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绣球公园,绣球山,马娘娘脚印的传说

 后街拐角 2021-01-12

从挹 江门 顺着城墙走到仪凤门,下了仪凤门,往前走。

出了仪凤门,顺着城墙往左走,不远就看到绣球公园。

绣球公园

为啥叫绣球公园呢?话说,要说这绣球公园,绣球山,要先说说 狮子 山。
狮子 山即 卢龙 山。在今 江苏 南京 市北兴中门内。《方舆纪要》卷20 江宁 府上元县: 狮子 山在 “府西北 二十里,亦曰 卢龙 山,…… 《志》 云:山在城 西北 隅,周四十二里,西临大江。明初陈友谅取建康,太祖亲总大军驻 狮子 山”。
明太祖朱元璋在 卢龙 山大败陈友谅,(陈友谅何人?后面再说)为明王朝建都 南京 奠定了基础。朱元璋称帝后,1373年(洪武六年)9月,(有说1374年)明太祖朱元璋驾临 卢龙 山,将其更名为“ 狮子山”。下诏在山顶建造阅江楼,并亲自撰写了《阅江楼记》,又命众臣每人写一篇《阅江楼记》,大学士宋濂所写一文最佳,后入选《古文观止》。600多年来,虽有两篇《阅江楼记》流传于世,但终因种种原因未能建成。
绣球公园因为园内有座山像球,叫球山,而朱元璋改 卢龙 山为 狮子 山,球山为 狮子 山余脉,独兀 狮子 山南 ,与之形成“ 狮子 盘绣球”之势。故取名为绣球山。而有其公园之名。
哎,写到这里我竟然写不下去了,真不是江郎才尽,实在是不好说啊。我说的是1373年朱元璋改名 卢龙 山为 狮子 山。,可是这绣球公园的牌子上写的是1347年。怎么说呢?各位看官自己思考?公元1347年是什么年呢?
请看下面纪年号,元朝纪年年号。
公元1347年,农历丁亥年,元朝至正七年。那时还是元朝。
再看朱元璋1347年在干什么?1344年朱入皇觉寺,当了和尚。16岁。1353年25岁时参加红巾军起义。1347年19岁时还在寺里做和尚,怎么能登 卢龙 山去改名呢?这叫什么事呢?一般人恐怕没这么认真。看看不就是一晃而过的事。算了,我也不认真了。
朱元璋(洪武帝、明太祖,1328年10月21日-1398年6月24日),字国瑞,生于濠州钟离,今 安徽 凤阳人,政治家,战略家,军事统帅,明朝开国皇帝。
1344年,入皇觉寺,25岁时参加红巾军起义反抗元朝,1356年,被奉为吴国公。1368年初,朱元璋在应天府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同年秋攻占大都,结束了元朝在全国的统治,后晋割让的幽云十六州也被收回。1398年,朱元璋病逝,享年71岁,庙号太祖,谥号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 成功 高皇帝,葬明孝陵。

好了,这就算是个小插曲吧?进了公园看到了一首不知何人做的诗。倒是通俗易懂。

进去进看到那座小山,球山,绣球山。顺小路上山。

小路边一块石刻。说的是。。。。。。1360年,陈友谅在采石称帝后,亲率大军直扑应天,妄图消灭朱元璋,应天府内一片惊慌,马皇后力主智胜强敌,并亲率一群妇女在此山上,凿了这个天下无双的石灶,为浴血奋战的将士们埋锅做饭,使将士们个个奋勇争先,终于击败了陈友谅百万大军。为明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这陈友谅是谁?不是坏人。也是一农民起义军领袖。曾经和朱元璋不相上下,只是用了不正当的手段当了皇帝。最后胜者为王败者为寇。
陈友谅(1320年-1363年10月3日), 湖北 沔阳黄蓬(今 洪湖 市黄蓬)人;元朝末年群雄之一。农民起义领袖, 中国 元末大汉政权建立者。
1351年,徐寿辉起兵,建天完朝,友谅投效其将领倪文俊麾下。1357年九月袭杀反徐寿辉的倪文俊,自称勤王,自称宣慰使,起兵攻下 江西 诸路,连克 江西 、 安徽 、 福建 等地。
1359年,杀天完将领赵普胜,挟徐寿辉,迁都江州(今 江西 九江 ),自立为汉王。次年,攻陷鸠州,杀徐寿辉,随即登基称帝,国号汉,改元大义,以邹普胜为太师,张必先为丞相。
1363年,陈友谅率六十万水军进攻朱元璋,但在 鄱阳湖 大败,陈友谅也在突围时中流箭而死。
陈友谅死后,张 定边 等人在武昌立陈友谅次子陈理登基为帝,改元德寿。次年,朱元璋西吴军廖永忠部兵 临武 昌城下,陈理出降。
元朝末年阶级矛盾,民族矛盾激烈,各地农民纷纷起义,有郭子 兴和 朱元璋的红巾军,后来的明。有徐寿辉和陈友谅的大汉。还有原同是徐寿辉手下,因为拥护徐寿辉,而与陈友谅分手,后在 重庆 建国称帝的明玉珍。国号大夏。其它还有一些小的政权可以忽略。朱元璋经过多年征战,最终灭亡了各个小王朝,回归了汉族统治的王朝。建立了大明王朝。统一了 中国 。

这是天下第一军灶。

小道上山

山上有一个亭子,这是后来新修的,过去没看到过,说是为了纪念朱元璋大战陈友谅。马娘娘在这里等朱元璋回来。建了个望夫亭。

望夫亭

马皇后(1332年-1382年),是归德府 宿州 人,滁阳王郭子兴的养女,明太祖朱元璋的原配结发妻子。

她嫁给时为红巾军将领的朱元璋,夫妻感情深厚。朱元璋登基后册封马氏为皇后,对其一直非常尊重和感激,对她的建议也往往能认真听取和采纳。她于1382年病逝,葬于明孝陵,谥号孝慈皇后。

马皇后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原配妻子,马皇后,名秀英(1332—1382), 安徽 省 宿州 人。从小因父亲仗义,杀了当地富豪,随后被官府一直追杀,只好四处逃亡,而马秀英的父亲最终客死异乡,临终前,将女儿托付给好友郭子兴抚养。马秀英聪慧过人,深得养父母的宠爱。在幼时,就坚持不肯缠足,长了一双天足,人称“马大脚”。当时,朱元璋就在郭子兴麾下当亲兵,因他作战勇猛,颇受郭子兴的赏识,就将义女——马大脚,许配给他,二人随成为夫妇。
有个词叫“露了马脚”大家应该都知道。据说就是来自马娘娘。
传说元朝、明朝初期妇女均是小脚,女子大脚为当时一大忌讳。而明太祖的马皇后却有未经缠裹的大脚。原因是马皇后在幼时深得养父母的宠爱,坚持不肯缠足,长了一双天足,人称“马大脚”。
朱元璋当了皇帝之后,马皇后深居皇宫,但对自己的一双大脚也感到无可奈何,每当与客人相见,总是用衣服的下摆或裙子将脚严严实实地遮盖起来。
有一次,马皇后乘轿到金陵(现今 南京 )街头游览,忽然一阵大风吹来,将轿帘掀起一角,马皇后搁在踏板上的两只大脚,就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她急忙把脚缩了回去,可人们早已看得一清二楚啦!
于是这件新鲜事传开来,轰动了整个京城,因为是姓马的露出了脚,“露马脚”一词便流传到今天,所以到了现在人们对不便公开的不光彩的事的暴露,都称为“露马脚”。

马娘娘脚印的传说有多种,其中比较多的是,
狮子 山曾是朱元璋打败劲敌陈友谅的战场。绣球山上的这个马娘娘“脚印”位于山顶西侧最高处的一个小平台上,长83厘米,宽度各部位宽窄不一,平均约25厘米,深33厘米到40厘米,上下形态基本一致,外形前圆后方,近似鞋形。对这个凹坑的形成,民间有好多传说:
一说是1360年6月,朱元璋率兵在 狮子 山一带与陈友谅作战,在绣球山观战的马娘娘,见陈友谅军队已进入伏击圈,朱元璋还未挥旗进攻,怕错失良机,马娘娘急得一跺脚,便留下这个大脚印,而且泉水涌溢。
二说是大明开国之初大封功臣,大将军汤和受奸臣胡惟庸的挑拨,认为封赏不公,欲与朱元璋刀枪相见,此时马娘娘正在绣球山上求访高僧,忽听此事,急得猛一跺脚,留下这个大脚印。

还有说朱元璋定都 南京 后,一日要登船远征,对马娘娘说,我很快就回来,你不必挂念。数日后,马娘娘按预约日期来到绣球矾(这里在当时处在滔滔长江的岸边)恭候圣驾,一直等到日落西山,仍不见龙船踪影,马娘娘焦急万分,忽然左右叫道:“皇上龙船到!”马娘娘抬头遥 望江 面,果见一列船队驶来,而且看到朱元璋站在船头。马娘娘十分高兴,蹬足急呼:“备轿!”由于用力过猛,一脚将脚下岩石踏陷成一个鞋形凹坑,泉水四溢。
最后一说是 南京 城墙建成后,朱元璋带领四子燕王朱棣等环城巡视,问朱棣:“皇儿,父皇修的城墙坚固否?”朱棣答:“城墙建造得的确雄伟壮观,只可惜,若来犯之敌将炮架在神烈山(即 紫金 山)上,则炮炮打着后宰门(皇宫所在地)。”朱元璋听后大为不悦,便在返回途中命左右买了几只橘子给朱棣吃。
当晚马娘娘得知朱元璋赐橘朱棣一事,顿觉情况不妙,慌忙对朱棣说:“赐橘者,寓意要抽筋剥皮也,吾儿大祸临头矣。”于是马娘娘设巧计让朱棣渡江北上返回燕京,马娘娘偷偷地来到绣球山上目送朱棣渡江,由于马娘娘伫立长久,使脚下岩石下陷,留下如此巨大的脚印。

。。。

这是那个传说中的大脚印,多年前看到的也是这样的,哦,不是多年了,有三十多年喽。想到这里咋让我有些感慨唏嘘呢?

。。。

有个说明

后来还在这脚印上面镶了一只鞋,是谁想出来的?是怎么想出来的?看着有点好笑。

还有些其它故事传说。我没咋关心了,我是来看马娘娘脚印的。

好了,看着这个脚印,遐想了半天。传说毕竟是传说。把这个美好的传说留在印象里好了。小山不高,随意上下。公园不大,有山有水有传说就灵,景色不多五脏俱全小巧玲珑就行。顺坡下山。看到一处湖水。

这山啊,水啊,湖啊,草啊。也是挺宜人。有时间慢慢逛逛。。。

小坡上,有字,说明这原来叫球山,后因 狮子 山变成绣球山,然后就 狮子 舞绣球了。

假山上的亭子还是挺有意境

繁华都市里的一处安静优雅之地。

。。。

指路牌,旁边还有休闲广场,唱歌跳舞,锻炼身体。满足各种人需要。

凉亭

远处的高楼,水面上的游船。
这园子里,有山有水,有历史有故事。也算是忙碌之余休闲的一个好去处吧。

相关文章阅读

南京明城墙,挹江门,仪凤门,有意思的城墙砖铭文

暮色中的八字山

古城金陵明城墙城门之神策门

寻找热河路的记忆

老下关,新印象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