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理学学得好不好,别迷信就好

 君说乎总舵主 2021-01-13

我们平常随便开口批判别人为迷信,其实,真正是迷信的人,倒不是愚夫愚妇,实际上,知识愈高的人,愈是迷信,而且批评别人迷信的,在他心理上,正在迷信的臼窠之中,这是一个非常有趣、而有深度的心理问题。

——南怀瑾《禅宗与道家》

约翰华生和他的实验对象:小艾尔伯特

1

讲一讲西方心理学里发生的一件“迷信”科学的悲剧。

约翰·华生(John B.Watson),1913年打出行为主义心理学的旗帜,是美国第一个将巴甫洛夫学说的研究结果作为学习理论基础的人。简单说,人的行为都是通过条件反射建立新刺激―反应(S-R)形成的。

所以,如果你想要孩子不哭闹,那么你在他不哭的状态下才抱,如果他们哭,就任由他们哭。这样就可以去建立一个刺激——反应来强化婴儿的行为。人的成长不需要内省,不需要主观意识的参与,只需要外部“强化”。

当时有多少家长曾经心醉于华生的这句话:请给我一打健康而没有缺陷的婴儿,让我在我的特殊世界里教养,那么我可以担保,在这十几个婴儿中,我随便拿出一个,都可以训练他成为任何一种专家——无论他的能力、嗜好、趋向、才能、职业及种族是怎样的,我都能把他训练成为一个医生,或律师,或艺术家,或商界领袖,甚至也可以训练他成为一个乞丐或小偷。

大牛啊!放在今天就是神兽们的驯化师对不对?家长们排着队把孩子送进了的华生教授开办的“训兽笼”。

于是,在儿童教育领域,哭声免疫、延迟满足、婴儿独立完整睡眠的各种神操作就在华生的主导下上演,直到哈啰的猴子实验才证明了华生的错误,但是四十年里有多少儿童的童年被行为主义毁掉了。

权且不说拿动物实验来研究人的心理这件事儿有多可靠,拿婴儿做实验来研究人类,也是到了伦理的边界了,当时就有一个不到一岁的婴儿,叫做艾尔伯特,被华生拿来做了研究对象。华生更是成为美国心理学协会的主席,他的理论影响了美国快半个世纪。

很可悲的是,华生践行行为主义心理学,他的两个儿子自杀,小女儿自杀未遂。这样的影响甚至影响到了第三代还出现重度嗜酒者。

这就是迷信科学的沉重代价。

夏山学校和创始人尼尔

2

在华生风光的20世纪20年代,多少父母趋之若鹜般把孩子送进华生教授的学校,而在世界另一头的欧洲,则出现了一个走向另一个极端的学校。这个学校一改华生机械化毫无感情的“训练”,取而代之的是温情脉脉的赏识、鼓励,允许一切,鼓励教师和孩子平等。

夏山学校(Summerhill school),如果你百度,会看到这样一段定义:“是一所让孩子们能真正自由生活的场所,完全舍弃训练、命令、要求、道德与宗教教育”。创世人A·S·尼尔说,让学校适应学生,而不是让学生适应学校。他认为:孩子应该按照他们自己的意志生活,而不是望子成龙的父母或自以为是的教育家的看法,家长与教师的关心和指导只会造就一些机器人。

看起来,很温情,很尊重孩子是吗?和华生教授风格完全不同,那么尼尔的夏山学校培养出来的孩子,又会怎么样呢?是不是心理更健康,更自信,更有创造力呢?

到目前为止这个学校依然存在,我们没有亲身经历这个学校并看到具体的案例,尽管百度可见的部分成功的个案故事看起来,令人神往,但是这样的学校在英国依旧是非主流的学校,就连英国人自己至今都持怀疑态度。

家长们所担心的是,一旦孩子离开了这个学校,在过去一直被鼓励,肯定,允许的环境下,遭遇到了规则的约束,权威的压迫,欺侮和嘲讽,这些一定是你会在社会上谋生时受到的“礼物”,那么,他们会如何应对?

夏山学校只是模拟了一个真空无菌环境,但是真正的社会,人际关系,不是像夏山这样的,都会给与孩子正面的反馈,都会给与孩子天性释放的机会。

尼尔的理论和夏山学校,都把抚养者和教师,变得有那么点“假惺惺”。一直到现在,还有一些家庭教育流派,继续着这样的“假惺惺”的教育理念,开办各种父母课堂,很多家长趋之若鹜,我要成为孩子的朋友,给与孩子积极正面的反馈,这也是对权威和科学的迷信。

3

这段西方心理学史,在美国的华生,和英国的尼尔,两个差不多同时代的人,完全就是两个很极端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其本质上,都在拿孩子做实验。

然而,被华生所抛弃的“内省”,被尼尔抛弃的“要求”,其实在中国传统文化的个人成长智慧中,早就有了定论。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半部论语治天下,三字经更是中国古代儿童文史哲人伦道德的启蒙书。这两部书,非常清晰地点明了我国古人“教育”理念,以及为人师,为人父母的定位。

育人,哪有把孩子送进某某所谓高大上的学校,就完事的?这种想法,只有功利主义深厚土壤才长得出来。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上,任何一个理论,没有100年的验证,别说自己老子天下第一。讽刺的是,竟然还有人相信。

在教育上面,父母怎么可能不做为,老师怎么可能不作为?但是父母和师者,到底应该怎么做?才算养育出了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健康发展的孩子?

古人都说了,真正的教育,是拿教育者本身先开刀。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要正心诚意,要担当责任,要在自己该有的位置上。

父母对自己有要求,然后才能对孩子有要求。你希望孩子有德,你是否修炼自己的德行呢?你希望孩子有智,你自己热爱学习吗?你希望孩子有体,你是否勇于挑战运动?你希望孩子有美,你有发现美的眼睛吗?你希望孩子劳,你在家是葛优躺,还是在劳动创造?

韩愈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做老师,在中国要多么正心诚意,学问越高越小心翼翼,不敢乱收学生,更不敢说没人比我更牛逼。

教育者得先研究心理学,已经是一个思潮。那么心理学究竟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有人说他是哲学的延申,因为他要追问“我是谁”这个问题。有人说他是自然科学,所以很长时间人们拿动物来研究人的心理。有人说他是神学,谈论“心”,经常会上升到灵性,宇宙能量等层面。

管他是什么,你学心理学,是越学越幸福,越自在,越通达,越圆融,还是越纠结,越焦虑,越迷茫,越困顿?你学心理学,有没有拥有了美好的彼此滋养的亲密关系,有没有和曾经伤害过你的人和解,有没有让孩子变得更仁爱更忠勇更知书达理,更自尊更爱自己,你难道自己心里没个数吗?

我们既不是妄自菲薄,尊重上下五千年的悠久精神内核,也不要民粹主义,觉得西方心理学说得都是狗屁,其实人类的发展过程中,一直在不停探索,西方有西方的路,东方有东方的道,最后都将殊途同归——让人活得更像人。

所以,教育这件事儿,就别再迷信什么流派了,我们为人父母者,为师者,修好自己的人“道”,就善莫大焉。

作者:灵魂有趣的总舵主,坐标魔都,终身学习践行者和领导者,运营着500+人的终身学习社区,生涯与人生设计咨询师,培训师,热爱阅读,运动,写作,灵魂有趣,身材无敌的中年冻龄老母亲。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