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人能力的好坏,评判标准不是看他说的多么天花乱坠,而是看他在遇到事情的时候能否沉得住气,随机应变。 而遇事时的第一反应,不仅决定了人品,也决定了人生高度。【微信公号:国学生活】 《吕氏春秋》有云:“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夏朝的时候,诸侯王有扈氏叛变,夏禹派自己的儿子伯启前去镇压。伯启却说:“我的兵更多,地更广,却败给了他,这是我的问题。”于是,伯启努力改进带兵方法,任用有才干的人,军队实力大幅提升。一年之后,有扈氏不仅不敢带兵侵犯,甚至还主动投降了。由此可见,遇到事情自我反省往往比埋头苦干,抱怨他人有用的多。互相推诿是懦弱者的表现,勇于认识自身错误才是前进的风帆。古人说,:“人生不自省,营欲无终已。”遇事先自省,自始至终都是成功的第一步。当一个人遇到困难时,是先从自身找原因,还是把责任归咎于外部因素尤为重要。反思自身,不埋怨他人,从自身出发解决问题,是最快的方法。静坐常思己过,是一个人根治内心的修养。周国平先生说:“盲目较劲往往是人世间痛苦的根源,唯有具备不较劲的智慧,才能照看好自己的生命和灵魂。”人要学会不同自己较劲,要知道没有人是无所不能的,学会放过自己,也是接纳自己,拥抱自己的过程。人要学会不同他人较劲。无意义的较劲是对自身的消耗。孔子云:“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遇到优秀的人,不要想着如何将他拉下来,而要想着如何与他一样优秀;见到有缺点的人,要反省自身是否也有同样的缺点,将他当成自鉴的镜子,而不是证明自己优越感的垫脚石。人生短短数十载,不要将时间浪费在无谓的争执与计较上。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去做有意义的事情,方才不枉此生。蒋琬却并不生气,反而说:“我说的话并非句句在理,杨戏此人,不违心的恭维我,也不当面反驳宣扬我的错处,实际是耿直之人。我从他的沉默中察觉出自己的不足,这其实是好事啊。”愤怒会将理智的灯吹熄,让言行失去分寸。生气开始往往会以羞愧和悔恨结尾。世界如一面镜子:皱眉视之,它也皱眉看你;笑着对它,它也笑着看你。遇到事情与其发脾气,不如静下心来好好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动辄发怒是放纵和缺乏教养的行为,能够控制情绪则是自律和冷静的展现。一个人读过的书,走过的路,都体现在他的气质里。一个人内在的学识、见识、格局和修养,也都表现在他遇事的第一反应里。你在遇事时有什么样的反应,就意味着你站在什么样的高度。一个人遇事的反应,既是之前所有人生经历的积淀和磨砺,也预示着未来的成就和人生走向 。愿你遇事不急,心胸宽广,淡泊平和,余生平安顺遂,岁月静好。*作者:国文 来源:国学生活(ID:gxsh78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