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德里张氏祖籍《张氏家谱序言》的解读——陕西同州雁羗村《张氏家谱 序言》(一)

 大美洛宁 2021-01-13

关于德里张氏祖籍《张氏家谱序言》的解读
——陕西同州雁羗村《张氏家谱 序言》(一)
洛宁县姓氏文化研究会张泽武整理
我曾于1999年春、2018年春先后两次前往陕西同州张氏故里考察张氏文化,收获颇丰。张氏故里在今陕西省大荔县埝桥乡东埝村。在东埝村我多次召开家族会议,家族的长者和知情者详细介绍家族的有关情况,讨论家谱内容,收集材料,考证张氏源流以及始迁祖迁居情况,查验张氏祖茔立祖分布,以及张氏历代迁徙和家谱遗存等情况。
关于《张氏家谱序言》很多人理解错误,造成对家谱内容以及张氏源流的错误理解,以讹传讹数百年。我谨将收集到的《张氏家谱序言》做以解读,以正视听,更便于人们正确理解家谱序言的内容。本篇介绍的是清朝乾隆八年洛南县儒学训导张大受(雁羗村人)谨叙的《张氏家谱 序言》。

清 乾隆八年(陕西同州雁羗村)《张氏家谱 序言》

民国年间家谱中所抄录的清乾隆八年家谱序言
陕西同州雁羗村《张氏家谱序言》(一)原文
世居同州雁羗村①,即今所谓念乔(埝桥)也。先世②自仲文公徙居永宁③,六传而金竹公稔④,生赠君兑泉⑤,居永八世。始迁⑥同州,寓居⑦雁羗,始祖讳载⑧,疑即横渠子厚先生⑨。第年代久远,无从考稽,姑阙疑焉。自载祖至贵祖历三十有二世⑩。其中有年荒逃窜流播远方者,不能详悉!惟贵祖以下六门,宗派凿凿可据。长门宿、六门海俱绝,二门书之后最盛,三门安次之,五门俊次之,四门瓒又次之,而余则书之苗裔也。书祖至受历十世矣!其间登贤书隶仕籍(11),与夫策名胶黉者(12),代不乏人。受虑其久而或湮也。爰搜先代家乘,思欲踵成其事,幸得高祖珽与族尊阅机所修之谱焉。此谱修于天启七年(13),纸残字毁,几于不可复识,所谓一脉不绝,如线者此也。自恨绠短汲长(14),莫克襄兹钜任,兼之蝟务倥偬,日不暇给。
夫物生必本于天,人生必本于祖,不能取先世之家乘,而重订之,如继述何兹者?心绪稍暇,为之广征翰章,决意纂修,其名之已登籍中者,依旧编列。其讳之未入册内者,重新续填,五世亲尽,为之另提以别远尔。一脉相承为之钩絃,以连前后。则绳绳继继,先代之英灵有托子子孙孙,一门之祚久无疆矣!
时大清乾隆八年岁次癸亥菊月之吉
后裔洛南县儒学训导张大受伯荷氏谨叙
【注释】:
①【雁羗村】:明代以前叫雁羗村,相传东汉时期,伏波将军马援征羗得胜,将羗族的一支雁羗族迁居于此定居,故名雁羗村。明朝末年雁羗村东西两社不和,分为东雁羗村、西雁羗村。清代中期,雁羗、埝桥读音相近呼为埝桥。东雁羗村今名东埝桥村,即念乔。今属陕西省大荔县埝桥镇。埝桥镇在大荔县城西7.5公里处。张氏家族世居东埝桥村,今名东埝村。
②【先世】:张家的先辈。
③【自仲文公徙居永宁】:自仲文公从同州雁羗村迁居河南永宁。河南永宁,今河南省洛宁县。
④【六传而金竹公稔】:自仲文公传了六代,到第七代是金竹公张稔。
⑤【生赠君兑泉】:张稔生赠君兑泉公张士益。
⑥【始迁】:最早开始迁居。处此指最早迁居同州雁羗村的张氏先祖。
⑦【寓居】:寄居,侨居,称为寓居。
⑧【始祖讳载】:此处指雁羗村张氏始祖叫张载。
⑨【疑即横渠子厚先生】:可能是北宋时期关中理学创始人张载先生,号横渠,字子厚。疑:怀疑,可能;即:就是。
⑩【自载祖至贵祖历三十有二世】:从始祖张载传到先祖张贵已经三十二代了。
(11)【登贤书隶仕籍】:登贤书:指科举时代称乡试中式举人;隶:附属。仕籍:旧指记载官吏名籍的簿册。
(12)【与夫策名胶黉者】:策名:报名参加科举考试。胶黉:古代时学校的旧称。黉:指学校。
(13)【天启七年】:天启:明朝皇帝朱由校年号。天启七年:公元1627年。
(14)【绠短汲长】:即绠短汲深,意思是吊桶的绳子短,打不了深井里的水。比喻能力薄弱,难以担任艰巨的任务。
陕西同州雁羗村《张氏家谱 序言》(一)释文
张氏家族世世代代居住在陕西同州雁羗村,就是现在的念桥村。
张家先祖仲文公,自同州雁羗村迁居河南永宁(今河南省洛宁县)。自仲文公传了六代,到第七代是金竹公张稔,张稔生赠君兑泉公张士益。这支张氏迁居永宁已经八世了。
(以上这一段话是明朝天启年间家谱序言中的话)
最早开始迁居同州,侨居在雁羗村,张氏家族可考可追溯始祖是张载,可能是北宋时期关中理学创始人号横渠,字子厚的张载先生。由于年代久远,不可考查,暂时缺乏资料,留待存疑,等待今后考证。
从始祖张载传到先祖张贵已经三十二代了。其中有遇到灾荒之年出逃在外迁徙远方的张氏后裔,不能一一考查清楚!只有从先祖张贵以下有六个门派,宗派确凿有依据可查。长门先祖张宿、六门先祖张海都已绝嗣,现在没有后人;二门先祖张书后代最昌盛,三门先祖张安后裔稍少一点,五门先祖张俊后裔又稍少一点,四门先祖张瓒后裔最少,而我就是先祖张书的直系后裔。先祖张书传至张大受已经十代人了!这中间张家先祖有科举考中举人榜上有名,名列出仕为官的名册,也有考中名列儒学国子监的,代不乏人。大受思虑他们由于世代久远可能会湮没失传。于是搜集张氏家族以前先祖所修的家谱,考虑要接着续修家谱,很幸运找到了我的高祖张珽与张族长辈张阅机所修的家谱。这个家谱修成于明朝天启七年(公元1627年),家谱内容残缺,字迹损毁,上面内容几乎不能够再识别,这就是我们张氏家族一脉相传,不绝如线者,就是因为张家有家谱啊。我从井中打水时,自己也恨绳子短、井深难以打到水,我本人能力有限,难以担当修谱这个艰巨任务,加上畏手畏脚,世事繁杂,为了生计而奔波,岁月流逝,需要做的事情繁多,时间不够用,来不及完成。
世上的万事万物都是天地而生,世上的人都是先祖所生,我如果不能找到张家先祖所修的家谱,而重新修订,怎么能够继续完成先祖们的修谱事业?有了时间,静下心来考虑修谱,为了修谱广泛搜集资料,查考历代文献,决定纂修家谱。张家先祖名字已经登记载入家谱的,依照次序编辑排列。先祖的名字没有记载入家谱,重新填写,以五代亲情到头,为之另外编列,以区别血缘疏远。张氏家族一脉相承,把历代先祖的名字用画线的方法,从前到后用线连起来,后人效法张家先祖,前后相承,延续不断。张氏先祖的英灵寄希望于张家后辈子子孙孙,张门的福祚长久无穷无尽!
时间为大清乾隆八年(公元1743年)农历岁在癸亥年九月吉祥的日子,后裔洛南县儒学训导张大受,字伯荷,非常恭敬谨慎的撰写家谱序言。
张泽武作品集锦
金山庙村史话
洛宁县姓氏文化
王范赵氏望族文化
大门楼张氏望族文化(一)
大门楼张氏望族文化专刊(二)
《洛宁谷圭段氏望族文化》专刊之一
梦回“圣都”——金门寨
洛宁县底张乡磨头村史话
张氏世居之地----德里村史话
张鼎延与金门寨《张氏家乘》
雷氏家族人物志二——②现代人物
洛宁县金门川德里、大门楼张氏家族概说
雷氏家族人物志一——①明清时期人物志
坡头雷氏望族文化十——坡头雷氏历代家谱
洛宁坡头雷氏望族文化十一、雷氏家谱序言
洛宁雷氏望族文化之十一 ——历代家谱序言(二)
洛宁雷氏望族文化之十一 ——历代家谱序言(三)
洛宁坡头雷氏望族文化之十一——历代家谱序言(四)
坡头雷氏望族文化:一、雷氏家族起源、历代迁徙及郡望
坡头雷氏望族文化:二、坡头雷氏家族源流概说
好一部介绍洛宁的百科全书《洛宁史话》序言、后记和目录
“洛宁县姓氏文化研究会”隆重推荐周流宗先生新作《洛宁史话》
《洛宁史话》在洛宁隆重发行,洛宁县姓氏文化研究会共襄盛举
坡头雷氏望族文化四-雷氏家族人物志(3)-③坡头雷氏世袭恩骑尉、 ④《洛宁县志》收录的雷氏人物
坡头雷氏望族文化—四雷氏家族人物志(4) ⑤陕西朝邑县(今大荔县)支派雷氏人物
坡头雷氏望族文化五:诰封圣旨、六雷氏家训、七雷氏家族排行字、八雷氏楹联、九雷氏匾额
《洛宁县贾氏家族文化》专刊之一——贾氏来源、迁徙、分布、郡望及堂号
《洛宁谷圭段氏望族文化》专刊之二《谷圭段氏望族文化概说》
《洛宁谷圭段氏望族文化》专刊之三 《段氏家族世居之地—谷圭村概说》
《洛宁县下峪镇张氏文化》专刊之一
洛宁县寨子韦氏家族的播迁——河南省原阳县韦城村韦氏家族概说
洛宁姓氏文化:下峪镇后上庄村王氏文化
德里村张氏家族支派概况
洛宁县下峪镇后上庄村王氏文化——后上庄村王家大院
关于洛宁县陈吴乡德里村张氏家族文化体系的构建
《金门寨村张氏家族文化》之一——金门寨村二门张氏文化
《金门寨村张氏家族文化》之二——关于“张氏始祖仲文公迁居河南府永宁县”的历史考证
关于洛宁的唐代左散骑常侍王质墓、王质生平、家世及神道碑的初考
金门寨村张氏家族文化之三—— 金门寨村四门张氏文化(一)
金门寨村张氏家族文化之三——金门寨村四门张氏文化(二)
金门寨村张氏家族文化之三—— 金门寨村四门张氏文化(三)
解析明清时期的生员、监生及贡生(一)
解析明清时期的生员、监生及贡生(二)
洛宁县底张乡磨头村“进士张家”张氏文化(一)
洛宁县底张乡磨头村“进士张家”张氏文化(二)
洛宁县底张乡磨头村张氏祖茔—南茔的传说
关于洛宁县陈吴乡“谷圭村名由来”的考证
《洛宁县贾氏家族文化》专刊之二——东王村贾氏家族文化(一)
《洛宁县贾氏家族文化》专刊之二——东王村贾氏家族文化(二)
《民国年间洛宁人民抗击土匪的伟大壮举》之一——“老洋人”攻打余庄寨
《民国年间洛宁人民抗击土匪的伟大壮举》之二——王老五两打磨头寨
德里张氏文化研究会圆满召开张氏修谱大会
明四川巡抚张论传(一)
明四川巡抚张论传(二)
明四川巡抚张论传(三)
怎么编纂《德里张氏家谱》
金门寨张氏传世碑帖——《琅华馆帖》的前世与今生
洛宁为什么不让演传统戏剧《三上轿》
张金安仗义疏财福荫子孙美名扬
明四川巡抚张论传(四)
明四川巡抚张论传(五)
洛宁县姓氏文化研究会工作总结
张家建造石牌坊——“土壅脖”的故事
洛宁县下峪镇龙门店村大瓦罐沟张氏
洛宁县涧口乡明珠村韦氏家族清代族碑
2018年洛宁县姓氏文化研究会工作要点
德里张氏家族清明祭祖纪实
2019年洛宁县姓氏文化研究会工作要点
《谒张兵部墓感怀》(古风)
咏书城(古风)
三修族谱传家风 誉满桑梓美名扬-记洛宁县姓氏文化研究会雷学林
洛宁凤翼山张鼎延墓及神道碑
张兵部谷圭拜祖
咏金门川(古风)
一代名医张玉堂生平
话说张论不看县令
张兵部之母段夫人的传说
金门寨张氏传世碑帖——《琅华馆帖》的前世与今生之二
太平盛世修家谱 承前启后传家风——德里张氏编纂《张氏族谱》纪实
洛宁县新寨村张氏家族倡议修建大门记
洛宁老城西街金氏文化(一)
(七)《琅华馆帖》专集刊刻本及传世拓片
马希周之死
(八)张鼎延主持镌刻《琅华馆帖》的初衷和真实意图
兵部右侍郎张鼎延妻廉夫人的传说
洛宁草莽枭雄张青生平事迹(一)
德里张氏家族诰封圣旨(一)
洛宁县德里张氏诰封圣旨(二)
洛宁草莽枭雄张青生平事迹(二)
洛宁草莽枭雄张青生平事迹(三)
德里张氏家族修谱筹资大会胜利召开
德里张氏宗祠概况及德里张氏捐资功德碑
洛宁县官庄村张氏文化专刊(一)——官庄村名由来及各大家族概况
洛宁县东宋镇官庄村张氏文化专刊(二)——官西村西街张氏文化专刊
官庄村张氏文化专刊(三)——官西村东街张氏文化专刊
金山庙村张氏文化之二——金山庙村三门张氏文化(一)
金山庙村张氏文化之三——金山庙村三门张氏文化(二)
洛宁县金门川金门寨张氏家庙(一)
洛宁县金门寨张氏家庙(二)
金山庙村张氏文化之四
金山庙村张氏文化之五——金山庙村四门张氏文化(一)
金山庙村张氏文化之六
弓力千钧东风劲 长空万里北斗明——为《德里张氏家乘》杀青而作

作者简介:张泽武,洛宁县陈吴乡新寨村人,2003年发起并组织成立了洛宁县姓氏文化研究会,任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2006年参与组织筹备成立洛阳姓氏文化研究会,任副秘书长。2017年被推举为洛宁县姓氏文化研究会会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