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朱家山河,老浦口人的母亲河

 后街拐角 2021-01-12

下午,小区附近转转,随便走走,走到了朱家山河,这条朱家山河多年前就是一条脏兮兮,破破烂烂的小河沟。小河附近也是杂草丛生,房屋低矮破旧。完全不入人的法眼。曾几何时,日月白驹。这里竟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现在的老浦口早已 成功 升级为江北新区,成为自贸区的一部分。老浦口的面貌,风景也已翻天覆地。当然这朱家山河的风景经过几年的出新,维护。也变得越来越漂亮。

现在的朱家山河,水清清,草茵茵。看着如此风景形容心旷神怡也不为过。走在河边会让你心情很舒畅。河两边的道路下是街头花园,儿童乐园,运动休闲,各种活动场所。

小道花园

小道花园。

说起来朱家山河对于老浦口人来说,就如长江, 黄河 是中华民族母亲河,秦淮河是 南京 人的母亲河一样,朱家山河就是老浦口人的母亲河。看到这眼前漂亮的朱家山河不由得想说说这老浦口母亲河的故事。(后街与你谈天说地—张建营)
朱家山河始于张堡黑扎营的北城圩古沟。经板桥、花旗营,穿朱家山岭、连通 黑水 河,经 泰山 庙,至南京 浦口老 江口 流入长江。总长18千米。
朱家山河在明代以前,是两条互不相 通河 流,一条为 黑水 河也被称做 黑水 泉在朱家山岭东南,流向扬子江另一条河连接滁河是朱家山岭 西北 的北城圩古沟,中间被石坚土硬的朱家山岭阻隔,两条河隔山相望不能通连。自明代开始到清代400年间不断挖掘,其原因主要是朱家山岭南北的滁河,北城圩古沟和 黑水 河沿岸多是丰腴的良田,有众多人口,农业发达。
说到这你可以想到当时的老浦口一带,东门,南门一带, 泰山 庙一带是非常繁荣热闹的。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谁会想到若干若干年后这里又将迎来一次腾飞。
在明时,以东门,南门古镇为中心的浦口明城商业繁荣,大码头港航运繁忙,是重要的物 资中 转集散地和手工业中心,自然而然的成为 南京 的重要门户。

东门镇的明城墙遗址

东门古镇(后街与你谈天说地—张建营)
但这一地区,海拔较低,地势低洼,饱受洪涝之苦,每当滁河泛滥,洪水来袭,一片汪洋,都会造成百姓流离失所,农民颗粒无收,商业和手工业也遭受重创,经济也遭到元气大伤。
所以自明皇帝朱元璋修建浦口城开始,一直计划解决此地洪涝之害,由于朱家山岭阻隔,北城圩古沟和黑水 河无法沟通,洪水之害始终不能彻底解决。自明代至清代几百年间,断断续续有多次开挖朱家山河的工程,但终因石坚土硬,工程艰巨,技术落后,一直不能 成功 使两河贯通。
直至清朝吴长庆将军——就是现今浦口东门古镇吴武状公祠祭拜的先贤,驻军此地后,状况才有转机。
  吴长庆将军驻军浦口东门古镇后,启用军中士兵和河工一起参与朱家山河的开挖,日以继夜挖河不停,每当遇到巨大石块阻拦,就用炸药爆破清除障碍,炸药的使用提高了效率,加快了挖河进度。(后街与你谈天说地—张建营)

吴长庆将军(网络图片)
在吴长庆将军苦战两年后,大部工程完工。其后任左宗棠,张謇等人继续不懈努力终于将朱家山劈开挖穿,特别是后来担任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的左宗棠,不仅增派手下得力部将和大量士兵加入河工队伍,还将军中善于使用炸药爆破的技术人员派驻下去,加快了劈山开河工程的进度,在资金缺乏的时候,甚至不惜挪用南洋水师几百万两 白银 军费以支持挖河工程的顺利进行。付出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和艰辛的劳动之后,阻拦北城圩河, 黑河 的朱家山终于被挖穿。(1884光绪十年)北城圩河, 黑河 得以连接成一条新的完整的朱家山河,滁河又有了一条通往长江快捷的泄洪 通道 ,根治了肆虐 南京 江北几百年的洪涝。

这条朱家山河往前一直通到长江。

朱家山河,远处有泄洪闸,通往长江。
  朱家山河的开通也让滁河长江之间多了一条重要的航运 通道 ,粮食,布匹,食盐,铁器农具各种物资南来北往,形成了以浦口明城东门大码头为中心的商品集散地,浦口明城东南门的商业也随之繁荣,各种店铺林立,茶馆,酒店,书场,旅社,客栈,骡马店,手工作坊,庙宇应有尽有。促进了 南京江北地区经济的发展。

东门镇左所大街,东门染坊旧址。

东门镇,左所大街,东门酱园旧址。

东门镇左所大街老宅。
  正如浦口志书所说的那样,明代以来成化、弘治、正德、嘉靖年间,官府一直都想打通朱家山河,希图切朱家山岭, 西北 引滁河,东通长江,既可泄洪,又可救旱,然均以朱家山河石骨坚硬而功亏一篑。
  此工告成后,(朱家山河)去除水灾之害得水运水灌之利,造福于两岸百姓,常年的水害之灾变为良田。从此大 江南 北禾稻遍野,于漕运民食大有裨补。当地百姓代代受惠,造福一方。

朱家山河,这个方向通往 泰山 庙,东门镇。联通滁河。
  朱家山河因其工程艰巨,历时之久,耗资之多,回报丰厚,惠及民生在当时有较大影响,“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清政府表彰朱家山河工程有功官员,拨款划地在浦口明城东门古镇左所后街96号,朱家山山尾河边,建吴武状公祠。

吴武壮公祠旧址  
以彰显当年淮军首领吴长庆将军治理朱家山河的业绩。
吴长庆(1829—1884年),字筱轩, 安徽 省 庐江 县南乡 沙湖 山人。父吴廷香,由优贡就选教职。其子吴保初,与陈三立、谭嗣同、丁惠康赞同维新,被人称为“清末四公子”。
主要成就, 平定 太平天国叛乱;参与 平定 捻军的作战,督防东南,平乱 朝鲜 。
光绪十年四月,吴长庆奉命移防 金州 ,闰五月病逝。大学士直隶总督李鸿章疏请优恤,付史馆立传,准于立功地方,建专祠,谥武壮,以其次子吴保初袭职主事。吴长庆好读书,爱人才,时称儒将。

本文内容图片(除注明外)均为(后街与你谈天说地—张建营)原创,在各自媒体和APP平台发布,如不使用(后街与你谈天说地)发布,都是抄袭剽窃。特声明。

浦口东门左所大街

老浦口,淹没在老浦口的一条北方风情的小街,龙虎巷

老浦口,红色记忆,浦口南门镇一条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小街,浴堂街

走马观花老浦口,阴差阳错河西街

老浦口,高楼后面的浦东路菜场,一条小街

隐藏在六合繁华后面的一条小街,清代的县府街

瓜埠古渡,瓜埠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