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前几天,看到这样一个问题:
这本是一首普通的闺怨词,出自北宋词人晏殊的《蝶恋花》云:
不过,因为王国维的三种境界说,这首词被赋予了更多的人生意义。 一、王国维三种境界读过王国维《人间词话》的朋友,对于这本书最深刻的印象,应该是王国维三种境界之说:
第三境出自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第二境出自于柳永的《蝶恋花》,第一境就是本文提到的晏殊的这首词。 可以看出来,王国维所说的三种境界,是人生事业发展的三个步骤,晏殊的”望尽天涯路“是第一步。 从事业的成就来说,第一步就是有一个人生或者事业的目标。正如马云的名言: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有了目标之后,才会有第二层境界,即永不放弃的追求。即使为伊消得人憔悴,但是仍旧衣带渐宽终不悔。 不懈地努力之后(众里寻他千百度),才会有第三步收获:“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三种境界,其实是人生事业成功学的三步,建立目标,受到打击永不坚持,经过努力实现目标。 二、读者的理解很多人写闺怨词,并非真得为了一段爱情故事而写。往往是在人生遇到挫折时,借闺怨词抒发自己的不如意。 晏殊是北宋初期著名的富贵宰相,门生遍布朝廷,一生享尽了荣华富贵。不知道他的这首词,是在什么情况下创作的。 不过,很多人看过王国维的这种分析,总不免会问到:这是晏殊自己的真实意图吗? 老街认为,这当然不是晏殊的本意。不过,我们常说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用古人的话说,就是:
用谭献的话来分析,晏殊是不是这样想不重要,重要的是,读者对于这首词的理解和感悟,往往因为个人知识和阅历的差别而不同。 三、《蝶恋花》简析在这首《蝶恋花》中,晏殊塑造了孤独的女子,因为思念远方的爱人而深受离恨之苦。因此这首词中的景物,都被作者有意赋予了一种哀愁的色彩。 槛菊愁烟兰泣露,明月不谙离恨苦,这里的“愁烟、泣露、明月”用了咏物诗词中常见的拟人方式,将人物的主观感情移于客观景物,将景物人格化。 燕子双飞去。双燕用来衬托人物的孤单。同时,燕子飞去与后面的“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都有情人远去,书信断绝的意思。 罗幕轻寒,昨夜西风凋碧树,暗示季节变化和时光的流逝。 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表示在凄冷的环境下,不能阻止女子登高望远,无法阻断其对于远方爱人的思念。 只是,山高水长音信断绝,除了望尽天涯路之外,女子又能如何呢? 结束语王国维从这首词中,提炼出了第一种境界。即无论什么困难之下,人生事业要树立一个目标。就算西风渐起罗幕轻寒,我还是要独上高楼,还是要眺望天涯。 至于晏殊是怎么想的,并不重要。这就是所谓的诗无达诂吧。 @老街味道 观宋填词178|何梦桂惜春词,有亡国之恨和故国之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