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寺为何称寺,庙为何称庙,寺和庙有何不同?作为炎黄子孙应当明白

 昵称52111511 2021-01-13

因为家中老一辈在烧香拜佛这件事上比较虔诚,小时候经常能看到邻里老人们相约着去“寺庙”一游。那时候对“寺庙”这个词的定义非常简单:拜神拜佛的地方。后来才发现,实在低估了中国人的传统文化讲究。不知你是否和我当初一样?

寺为何称寺,庙为何称庙,寺和庙有何不同?作为炎黄子孙应当明白

大部分人都会把“寺庙”混为一谈,这多半受电视剧影响。插个题外话,前段时间我看《鹿鼎记》,鳌拜的家门前赫然挂着“鳌府”的牌匾,殊不知自古以来中国人最重一个礼,明清时期百官的家是不能以“府”相称的,只能称“第”或“宅”,假设你是亲王郡王,那用“xx府”,没问题。

虽然是句题外话,但这也说明现在很多人了解历史都是从电视剧开始的,一旦电视剧不严谨呢,就容易跟着误会,把错的当对的,把对的当错的。

就像这“寺”和“庙”的不同,电视剧可不会讲,同样是求神拜佛,电视剧一会儿说“去寺里”一会儿说去“去庙里”,能不把大家弄糊涂吗?

寺为何称寺,庙为何称庙,寺和庙有何不同?作为炎黄子孙应当明白

弄清楚了“寺”字和“庙”字的区别,你就知道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文明究竟有多细致、多讲究(别人来抢的时候也知道运用知识反驳了,懂的自然懂)。

先说寺吧,听到这个字,想必大伙都不会陌生:少林寺、灵隐寺、寒山寺、金山寺......个个都很出名,而且全都与佛教文化有关。那么,寺在中国,就是佛教僧众所居住屋宇的专属词吗?不不不,并非如此,早在佛教传入中国之前,我们这儿就有了“寺”一称。

“寺”这个字,现在最早能找到的版本是西周(公元前1046年至前771年)金文版,它本来的意思是持取(通俗点说呢,你可以理解成拿、守、握、支持、帮助),就是“持”的古字。后来,先民们的生活越来越进步,王朝出现了,有了君主,就有了臣子,这臣子办公的地方,也就是官署,称为寺。

寺为何称寺,庙为何称庙,寺和庙有何不同?作为炎黄子孙应当明白

《说文解字》写得很清楚:“寺,廷也。有法度者也。”甭管夏商周那样的奴隶制王朝,还是秦、汉那样的封建君主专制王朝,哪个王朝不要靠法度约束臣民?寺拆开来就是“寸土之地”,所谓率土之滨莫非王土,官员们办公的地方虽只是寸土,但也属于君王,必须守法按制办事。

所以唐朝人注解《左传》时说:“自汉以来,三公所居谓之府,九卿所居谓之寺。”清朝人也表示,我们的大理寺、太常寺什么的,都是学古人设立:“今九卿自大理、太常已下宫署皆名曰寺,沿东汉之旧也。”

在中国汉字史上,但凡和法度相关的字很多都带个“寸”,这就叫“言法度字多从寸”,你看这对、导、将哪个不带“寸”?更别说大臣办公室这么严肃的地方了。

寺为何称寺,庙为何称庙,寺和庙有何不同?作为炎黄子孙应当明白

一句话总结,“寺”在中国原本是官署名称的专用词,秦朝的官员任职之所就通称寺,赵高这样的近侍小臣,也称为寺人。

那么问题来了,寺怎么会变成佛教庙宇的专用词,跟宗教扯上关系?很简单,大约2000年前,佛教传入了中国,东汉永平十年(公元67年),汉明帝修起中国历史上第一座官方佛教建筑,因为汉明帝的引入,西方佛经和高僧都来到中国,当时负责安置高僧的部门就叫鸿胪寺。

所以,高僧们居住的地方也被称为“寺”,汉明帝修的那座佛教建筑,就是现在河南洛阳著名的古刹“白马寺”,用“寺”相称是对佛教建筑的一种尊重。从那以后,寺就多了一重意思,除了继续指官舍外,还指佛教僧侣们讲经念佛之处,这二者是可以并存、不冲突的。

现在没人把办事机构称为寺了,所以,寺通常就只指佛教建筑了。

寺为何称寺,庙为何称庙,寺和庙有何不同?作为炎黄子孙应当明白

再说“庙”字,“庙”的文化内涵比寺更本土一点,如果你经常看古装剧,一定听里面的人嚷嚷过“宗庙社稷”这个词(现在我们说国家社稷),能和社稷相连的词,意义怎么会弱?

“庙”字,和中国人从古至今的祖先崇拜、宗庙制度紧密相连。它和寺一样,如今能找到的最早版本也是西周金文版。

庙原本是中国人供祀祖宗的地方,“庙之言貌也。死者精神不可得而见,但以生时之居立宫室 , 象貌为之耳”,先人虽然逝去了,但可以设庙供奉,按东汉郑玄的解释,“庙”有谐音“貌”的意思,就是指你在庙里可以看见先祖的面容长相。

寺为何称寺,庙为何称庙,寺和庙有何不同?作为炎黄子孙应当明白

要知道中国人在原始社会就有了图腾崇拜,后来父权制社会出现了,就发展成祖先崇拜,不然为什么几千年过去了,我们还是自称“炎黄子孙”,奉炎帝、黄帝、伏羲氏等人为中华文明始祖?这就是中国人的文化根,也是中国文化的特色,作为炎黄子孙是应该明白的。

所以《说文解字》表示:“庙,尊先祖皃也。”古人相信,先人死后灵魂可以庇佑后代的子孙,因此,作为子孙,必须虔诚地供奉祭祀祖先,然后,“庙”就出现了,你看汉字,跟房屋有关的字,一大批都是用“广”为部,庙也不例外!

那什么叫宗庙呢?宗庙,就是指天子、诸侯祭祀祖先的专用房屋了,古代等级森严,庶民不能设庙,而且在礼崩乐坏的春秋时代来临前,宗庙制度规定相当严格,《礼记》说“天子七庙,卿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几庙就是指往前推几位父辈,比如一庙就供父亲,三庙就多出祖父、曾祖父,以此类推。

古人对宗庙不是一般的重视,“战国四君子”之一的魏国公子信陵君,一度在赵国不肯回魏国,但有人告诉他:“现在秦国打魏国,要是魏国宗庙被毁,你身为魏国公子,还有脸继续活在世界上?”这话可谓抓住了痛点,信陵君立马收拾行李光速回魏国,再不用别人催了。

寺为何称寺,庙为何称庙,寺和庙有何不同?作为炎黄子孙应当明白

所以你看古装剧就知道,天子(皇帝)的奉祖祭祀之地叫“太庙”,而皇帝死后入太庙起的名号叫“庙号”,什么唐太宗、唐高宗、唐玄宗,都是庙号!

庙字含义也没这么单一。汉朝后,庙渐渐和神社联系在一起,除了可以供奉帝王,还用于供奉一些重要人物,表示他们有贡献,应该和帝王一样受到尊重,比如在中国文有“孔庙”武有“关帝庙”。北京有“历代帝王庙”,北京人可能听过有关顺口溜:“有桥没有水,有碑没有驮;有钟没有鼓,有庙没有佛。”

所以在中国,把庙和佛教建筑划等号是错误的,佛教传入中国后,“庙”确实和“寺”一样被加上了宗教含义,但严谨来说,佛教建筑应该称“寺”,庙更多指祭祀、供奉有功德的圣贤英雄、神明、或帝王的地方,古代一般人是不能入庙享受香火供奉的,必须有功业在身。

寺为何称寺,庙为何称庙,寺和庙有何不同?作为炎黄子孙应当明白

我们在口语中会把“寺庙”融在一块讲,但其实这2个字差别挺大,不可混为一谈。汉字文化源远流长,已经有6000多年历史,试想“寺”和“庙”要是一个意思,中国人创造俩字干嘛?很多像“寺”和“庙”一样常听常说的汉字,看着不起眼,其实背后都有一段故事。

从汉字角度去了解中国历史与文化,有种“润物细无声”的感觉,不经意间就能懂得很多知识。正所谓,一撇一捺,俱是华夏风骨;一点一钩,亦有如纵横江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