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没有不称职的人,只有不合适的职位

 全优绩效 2021-01-13

将错误的人安排在错误的职位上,就是将一个障碍物放在企业成功的道路上。——彼得·杜拉克

古人云:“为政之要,惟在用人。”古今中外,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企业,兴衰成败的关键均在于用人。当今的市场竞争集中地表现为人才的竞争,所以大家都千方百计地吸引人才,重用人才,而且不同的企业都有不同的用人之道。管理大师杜拉克认为,有效的管理者在用人所长的同时,必须容忍人所短。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缺点,有效的管理者就是要用人的优点,但用人优点的同时,必须要接受他的缺点。

海尔的用人理念是“人人是人才,赛马不相马”。据1997年的材料介绍,海尔拥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才2146人,中专、高中文化程度845人,平均年龄26岁。

有些企业或许没有海尔那么多人才,完全靠“赛马”选人才不具备条件,完全靠“相马”选人才不科学,而且还不可能引进很多高水平的人才,所以像这样的企业必须从现有的人才资源出发,选择适合企业实际情况的用人之道,这就是“让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杜拉克认为,适合本企业实际情况的用人之道就是最好的用人之道。

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在世界上全身都是长处或者都是短处的人是没有的。杜拉克的用人理念就是要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其所长,尽其所力,用得“合适”就是最佳的状态。

清朝的顾嗣协写过这样一首诗:“骏马能历险,力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舍长以就短,智者难为谋,生材贵适用,慎勿多苛求。”他告诉后人,用人要扬其长而避其短,根据人才的能力任用他到恰当的合适的职位上。

汉王刘邦手下有三杰,他们分别是张良、萧何和韩信。张良有谋划才能,萧何有管理组织才能,韩信有统率千军克敌制胜的军事才能。刘邦根据三杰各自的能力和特长而分别任其为谋士、丞相和大将,达到了人尽其才,适才所用的目的。

松下幸之助说:“关键并不在于用这个人而不用那个人,而往往在于怎样使自己的每个部属都能得到最恰当的运用,发挥最大的功能。”因此,企业要发展,就必须思贤若渴,重金聘用人才,但是作为管理者,首先要考虑的是将企业中的员工尽可能地安排到合适的岗位,将他们的潜能发挥出来。即使是招募的人才,管理者也要考虑是否安排到了合适的、能发挥其智慧和才能的职位上。解决不好这一问题,不仅会造成企业巨大的资源浪费,还将会产生不良后果。

要做到人尽其才,首先必须知人识人。知人识人是用人的前提条件,只有先知先识,然后才能用。知人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情,即便是“智慧化身”的诸葛孔明先生也曾因未能真正地认知马谡而兵败街亭,因为马谡有出谋划策之才,却无统兵作战之能。因此老子说:“知人者智。”识别人才、了解人才是智慧的表现。

要做到人尽其才,还必须互补优势,即根据人才的性格、兴趣、能力、优长及短处,恰当地匹配人才。一个企业的效能,固然决定于人才的素质,更有赖于人才整体结构的合理匹配。合理的人才结构不仅可以实现能力的简单相加和集中,更重要的是能够使人才各扬其长,互补其短,产生“1+1>2”的合力。

总而言之,在用人时,管理者必须考虑员工之间的相互配合,如此才能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这也是人事管理上的金玉良言。管理者应该在这微妙的高明之处孜孜以求,恰当地匹配人才,达到优化互补的效果。

作为一个企业的管理者,首先需要做到的就是知人善任,用人所长。在企业管理中,常常有着这样的情况:一个人放在某个位置就工作得很好,而放在另一位置则不行。这是正常的,因为每个人都不可能是全才,就连那些管理大师也不是万能的,更何况普通人?

所以管理者必须能够了解人才,给他合适的职位。其次要敢于打破论资排辈的常规,不搞经验之谈。再次,要做到用人所长,唯才是举。黄金无足赤,白璧有微瑕。人才之所以是人才,不是因为他们没有缺点和弱点,而是因为他们在某些方面出类拔萃。

高明的管理者不在于自己有什么样的才能,关键在于自己是否会用人。在用人高手的眼中,没有不称职的人,只有不适合的职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给他一个合适的职位,他就会展示出才能。

管理实践:

管理者要量才使用。根据每个人的才能和特点来分配适当的工作,才能有效地发挥他们的作用,并在事业上取得成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