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奴隶社会的第 2290 篇文章 文中图片来自电影《心灵奇旅》。 作者:高琳,“有意思教练”平台 CEO,曾任摩托罗拉亚太区高管,著有畅销书《职得》、《故事力》。本文来自:有意思教练(ID:MessageCoach)。 “我不喜欢现在的工作,这不是我的梦想!” “那,你的梦想是什么呢?” “我,不知道……” 知道自己不喜欢什么,但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可能是我做教练以来见过的最常见的问题。 这也曾经是我最大的苦恼 — 我为自己没有梦想而抱歉。 01 我的梦想到底是什么呀? 5 年前,我有着一个典型的钱多活少离家近的工作,每月领着比大姨妈还准时的工资。 可我心里还是非常不踏实。 每当我蠢蠢欲动的时候,我妈就说:“一个女孩子,有一个稳定的工作,你还图什么呀?” 可是,稳定和踏实完全是两码事儿。 稳定是工作,踏实则是一种感受。 有的时候,越是稳定的工作却越让你不踏实。我的不踏实更多来自于不甘心。 我觉得,生活中一定有比这个更有意义的事儿等着我! 我准备像励志电影里那样,放弃百万年薪去追求我的梦想!我甚至做好了飞蛾扑火的准备。 但问题是,我的火在哪儿?我的梦想到底是什么? 那时候,在我看来,只有实现自己的梦想,人生才是鲜活光亮的,而没有梦想的人生,和咸鱼有什么区别? 和自己纠结了一两年,又和我妈斗智斗勇了很久之后,我终于辞职了,踏上了追求梦想的创业之旅。 一开始那段时间,我像魔障了一样,张嘴闭嘴离不开“梦想”。 在一次 TEDx 的活动中,我做了一个特别火的演讲叫做“梦想到底是个什么玩意儿?”。 然而,5 年后的今天,梦想实现了,人生真的就那么不同吗? 我真的就比以前更幸福了吗?少了一些迷茫和焦虑吗? 答案,我在电影《心灵奇旅》里找到了。 02 活着是为了感受生命的美好, 而不是成为梦想的奴隶。 电影《心灵奇旅》男主角,加德纳是个不得志的音乐老师,而他的梦想则是成为一个公开演奏的爵士乐钢琴家。 是继续追逐梦想?还是选择一份安安稳稳的工作呢? 开裁缝店供养乔伊长大的母亲希望乔伊有份稳定的工作。(论同款老妈!) 就在乔伊踌躇间,他接到了一个公开演出的邀约,这意味着他可能终于出人头地了,然而,意外却发生了。 阴差阳错地,乔伊的灵魂成了灵魂导师。 在那儿,每个尚未投生的灵魂都得在灵魂导师的启发下找到属于自己的 Spark(火花),类似于使命、梦想,才能拿到通行证飞向地球投胎。 换句话说 — 在这里,没有梦想就不配出生。 乔伊被匹配到了这里的“钉子户”22 — 一个混了上千年也没能找到自己 Spark 的灵魂。 每个优秀导师(特蕾莎修女、林肯总统、拳王阿里等等),都试图感化她,逼着要她向上、进取,找到梦想。 最后都无法激发这个愤世嫉俗的灵魂。 她对任何事都无感,始终认为人类生活毫无意义。 乔伊一心想回到自己的生活,完成自己的梦想。而 22 想看看他一无是处的生活到底有什么值得留恋。 就这样两个灵魂一起回到了地球,开启了一段寻找意义的旅程。 最终乔伊意识到: 人生的意义不是在于怎么活着,活着本身就是意义。活着是为了感受生命的美好,而不是成为梦想的奴隶。 03 梦想并没有那么靠谱 去年我和梁冬老师在喜马拉雅上有一个对谈,他讲到漫画家蔡志忠老师四岁半就知道自己长大一定要成为一个漫画家。 但问题是,并不是所有人都是蔡志忠。 斯坦福大学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发现,12 岁到 26 岁的青少年中,只有 1/5 的人知道自己将来想要做什么。 所以,大部分人都在用一生的时间,来搞清楚自己的梦想是什么。 现在我却越来越意识到,越强调梦想的重要性,压力反而越大,步子反而越沉重。 梦想并不像你想象的那么靠谱。 ▍基于过去的梦想,最终可能是一个梦 小时候,我一直梦想成为一名记者,主持人,但苦于没有学新闻,长得也不漂亮。 但今天,谁都可以在网络上说出自己的观点,描述自己看见的世界。 据统计,今天最受欢迎的 10 种工作中,有 6 种在十年前根本都不存在! 一个基于过去的梦想,最终很可能就是一个梦! 就好像电影中,乔伊先入为主地认为他好友德兹的梦想就是成为理发师。 然而却发现,其实他过去的梦想是当兽医。但这丝毫不影响他后来在理发中找到的乐趣。 ▍执着于兴趣的梦想,可能就是妄想 前两天我带儿子参加一个聚会,和朋友的女儿聊起小时候的梦想。 朋友的女儿说是保护动物。我儿子说我也是! 说完俩人都笑了,因为现在她想要做设计,我儿子想要学政治!(真对不起珍妮·古道尔博士给他的赠言了 — “永不放弃梦想!”) 电影中,每个灵魂都被赋予一个“火花”。 但现实生活中,一个人可以有很多兴趣,而且并不是所有的兴趣都需要并可以转化成梦想。 有时候兴趣就是兴趣,如果你非要把它上升为梦想,那只会变成一个永远追逐不到的妄想。 ▲ 珍妮·古道尔博士给我儿子的赠言。(珍妮·古道尔(Jane Goodall)世界上拥有极高声誉的动物学家致力于野生动物的研究、教育和保护) ▍没现实基础的梦想,更有可能是噩梦 我见过很多有钱人,钱多到这辈子都花不完,但还像电影里那些没有方向的灵魂一样,盲目追求着下一个目标。 我也见过更多的人,被生活的重担压得很难活在当下。 谁想活在一个痛苦的当下呢? 所以,我现在其实很怕听人聊梦想,我宁愿听他们说说自己打算怎么挣钱。 因为创业教会我:光谈情怀,不给钱的老板就是耍流氓。 先生存,再生活,并没有什么可耻的。 电影里有句话叫做:“灵魂压不死人,生活才会压垮你。” 在生活的重压下,多么不朽的灵魂也很难抬头。 所以,生而为人,不必为没有梦想而抱歉。 ▍与其追寻梦想,不如拥有选择 过分关注于“梦想”的问题还在于,你总想找一个最适合自己的梦想工作。 然而就像衣服一样,不试试怎么知道适不适合? “梦想”不应该当一个名称使,而应该当动词。 我当年离开外企,哪儿那么有前瞻性,想到以后要当教练,再写两本畅销书? 我就是想试试,为自己创造一种选择的可能性。 因此,不要总想着憋一个大的,而是要“边走边看,低成本试错”。 对于《心灵奇旅》的导演彼特来说,也是一个不断发现的过程: 伟大的创意不是被赋予的,而是被创造出来的。 你要追求的不是目标,而是在路上。 所以,回到一开始的问题,我有比以前更幸福吗?烦恼更少吗? 答案:并没有!但这不重要。 重要的是,我已经在路上了!因为我看到了不一样的风景,所以也有了不一样的烦恼。 偶尔我还会迷茫,不知所措,但这就是创造自己人生要付出的代价。 但正如彼得导演所说: 创造性的工作是发现的过程,不可能是规划好的。 写在最后 乔伊完成了自己梦寐以求的演出后,发现实现梦想的自己,也没有想象得那么开心。 一同演出的音乐家给乔伊讲了这样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 一条小鱼游向一条年长的鱼说,“我正在努力寻找他们所说的海洋。” 人生不可能只有一种活法,你要追求的不是梦想,而是选择的权利。 正如《活着》的作者余华所讲: 生活是属于每个人自己的感受,不属于任何别人的看法。 选择怎样地活着,答案也不是唯一的。 你可以为了追求梦想而活着,也可以就按照你喜欢的方式活着,不同的生命有着不同的活法,没有什么所谓有意义的活法。 真正有意义的活法,就是明知生活本无意义,但依然飞蛾扑火般地拥抱生活,乐此不疲地享受每一个平庸的时刻。 - END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