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文探奇】南越笔记-芭蕉

 高山仙人掌 2021-01-13

READ

芭蕉

草之大者曰芭蕉,虽复扶疏若树株,而茎干虚软。苞裹重皮,皮之中无所谓肤也。即有微心,亦柔脆不坚,盖草之质为多,故吾以属于草。其大者兼围,高二丈余,叶长丈,广尺至二三尺,中分如幅帛,有双角。其叶必三,三开则三落,落不至地,但悬挂茎间,干之可以作书。陆佃云“蕉不落叶一叶舒”,则一叶蕉巴是也。花出于心,每一心辄抽一茎作花,闻雷而拆。拆者如倒垂菡萏,层层作卷瓣,瓣中无蕊,悉是瓣,渐大则花出瓣中。每一花开,必三四月乃阖。一花阖成十余子,十花则成百余子,大小各为房,随花而长。长至五六寸许,先后相次,两两相抱。其子不俱生,花不俱落,终年花实相代谢,虽历岁寒不凋,此其为异也。子以香牙蕉为美,一名龙奶。奶,乳也。美若龙之乳,不可多得。然食之寒气沁心,颇有邪甜之目。其叶有朱砂斑点。植必以木夹之,否则结实时风必吹折,故一名折腰娘。曰牛乳蕉,曰鼓槌蕉,曰板蕉,皆大而味淡。鼓槌蕉有核如梧子大,而三棱。曰佛手蕉者,子长六七寸,小而皮薄味甜,是皆甘蕉之知名者。

蕉之可爱在叶,盛夏时,高舒垂荫,风动则小扇大旗,荡漾翻空,清凉失暑,其色映空皆绿。其高五六尺者,叶长干小,萧疏如竹,曰水蕉。其花如莲,亦曰莲花蕉。一种瘦叶,花若蕙兰而色红,日拆一两瓣,其端有一点鲜绿。春开,至秋尽犹芳,名兰蕉,亦名美人蕉。宜种水中,其最小可插瓶中者曰胆瓶蕉。此三种皆花而不实,但可名芭蕉,不可言甘蕉。言甘蕉者,以其实;言芭蕉者,以其开花即萎,故名芭蕉。芭者,花也,所谓骡孕蕉花,花时无不萎耳。

粤故芭蕉之国,土人多种以为业。其根以蔬,实以糇粮饼饵,丝以布。其絺绤与荃葛同,而柔韧逊之,名布蕉。布蕉多种山间,其土瘠石多,则丝坚韧。土肥则多实而丝脆,不堪为布。谚曰:“衣蕉宜瘠,食蕉宜肥。肥宜蕉子,瘠宜蕉丝。”子熟时,大小排比,或以十余二十余为一梳,彼此相饷。子瞻诗:“西邻蕉向熟,时致一梳黄。”其形相梳子长,短者如梳齿。黄时生割之,置稻谷中数日即熟,熟乃大香可食。

增城之西洲,人多种蕉,种至三四年,即尽伐以种白蔗,白蔗得种蕉地,益繁盛甜美。而白蔗种至二年,又复种蕉。蕉中间植香牙与小柑橘、芋蓣等,皆得芳好。其蕉与蔗,相代而生,气味相入,故胜于他处所产。

作者简介

《南越笔记》由李调元撰写,十六卷,依事类分卷。首记民俗,所录优美民歌,多为好诗。全书时有粤方言词语,首卷专条尤为丰富。方言字及至今字书失收字不少。二、三卷记山川,特详水系、地貌。述山脉时附考证。文字清丽,可作山水游记读。博物、工艺比重大,记岭南珍禽异兽鳞介昆虫甚多,颇从经济资源角度着眼。又间附工艺流程、有关谣谚。近世西欧物质文明东渐足迹,亦有反映。卷七记少数民族,提供了民俗、民族、宗教、社会、史学诸学术领域大量重要史料。

李调元(1734年12月29日—1803年1月14日),中国清代戏曲理论家,诗人。字美堂,号雨村,别署童山蠢翁。著有《童山诗集》40卷,戏曲理论著作《曲话》、《剧话》等。《曲话》和《剧话》多摘引前人的戏曲评论,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品读好诗词

品读经典 品读好诗词

品读、鉴赏经典诗词歌赋

分享、交流精美原创文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