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方太:为什么儒道会是企业治理的新范式

 cyfcx8 2021-01-13

方太的魂是企业文化,所以读懂方太就需要从方太的企业文化开始。”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浙大企业家学院院长陈凌教授说。

企业文化在上世纪80年代还是一个生疏的领域。人们在探索中前行,在对商业尚无概念、野蛮生长的年代,企业文化更加无从谈起。

初识:从洋道到儒道

2000年,方太董事长兼总裁茅忠群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读MBA。学习期间,他吸收借鉴了大量的西方管理实践,比较美国、德国、日本以及中国管理上的异同,博采众长。在选择性的吸收借鉴中,他发现西方管理制度虽好,但是员工自觉执行的力度却是不够的,这极大地影响了制度的效力。如何让“高度灵活”的中国员工既遵守制度,又保持创造的活力,这应该是企业文化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日本走访考察期间,日本根深蒂固的企业文化对他触动很深。这些日本企业不仅把目标和价值观悬挂在墙上,做成卡片让员工随身携带,更是深入员工的头脑,体现在日常行为之中。

以稻盛和夫为代表的日本企业管理方法给他以启迪,日本企业借鉴了中国儒释道的精义,同时将本土文化与优秀管理思想相融合,自成一派,成就了日本的经济腾飞。“这说明,任何一家优秀企业的管理都是根植于本土文化。”陈凌说。在茅忠群看来,连同宗同源的国学尚且能够在日本企业取得成功,中国企业更加没有理由去拒绝自己传承千年的文化。

但企业文化从认识到建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茅忠群的父亲茅理翔重视企业文化建设,但他的儿子茅忠群一开始并不是很理解,直到后来在企业举办的各类文娱活动中,意外发现整个公司员工的凝聚力变强了,这时候,茅忠群才意识到。

“在国学班学习之时,茅忠群深深地领悟到,无论是儒家、佛家还是阳明学,其中探讨的问题与企业管理可以互相借鉴。”陈凌说,“国学是精神之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可以实现对人的全方位提升。”

方太此后提出核心价值观——“人品、企品、产品”,三品合一。产品是核心,是企品和人品的结晶;企品是基础,是人品、产品的长期综合反映,因为只有好的企业才能吸引高素质的人才,最终开发出高品质的产品,所以三品归一,落脚点即在人品,企业的发展最终仰赖的还是员工的修为。

践行:从威权到信仰

找到了企业文化的根基,接下来要做的事是建立员工的信仰。“信仰是一个人的价值观或是心智模式,什么样的价值观决定什么样的行为模式,而管理就是在管行为。”陈凌说。真正优秀的企业文化能够触动员工的灵魂和价值观,让员工学会反思工作的意义,反思为与不为的区别,从过去“让我做”变成“我要做”,产生一种自发的需求,否则只是停留在日常管理的层面。

领导者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力是巨大的。茅忠群身体力行,他长期坚持学习、阅读,并且向员工分享心得。这是一条前无古人的“中学明道、西学优术、中西合璧、以道御术”的方法。由于员工的教育程度不同,方太在构建国学文化教育体系时,有选择性地将经典文献阅读分为不同层级。基层员工阅读《三字经》《弟子规》《论语》等,这是规范一个人在组织和家庭中的行为典籍。中高层阅读的是阳明心学和法家,了解知行合一,学会和员工打交道,理解企业战略战术。茅忠群除了学习儒家还关注道家,其办公室便挂着“无为而无不为”。各层级体系简单,目标明确,避免了庞杂和目标混乱导致的无用功。

国学博大精深,阅读是观念改变的开始。国学学习重在理解。《论语》就一本,但是其中蕴含的道理却是千变万化,渗透到各个层面,可用于处理个人情绪,同事关系,家庭关系。方太坚持每天利用上班15分钟的时间诵读分享,潜移默化地让员工理解做人做事的道理,并且这些分享还与内部的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以及营销实践相结合。日积月累中,价值观一旦形成,企业的管理制度就会真正转化成为员工自觉的认同,乃至最后转化为行动,而在行动中亦能检验学习和意识不到位的地方,以此反复。“一旦形成习惯,思想也渐渐保持一种稳定的状态,让方太的企业文化不仅仅停留在墙上,更是体现在行为中,体现在员工的精神层面。而这恰恰是中国企业家在借鉴日本、德国的工匠精神的过程中需要找到的企业灵魂所在。”陈凌说。

垂范:从共创到共享

在方太看来,学习经典最终还是要落实到“以人为本”。方太的以人为本为不是挂在口头,而是用利益分享机制让优秀员工踏实工作,将企业文化建设和人才战略相互结合。2010年,茅忠群推出“全员身股制”(这一概念源于晋商,给员工一定的身股,让其参与经营、管理和分红),只要员工任职满两年,都可获得一份公司股权。享有身股的员工不需要投资入股,但可依据自己持有身股的多少每年两次参与分红。这是儒家倡导的“仁义”二字在“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中的真实体现,拥有幸福感的员工能为顾客带来更好的产品和服务。

这些做法润物细无声,最终体现在方太的创新、品质和顾客满意度中。当很多企业因转型升级而面临危机时,方太的产品一骑绝尘卖到脱销。人品、企品无形,但产品有形,什么样的人品、企品造就什么样的产品,很好地诠释了方太的三品合一。

方太的启示

优秀的企业都有自身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没有对与错之分,只有适合与不适合。一个人若想在一家企业谋求长期发展进步,文化价值观的认同至为关键。

很多企业困惑的是,儒家文化如何与企业管理相结合,能否不让文化和管理成为两张皮。

“从方太和一些成功的企业来看,企业文化的成功之处首先考虑到了员工的需求。”陈凌说。方太让员工学习《论语》,教会他们处理好各种关系。人一出生便是裹挟在各种关系中,牵一发而动全身,既包括家庭与工作的关系,也包括与同事、朋友、父母、子女的关系,在这些关系中,人需要对自己有一个正确而清醒的认知,这是基层员工需要掌握的核心知识,以此赋予他们从容应对各种角色的能力。而如果管理者设计企业文化的目的是为了控制员工,让员工努力,自己吃喝玩乐,企业文化就会变得苍白无力。对员工来说,在方太工作,不仅是为了一份收入,安身立命,更是为了实现个人价值。

其次,企业文化要立足于本土。方太虽然向欧美日本学习优秀的管理方法,但根基还是在中国。尽管儒家思想在中国中断过,但是那种民间的习俗和文化还是有其根基和影响力,人们自小就受到家庭、学校与社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当员工结合自己的言行去思考学习,这个过程就会变得很顺利。所以,适合的文化才是好文化。

“让家的感觉更好”这是方太提出的使命,这个家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厨房,而是把企业变成了一个具有人文关怀的大家,让“家人”无后顾之忧,全情投入。因为同根同源,所以方太的文化具有可复制性。在文化建设的这条路上,方太以耐心求进,换来的成果是,拿下了全国最高的质量奖项,建立了国家级的厨电研发中心,近千名研发人员成为创新产品的缔造者。当方太加速发展时,企业的管理节奏始终保持井井有条,这才是文化建设要看到的成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