中存在多种还原性物质时,加入氧化剂,还原性强的应先被氧化。

①f2、cl2、br2、I2氧化性依次减弱。

②f-、cl-、br-、I-离子的还原性依次增强。

③f、cl、br、I元素的非金属性依次减弱。

:卤族元素按f、cl、br、I的次序原子半径依次增大,得电子的能力减弱,导致其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

第三章

一、气体摩尔质量

在标准状况下1mol任何气体所占的体积都约为22.4L

阿伏加德罗定律(气体)

相同温度和压强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相同数目的分子

二、气体摩尔体积在计算中

1、标准状况下

气体体积(L)/22.4(l/mol)=气体的分子质量的量

阿伏加德罗定律的推论和应用

(1)同温同压下任何气体的体积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

(2)同温同体积,任何气体的压强之比等于其物质的量之比

(3)同温同压下,任何气体的密度之比等于相对分子质量比

第四章

一、原子间的相互作用

1、化学键:物质中相邻原子之间的强烈相互作用

2、化学键的种类: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

二、离子键

1、离子键:阴、阳离子间通过静电作用形成的的化学键

2、离子化合物:有较高的熔点和沸点,硬度也较大

三、共价键

1、共价键: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而形成的化学键

2、共价化合物:非金属元素的原子之间一般都是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共价键而结合在一起的

四、物质在溶解过程中有能量变化吗

1、三态间的能量变化、

2、溶解和结晶

(1)结晶:使晶态溶质从溶液中析出的过程

(2)溶解平衡状态:固体溶质不再减少,也不再增加

3、晶体:自发形成且具有规则几何形状的固体

(1)胆矾:cuso4·5h2o

(2)绿矾:feso4·7h2o

(3)明矾:kAl(so4)2·12h2o

(4)生石膏:cao;

(5)熟石膏:ca(oh)2

4、风化:在室温下和干燥的空气里会失去一部分或全部结晶水的现象(物理变化)

5、潮解:有些晶体能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在晶体的表面逐渐形成溶液的现象(化学变化)

?

第五章

一、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

1、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反应时所翻出或吸收的热量

2、生成物的热稳定性:大量事实证明,物质化合时,放出能量越多,生成物的热稳定性越大

3、热化学方程式:表示化学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热量的化学方程式,在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式前的化学计量数时表示物质的量

4、燃料的充分利用

(1)有足量的空气

(2)把液体燃料喷成雾状,增加燃料跟空气的接触

(3)发展洁净煤技术,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提高煤炭的利用率

5、铜-锌原电池及其原理

1、化学电源:原电池????蓄电池????燃料电池

2、离子方程式:

负极(Zn)?Zn-2e→Zn+2e

正极(cu)2h++2e→h2↑

总Zn+2h+→Zn+2e+h2↑

?

?

?

?

?

?

?

?

?

?

?

?

第二学期

第一章

黑火药:s+3c+2kno3=点燃=k2s+3co2↑+n2↑

硫的化合态:

黄铁矿:(fes2)黄铜矿(cufes2)石膏(caso4·2h2o)芒硝(na2so4·10h2o)硫铁矿????????重晶石(baso4)

一、硫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一)硫的性质

1、物理性质

硫磺为淡黄色晶体,不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二硫化碳

2、化学性质

(1)???弱氧化性。如:与金属、氢气反应

(2)???还原性。如:与氧气反应

①与金属反应

fe+s=加热=fes(黑色,不溶于水,溶于酸)

2cu+s=加热=cu2s(黑色)

②与非金属反应

s+o2=点燃=so2(无色刺激性气味)

空气中,淡蓝色火焰

氧气中,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s+h2=加热=h2s

③与碱反应

3s+6koh=加热=2k2s+k2so3+3h2o

3、硫的用途

制硫酸、农药、火药、火柴、烟花、橡胶工业等行业

(二)硫化氢的性质

1、物理性质

无色,有臭鸡蛋气味,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能溶于水,1体积水可溶2.6体积的硫化氢

2、化学性质

(1)???不稳定性,加热到300度以上就可以分解

(2)???可燃性,完全燃烧可生成二氧化硫,火焰呈蓝紫色,不完全燃烧生成硫磺

(3)???还原性,卤素单质、二氧化硫等可与之反应

(4)???毒性。

分解反应

h2s=加热=h2+s

h2s燃烧

①???氧气不足

2h2s+o2=点燃=2h2o+2s

②???氧气充足,淡蓝色火焰

2h2s+3o2=点燃=2h2o+2so2

3、氢硫酸的性质

硫化氢的水溶液叫氢硫酸,它是二元弱酸,具有挥发性

(1)???氢硫酸具有酸的通性

(2)???氢硫酸具有强还原性,如在空气中就容易变质

(三)氧化硫的性质

1、物理性质

无色、有刺激性气味、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易溶化、易溶于水,1体积水可溶40体积的二氧化硫

2、化学性质

(1)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

(2)具有弱氧化性

(3)具有还原性,能被氧化、卤素等强氧化剂所氧化

(4)漂白性,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为可逆过程

3、实验室制取h2s

fes+h2so4(稀)→feso4+h2s↑

fes+2hcl(稀)→fecl2+h2s↑

气体发生装置:启普发生器

除杂:h2s中的hcl——饱和nahs溶液

?????co2中的hcl——饱和nahco3溶液

干燥剂:无水cacl2

收集尾气:向上排气法

检验:湿润的醋酸铅((ch3cooh)2Pb)试纸,变黑

尾气处理:用naoh溶液

(四)二氧化硫

1、物理性质:

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有毒气体,易液化易溶于水

2、实验室制取so2

na2so3+h2so4(浓)→na2so4+h2o+so2↑

干燥剂:浓h2so4

收集装置:向上排空气法

尾气处理:naoh溶液

(五)三氧化硫的性质

在标准状况下,为无色、易挥发的晶体。易溶于水,且放出大量的热量,生成硫酸

二、全球性的环境问题——酸雨

1、酸雨的定义:把ph小于5.6的雨水称为酸雨

2、酸雨的成分:主要由硫酸和硝酸

3、酸雨的形成:含硫的煤和是由燃烧后产生的二氧化硫

4、酸雨的危害:土壤酸化、建筑物被腐蚀、树木难以生长等

5、酸雨的防治:减少二氧化硫气体的排放

三、硫酸

(一)浓硫酸的性质

1、吸水性:吸收分子外水分子——可用作干燥剂

2、脱水性:将分子内氢、氧元素按2:1的原子个数比脱去

3、强氧化性

(1)铁、铝“钝化”:浓硫酸遇fe、Al时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膜,为钝化现象。

(2)与金属反应:cu+2h2so4(浓)=加热=cuso4+so2+2h2o

(3)与非金属反应:c+2h2so4(浓)=加热=co2↑+2so2↑+2h2o

(二)硫酸的工业制法

⒈造气(沸腾炉)

s+o2=点燃=so2

4fes2+11o2=高温=2fe2o3+8so2

⒉接触氧化(接触室)热交换器

2so2+o2=催化剂加热=2so3

⒊so3吸收(吸收塔)

so3+h2o→h2so4

4、硫酸的用途:重要化工原料,可制化肥、洗涤剂、药物、农药、杂料等

(三)硫酸根例子的检验

方法:在样品中现加入稀盐酸,再加入氯化钡,若产生白色沉淀,则含

第二章

一、酸雨酸碱度的测定方法

1、ph试纸法

2、数字ph计测定

3、ph的表示方法:ph=-lg(h+)

4、物质的量浓度

5、水的电离和水的离子积常数

(1)水的电离:水的电离程度很小

(2)水的离子积:一定温度下,纯水中,稀溶液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的乘积是一个常数,这个常数称为睡的离子积。

6、ph与溶液的酸碱性(25度)

ph=7?中性

ph>7碱性

ph<7酸性

二、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浓度

1、仪器:容量瓶、天平(或量筒)、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

2、过程:

(1)检漏

(2)操作步骤:计算→称量→溶解→转移→洗涤→定容→摇匀

(3)结束工作:存放,整理清洗

第三章

一、固氮的途径

1、氮气分子的特点:键能很强,所以氮气很稳定

2、氮气的化学性质

(1)与氢的反应:n2+3h2=高温高压催化剂=2nh3

(2)与氧气反应:n2+o2=放电=2no?有毒气体,难溶于水

(3)与镁的反应:3Mg+n2=点燃=Mg3n2

3、氮的固定:把大气中游离态的氮转化成氮的化合物的过程,主要由三个途径

(1)生物固氮????(2)大气固氮????(3)工业固氮

其中(1)(2)又称为自然固氮,(3)被称为人工固氮

一氧化氮

无色无味难溶于水的有毒气体

2no+o2→2no2?红棕色

检验no:无色气体遇空气变红棕色

二氧化氮

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有毒气体,易溶于水(和水反应)

3no2+h2o→2hno3+no

二、氨气

1、物理性质

无色,有刺激性气味,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易液化,可作制冷剂,极易溶于水,常温下1体积水可溶700体积的氮气(喷泉实验)

2、化学性质

(1)氨气的水溶液:nh3·h2o

氨水的成分:分子有nh3、h2o、nh3·h2o;离子有nh4-、oh-、h+

(2)与酸反应生成铵盐

nh3+hcl→nh4cl(白烟)

(3)一定条件下,氨气可被氧气、氯气等氧化剂氧化

4、氨气的实验室制法

原料:ca(oh)2、nh4cl

条件:加热

发生装置:与制取o2相同

收集:向下排空气法

干燥剂:碱石灰

ca(oh)2+2nh4cl=加热=cacl2+2nh3↑+2h2o

5、氨气的用途:制冷剂、制化肥、制硝酸

三、铵盐

1、易溶于水

2、易分解

3、铵盐溶液与碱溶液反应的实质:

四、化肥

常见的铵态氮肥:碳酸氢铵、硝酸铵

常见的硝态氮肥:硝酸钾、硝酸铵

常见有机肥:尿素

硝酸

纯hno3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有挥发性

化学性质

(1)不稳定性

4hno3=光照=4no2↑+o2↑+2h2o

浓hno3显黄色:hno3分解no2溶于hno3产生黄色

hno3放在棕色瓶中,阴暗处

(2)强氧化性

①常温下浓hno3,浓h2so4能使fe、Al产生钝化现象

②与金属反应

cu+4hno3(浓)→cu(no3)2+2no2↑+2h2o(实验室制取no2)

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实验室制取no)

c+4hno3(浓)=加热=co2↑+4no2↑+2h2o

(3)制取hno3

①实验室制法

nano3+h2so4(浓)=加热=nahso4+hno3↑

②工业制法

4nh3+5o2=催化剂加热=4no+6h2o

2no+o2→2no2

3no2+h2o→2hno3+no

第四章

一、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因素的归纳

影响因素 反应条件改变 化学反应速率的变化 颗粒大小 反应物颗粒变小 增大 反应物颗粒变大 减小 浓度 增大反应物浓度 增大 减小反应物浓度 减小 温度 升高温度 增大 降低温度 减小 压强 增大压强 增大 减小压强 减小 催化剂 ? 增大 二、反应物任何尽可能转变成生成物

1、一定条件下形成的化学平衡体系的特点

(1)

(2)动——动态平衡????定——各组成成分的百分含量保持不变????变——外界条件改变,平衡被破坏,趋向新平衡

(3)平衡状态的实现既可以从正反应开始,也可以从逆反应开始

2、影响化学平衡移动因素的归纳

影响因素 反应条件及改变 化学平衡移动方向 浓度 增大发您无浓度(或减小生成物浓度) 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减小反应物浓度(或增大生成物浓度) 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压强 增大压强 向气体体积减小方向移动 减小压强 向气体体积增大方向移动 温度 升高温度 向吸热方向移动 降低温度 向放热方向移动 4、勒夏特列原理

5、如果改变影响化学平衡的一个条件(如浓度压强温度)平衡就像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勒夏特列原理的要点是平衡向削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三、化工成产能否做到又快又多

1、沸腾炉能较好地满足提高焙烧速率的要求,从而使他具有下列特点:

(1)生产强度大

(2)对炉料要求低

(3)炉气含二氧化硫浓度高

(4)容易回收热量

(5)设备简单,投资少

但沸腾炉也有缺点:

(1)炉气含矿尘较多,需要较大的净制设备

(2)要求较高的风压,所以动力较费

合成氨原料

n2——来源于空气

h2——来源于水煤气

c+h2o=高温=co+h2

co+h2o=催化剂高温=co2+h2

合成氨适宜条件的选择

提高反应速率 提高反应的转化率 提高温度 降低温度 增大压强 增大压强 加入催化剂 增大反应物浓度

减小生成物浓度 第五章

1、电解质:溶于水或溶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

2、非电解质:溶于水或溶化状态下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叫非电解质,在熔融或水溶液里均不导电的化合物是非电解质

3、电离:电解质溶于水或受热溶化时,电解出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叫做电离

4、常见的强电解质

强酸:h2so4、hno3、hcl、hbr、hI、hclo4

强碱:ba(oh)2、ca(oh)2、naoh、koh

绝大多数盐:

5、常见的弱电解质

弱酸:h2s、h2co3、ch3cooh

弱碱:nh3·h2o

注意:水时极弱的电解质

电离度

在温度和浓度一定的条件下,弱电解质达到电离平衡时发生电离的电解质的分子数占原分子总数的百分数

α=(已电离电解质分子数/总的电解质分子数)×100%

?=(已电离电解质物质的量/总的电解质物质的量)×100%

?=已电离电解质浓度/总的电解质浓度

外界对α的影响

(1)???温度:电离是吸热的过程

(2)???浓度:浓度越稀,电离度越大

改变条件 移动方向 c(ch3coo-)

? n(h+)

? c(h+)

? c(ch3cooh)

? α 通hcl(g) ← ↓ ↑ ↑ ↑ ↓ 加naoh(s) → ↑ ↓ ↓ ↓ ↑ 加ch3cooh(s) ← ↑ ↓ ↓ ↑ ↓ 冰醋酸 → ↑ ↑ ↑ ↑ ↓ h2o → ↓ ↑ ↓ ↓ ↑ 微热 → ↑ ↑ ↑ ↓ ↑ 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化学反应(酸碱盐)

①???hcl+naoh??????h++oh-→h2o

②???na2co3+hcl?????co32-+2h+→h2o+co2↑

③???k2co3+h2so4???????????co32-+2h+→h2o+co2↑

④???cuso4+naoh?????cu2++2oh-→cu(oh)2↓

⑤???cuso4+bacl2?????????ba2++so42-→baso4↓

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①有难溶的物质组成②有难电离的组织组成③有气体产生

离子方程式写法:

①???固体与固体反应不写离子方程式

②???浓硫酸与固体反应不写离子方程式

③???微溶物(ca(oh)2、caso4、Agso4、Mgco3)反应物{溶液,写成离子;浊液,固体,不写离子}产物是沉淀,不写离子方程式

④???弱酸酸式根离子(hco3-、hso3-、hs-)不能拆开写

盐的水解

盐的水解的实质:盐电离出的电解质离子与水电离出的h+或oh-结合生成楠电离的分子货离子,破话了睡的电离平衡,促进睡的电离

盐的水解的条件:

①???溶于水的盐

②???盐中含弱电解质离子

盐的水解的特征

①???可逆反应

②???水解程度小,一般不生成沉淀和气体,不稳定的,碱也不分解

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

内因:同浓度

外因:

①???浓度:盐溶液越稀,水解程度越大

②???温度:盐的水解是吸热过程;升高温度,水解程度越大

盐类水解的应用

⒈判断盐溶液的酸碱性

⒉判断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

⒊配制盐溶液

⒋纯碱去污

⒌明矾净水

⒍泡沫灭火器原理

⒎化肥使用时注意盐的水解,铵态氮肥不与k2co3混合使用

⒏活泼金属与强酸弱碱溶液反应

?



献花(0)
+1
(本文系如磋如琢儒...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