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三国时期大雨会带来什么?

 秉笔春秋吕书生 2021-01-13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个人偏爱雨天,难得遇见彻夜的雨,一场春雨又是别样风景,本篇对《三国志》中的“雨”稍事梳理,看看能带来些什么。

汉末是个战火纷飞的时期,箭矢作为远程武器也被广泛使用,箭如雨下不只是说说而已,在检索《三国志》的过程中多次看到“矢如雨下”、“矢下如雨”、“弓矢雨下”、“流矢雨集”等用法,这是取雨滴密集的特点,箭雨是切实存在的,在史书中出现频率也颇高。

当然本篇要提及的是真真正正的雨,来看看雨的作用。大雨可以劝退军队,行军打仗不是下发一个“出征”就完事了,方方面面都要考虑周全,比如行军路线、军备粮草等。天气自然也包含在内,比如曹真兴兵伐蜀时就因为连绵不断的大雨班师回朝。

“会大霖雨三十馀日,或栈道断绝,诏真还军。”——《三国志·曹真传

这里还要涉及大雨其他的作用,曹真撤军是发现事不可为,因为一整个月的连绵大雨还弄断了一些栈道,无论前路还是归途,道路阻断终究不是什么值得庆贺的事。同时还增加了补给难度,不仅要绕路,还要留神粮草别被侵蚀。诸葛亮北伐时,李严就因为天降大雨搞不定粮草运输了,随即还试图耍诈迷惑诸葛亮,结果别贬为庶民。

秋夏之际,值天霖雨,运粮不继,平遣参军狐忠、督军成藩喻指,呼亮来还亮承以退军。”——《三国志·李严传

另一方面,雨水落下也会导致水位上涨。于禁就是栽在此事上面,作为援军赶上了大雨时节,汉水水位大幅上涨,于禁没注意的地方却被关羽利用上了。一般来说,为将者对天文、气候、地理多多少少都要了解些,于禁作为曹营宿将不该犯这种错误,一朝陷落便把自己的一世英名算进了关羽的功绩。

秋,大霖雨,汉水溢,平地水数丈,禁等七军皆没。”——《三国志·于禁传

“渊发兵反,俭进军讨之,会连雨十日,辽水大涨,诏俭引军还。”——《三国志·明帝纪

大雨导致水位上涨也有几例,于禁当时面对的是汉水,曹真伐蜀时伊、洛、河、汉水均已满溢,毌丘俭征讨公孙渊时碰上辽水暴涨,这几位不是自己退兵就是兵败再退。士卒们也不愿意在雨天行军,如王朗劝谏曹丕时就提及此事,下大雨的时候不利于行军,贾逵也曾就雨天行军这事劝谏过曹操。

且雨水方盛,非行军动众之时”——《三国志·王朗传

太祖欲征吴而大霖雨,三军多不愿行”——《三国志·贾逵传》注引《魏略》

反过来,如果少了雨又会成为他人的借口。比如董卓代替刘弘出任司空的理由,就是因为久久没有降雨。至少在曹丕以前,三公属于背锅位,一旦天降异象或者天气时常,都可以怪到三公头上,德不配位。另外,公孙瓒在处死刘虞的时候,给了刘虞一个机会“如果刘虞应为天子,请天降雨水解救他”,正是酷暑时节雨水稀少,刘虞的生命也随着一整天没下雨而终结。

如有疏漏,还望指正。

伦理哏:孙权:说起伦理哏,这事我最擅长

卢毓卢毓:作为五朝老臣,人才选拔这事我颇有心得

国渊:国渊:三国时期战绩以一当十很常见

                         看官如感兴趣,关注下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