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国时期同样重视图书管理

 秉笔春秋吕书生 2021-01-13

同登石渠阁,共阅金匮册。从书中可以汲取很多知识,人们都很重视对于图书典籍的管理,在三国时期也一样,如秘书监一职的出现。

历史渊源

对于图书典籍的管理,可以一直追溯到先秦时期,案《史记》人们耳熟能详的老聃就是守藏室的,即藏室史。到秦代,就出现了御史大夫一职,也有管理图书典籍的职能。西汉承秦制,沿用御史大夫,同时出现了御史中丞一职,作为御史大夫的属官,负责掌管典籍。

西汉时期,主要藏书于温室、天禄阁、石渠阁,汉宣帝甘露三年(公元前51年),有一场石渠阁会议,输出了一部《石渠论》。至于温室、天禄阁可以在《隋书》的记载中看到,刘向、刘歆就是负责校对众多典籍的。顺便,编著了《七略》的刘向、刘歆父子,可以说是古典目录学的奠基者。

向卒后,哀帝使其子歆嗣父之业。乃徙温室中书于天禄阁上。”——《隋书》

东汉时期,案《晋书·职官志》,藏书主要在东观,众多当世名儒曾在此修撰国史,比如蔡邕就参与过,历经几代人,作《东观汉记》。这一时期有校书郎、东观郎等职务负责典校书籍。汉章帝曾效仿石渠阁奏议,在白虎观复现了一次,输出了《白虎通义》。

国变迁

东汉延熹二年(159年),出现了秘书监一职,专门负责管理图书典籍。不过这一职务很快就被废除,到了曹操时期才改为秘书令、秘书丞,就是职能也变了,变成典尚书奏事。魏文帝曹丕时,把典尚书奏事分给了中书令,秘书令改回秘书监,到这才恢复了典司图籍的职能。前后出任此职的有刘放、薛靖、王象、王肃等人。

相应地,蜀汉有秘书令,东观、秘阁令史,如郤正、陈寿、王崇等人都担任过这些职务。吴国有东观令、秘书郎,历任者有朱育、华覈、周处等人。直到孙休时期依然重视图书管理,孙亮时有韦曜、薛莹等共修《吴书》,孙休时要求韦曜效仿当年的刘向,校定群书。

董卓入京,汉献帝刘协被迫西迁,这导致了大量图书典籍的损毁,当时典籍以缣帛、简牍为主要材质,其中缣帛都被士兵顺手糟蹋了...魏国有秘书郎郑默,他改变了刘向《七略》所用的六分法,在主管三阁典籍分类工作时,初次使用了四分法,作《中经簿》用于记录魏国藏书情况,也算是开了先河,后来由荀勖继续发展此法。

不过,秘书监一职在三国时期不是很受重视。薛夏作为秘书丞时,兰台还认为秘书监和自己不是一个级别的,不过被薛夏怼回去了。时任秘书监的王肃,也为此打抱不平,屡次上书要求提高秘书监的地位。他认为秘书监不应该归属于少府,且要求秘书丞、秘书郎的待遇向中书郎看齐,也确实提高了秘书监的地位。

多读书,总是有好处的。

曹操体重:你知道曹操的体重是多少吗?

征兵:为什么汉末不再施行征兵制?

八议:你知道在汉末,哪些人可以减免罪责吗?

奉天子以令不臣:迎奉天子给曹操带来了什么影响?

                         看官如感兴趣,关注下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