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聂援朝|八角亭与废名及黄梅文脉

 曹锦军围炉 2021-01-13

  
 
聂援朝|八角亭与废名及黄梅文脉


   
在黄梅县城西南约两华里的地方,曾经矗立着一座美丽的八角古亭,亭高二丈余,八角翘檐上各雕琢有髯须鼓睛龙头,口衔响铃,有微风吹过,铃声叮咚,八面玲珑,生气盎然。这便是建于乾隆五年(1740)的八角亭。当时系谁所建和建亭的动机现在已经无从查考,然而,关于八角亭的美丽传说以及后来黄梅的文脉兴盛的故事却一直流传至今……。


八角亭建成不久,有一位外地到黄梅游学的饱读诗书的老先生,深为八角亭的典雅丰姿所吸引,赞不绝口,临别时灵机一动,随口吟出一句上联:“八角亭,亭八角,一角点灯诸角(葛)亮”;上联既出,惊动了四面八方。黄梅及周边的一些文人学士都为如何对出下联而绞尽脑汁,却久无佳对。是黄梅的一位青年学士从梁太祖修建五凤楼的故事中受到启示而对出下联:“五凤楼,楼五凤,四凤同栖旁(庞)凤愁(雏)。”上联出得巧,下联对得妙。上联提到了诸葛亮,下联也依谐音提到了同时代的庞统(庞凤雏),自然工整,佳联天成。轰动一时而广为流传,至今在黄梅仍然是妇孺皆知,盛传不衰。

八角亭,只是因了一副佳联,从此与黄梅的文脉兴盛结下了不解之缘。

先是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间(1555)的大林书院由东关外迁于此。而后乾隆七年(1742年),知县邵丰侯将书院更名为调梅书院。大林喻其书院十年树木而参天大树成林;而调梅则取“为有暗香来”的梅香之意喻其学子学识渊博而精深。

1894年中日甲午海战后,外侮并至,国势危殆,清朝为维护其统治而维新变法,废除科举,开办新学。先后将省书院改为大学堂,州书院改为中学堂和高等小学堂。

1905年,黄梅乡绅将调梅书院改建成高等小学堂,又名八角亭高等小学。学校的环境很幽静,流经县城旁边的一条大河,至城南一分为二,终年流水泱泱,八角亭沿河而立,三面环水。平日里学生出进大都撑竹排过河,而至山洪暴发,浊浪排空之际,学生们只好望河兴叹。彼时县长张翊六,曾主持修建了一座用三棵碗口粗的树木绑扎的高架木桥,远看犹如一条长板凳。因桥面很窄一次只能容一人过往,故人们过桥时总得先望一望对面有没有人,而好礼让过桥。所以师生们誉之为文化桥或文明桥。 

1913年,八角亭高等小学来了一个新学生,他瘦瘦的、脖颈上还有一道丑陋的疤痕,他性格有一些孤僻,不怎么和同学们一起玩耍。据同学们说,他的父亲原来是不打算送他读书的,想让他经商,他天天哭着喊着要上学,他那在劝学所里做事的父亲只好送他来上学了。别看他平素里少言寡语的,学习成绩尤其是语文成绩却出奇地好。以至于三年毕业后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武昌启黄中学。他,就是日后成为了京派小说的开山鼻祖、五四时期著名的乡土文学作家、“取非常笔名,著独特文章。”的废名(冯文炳)先生。

废名先生是以写乡土文学而著称的。尤其是他对家乡黄梅的乡土景色,更是了然于心。在他的作品里,有很多的是黄梅的自然风光、乡村景象和一些常见的建筑物等等。如他在《桥·桥》中是这样描写八角亭高级小学的那座桥的:“……从史家庄这一路走来,沿河坝走,快到八丈亭,要过一座木桥。……木架的桥,又长,又狭,又颇高,没有攀手的地方,小孩子喜欢跑过来看,跑到又站住,站在桥头,四顾而返。”

1932年,县初级中学(黄梅一中前身)由儒学馆迁至八角亭与高等小学互换校址。遂扩建成以八角亭楼为中心的平房40余间,可容纳师生近200人。这在当时是黄梅县规模最大、层次最高的学校了。

八角亭,以建筑精巧的古典小亭而产生了一副绝妙的对联,又因一副绝妙的对联而生出了此地办学久盛不衰的文脉。这是一种巧合,还是一种牵强?不管怎么说,在这里办学而带来了黄梅文脉的兴盛却是不争的事实。

    八角亭,可以说是近百年黄梅文化的摇篮。黄梅许多文人志士在这里读过书。著名作家废名先生在这里读过书,著名教育家、数学家廖居仁在这里办过学。因了这里的文脉,英才辈出,明星荟萃。

吴玉书,因抗日离开八角亭高等小学,后辗转川鄂,写成以流亡为背景的古体叙述事诗《乱离篇》,长达四五千言,曾刊载于省城《展望》杂志上,声震当时文坛。

李子芬,1914年考入八角亭高级小学,是黄梅县党、团组织的创始人,首先在黄梅县成立了中国共产党黄梅支部。1924年写下了《湖北黄梅一年来社会运动的报告》一文发表在《新青年》上,在全国引起轰动。先后担任中共“六大”候补中央委员、中共满洲省委书记等职。

  邓雅声,1917年考入八角亭高级小学,大革命时期写下了《劣绅石南屏罪状》反响热烈。曾任湖北省农民协会秘书长、京汉路特委书记。写下了“不死沙场死牢狱,三年埋血恨难平”、“热血一腔尽情洒,十年定放自由花”、“饮弹从容向天啸,长留浩气在人间”等脍炙人口的正气诗篇


   
1938年,八角亭被日机炸毁,后因战乱人们无暇顾及而未予修复,几经战火硝烟、风雨离乱,美丽的八角亭杳然消失了。后来的人们每当说起黄梅的文风甚炽、文化氛围浓厚,名作名家如雨后春笋涌现的时候,都会自然而然地想起八角亭这座美丽的古典建筑,想起流传百年的八角亭那副著名的对联。而今在八角亭高级小学的旧址上,还真的有一所黄梅县八角亭中学,也同样以严谨的教学和良好的校风,传承和延续着黄梅八角亭厚重的历史文脉。

 

   作者:聂援朝  湖北黄梅 湖北作协会员 黄梅作协常务理事

  来自网络


一册在手,游遍黄梅不用愁!

        《穿越时空赏黄梅》,是黄梅本土文学爱好者共同推出的力作,是黄梅县众多微信公众号中第一个结集成册的纯文学小辑。

本书共分梅香梅韵、梅风梅俗、梅友梅情三个小辑,收录文章104篇,合计15万字。作者有国家、省市级作家,文学博士,也有草根写手,内容涵盖了黄梅的历史文化、名人典故、风景名胜、风情民俗、特产美食、方言俚语、古村古道古遗址、乡情乡恋和乡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