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徐详:表字总重复,我典掌军国机要,颇得孙权信任

 秉笔春秋吕书生 2021-01-13

何以报公德,修好以为常。史书篇幅终究有限,不能将某个时期的风云人物都收录其中,后人能从边边角角拾得些遗珠实属不易。本篇就来聊聊徐详,字子明。

徐详是扬州吴郡乌程人,吴国阵营中就有着为数众多的扬州人,三国时期徐详的乌程同乡还有邹他、钱铜、严白虎、吾粲等人,吾粲官至太子太傅算是这里边耀眼的人了。孙坚曾被封为乌程侯,孙策、孙皓也都曾封爵乌程侯,也是别样的缘分。

此外,徐详的表字与吕蒙、张臶jiàn、孙亮相同,均为“子明”,着实有趣。关于徐详的记载也很少,也无从得知徐详是从何时踏上仕途的,孙权出任车骑将军后,胡综、是仪、徐详三人并掌军国机密,可见徐详在此时深得孙权信任,他们三人的发展趋势也较为相似。

“权为车骑将军,都京,召综还,为书部,与是仪、徐详俱典军国密事”——《三国志·胡综传》

建安二十二年(217),徐详奉命出使魏国,此时徐详担任的是都尉一职,双方重新修好,并准备联姻。而案《建康实录》,徐详是来诈降的,只是为了暂停战事,至少他的出使目标是达到了。在《建康实录》中“徐详”被记作“徐祥”,但《三国志·胡综传》、《资治通鉴》、《吴地记》中提及的都是“徐详”,暂以“徐详”为准。

“二十二年春,权令都尉徐详诣曹公请降,公报使脩好,誓重结婚。”——《三国志·吴主传》

“二十二年春,权令都尉徐祥诣曹操诈降,将谋息兵,操信之,使修好结婚”——《建康实录》

从陈寿对徐详的评价“数通使命”来看,徐详出使不只是这一次,他与沈珩héng、赵咨等人都凭借着出使时的表现在史册留名。《吴地记》中就记载了一次徐详出使的表现,也许就是建安二十二年那次,他见到了曹操时,曹操跟他谈起了心愿“希望能渡过横江津,与孙将军一起游玩姑苏”。

曹操显然还是打着“与将军会猎于吴”的想法,想要侵吞江东,而徐详也表达了自己的反对“越过横江游玩姑苏,这不是效仿当年的夫差吗,恐怕大事不妙呀”。曹操是笑着吐槽了徐详一句“你这不是预设我心存狡诈嘛”。

若越横江而游姑苏,是踵亡秦而蹑夫差,恐天下事去矣”——《吴地记》

徐详出使不辱使命,这也让他跟上了胡综升迁的脚步,孙权设立的解烦兵中徐详担任左部督,胡综担任右部督,依然备受信任。等到孙权被封为吴王后,胡综、是仪、徐详三人都被封为亭侯,这是被陈寿评价为“时幹兴事业者”,孙权身边的治世之才呐。

孙权新设立的节度官,职能是典掌军粮,这个涉及后勤的关键职位就是由徐详第一个担任的,当时徐详已经是侍中、偏将军了,“侍中”本来就是天子近臣。在徐详逝世后,孙权打算让诸葛恪接班,但是诸葛亮特地给陆逊写信,认定诸葛恪粗心不适合担任这个官职,在陆逊的转告下,孙权才打消了这念头,反过来说徐详做事时应该较为缜密细致。

徐详是在胡综之前逝世的,可以确认的是胡综在赤乌六年(243年)逝世,徐详则要早于这个时间点。顺便,后来顾谭出任了左节度,这也是孙权眼中比徐详更优秀些的人才。

“谭初践官府,上疏陈事,权辍食称善,以为过于徐详”——《三国志·顾谭传》注引《吴书》

徐详附于胡综传之后,也是认定他们事迹相近。

邮驿规则:《二年律令》中的邮驿规则你了解多少?

邮驿结构:对于汉代的邮驿机构你有多少了解?

邮书交接:汉代邮书传递需要记录哪些信息?

邮书质地:对于三国时期的邮书质地及其封皮你有多少了解?

邮书课:汉代私人书信如何传播,邮书课又是怎么一回事?

邮驿官吏:汉代及三国时期邮驿相关的官职你了解多少?

邮书封检:原来汉代的封检封泥还有这么多讲究?

                         看官如感兴趣,关注下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