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津渡

 木香草堂 2021-01-13
西津渡

西津渡
西津渡,位于镇江城西的云台山麓,是镇江文物古迹保存最多、最集中、最完好的地区。三国时这里叫“蒜山渡”,唐代曾名“金陵渡”,宋代以后才称为“西津渡”。 西津渡

西津渡 最初这里紧临长江,滚滚江水就从脚下流过。三国时期,这里曾驻有孙权的东吴水师,唐宋时期这里已经是车水马龙的渡口码头,从三国时期开始,西津渡就是当时镇江通往江北的惟一渡口,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元朝时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马可 · 波罗从扬州到镇江来,也是在西津渡登岸。 西津渡

西津渡

西津渡 西津渡 西津渡
西津渡 西津渡 西津渡

西津渡街是古老的、历史的,但同时它又是年轻的、现代的。古街的居民沐浴在和煦的阳光中,沉浸在往事的回忆里,悠闲自得地生活着。也许他们的眼前是骑着毛驴上金山的游客的身影,耳畔交织着此起彼伏的叫卖声和笙箫管笛如泣如诉的旋律。他们咀嚼着历史,如同咀嚼着回卤豆腐干麦芽糖的滋味。

西津渡

西津渡的名气,还可以从一首古诗中感受到,1068年春,王安石应召赴京,就是在这里写下了著名的《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西津渡
西津渡 西津渡 西津渡 西津渡

西津渡
西津渡
西津渡
西津渡

在英国领事馆的下方,有一座造型精美的戏台,原为镇江城隍庙戏台。戏台营建在水面的后面,坐南朝北,紧紧地依着身的后云台山麓的石壁,而远远看去,就像是镶嵌在石壁之中,正面却是有着强烈向外舒展之势,不为陡峭的山势所羁绊着。戏台为二层的単檐歇山顶,三面飞檐。

西津渡 西津渡 西津渡 西津渡

进入19世纪末,镇江成为长江下游第一个通商口岸,英国人在此设租界,是当时中国洋货内运的最大渡口,也是大运河沿线唯一曾开埠通商的城市。20世纪初叶,美孚公司在西津渡建立大楼,其结构基本未发生变化。只是换了块招牌,这里成了西津渡文化旅游公司的办公用楼。

西津渡 西津渡

舳舻转粟三千里,灯火沿流一万家,清代诗人査慎行的寥寥几行诗,写尽了镇江的繁华。

  唐宋时,镇江便成为漕运的咽喉,进入鼎盛时期,东南运艘,必由京口北渡。每风恬浪静,则升旗促发,帆影衔接,迅若驰驶。江干凝睇,每竞日忘倦。其中,西津渡则是镇江漕运的必经水道,被称为七省粮道

西津渡

西津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