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月饼文化意境

 杜德春焙烤食品 2021-01-14

月饼文化意境(全国老字号,传统地方特色糕点文化挖掘,执笔 {挖掘.整理}:中点工匠杜德春。探究中国糕点人文历史溯源精髓)

儿时启蒙:

小时候、每逢中秋夜晚,月亮未上之际,母亲便把瓜果、月饼摆放院中八仙桌上祭祀月神;问母亲月亮上有什么,母亲说,白兔与嫦娥;后来再问爷爷,爷爷说:嫦娥奔月是远古神话,是我国十大远古爱情故事之一。中国古代神话传说,嫦娥偷吃了丈夫后羿从西王母那儿讨来的不死之药后,飞到月宫。但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嫦娥向丈夫倾诉懊悔后,又说:“明天乃月圆之候,你用面粉作丸,团团如圆月形状,放在屋子的西北方向,然后再连续呼唤我的名字。最早关于月饼溯源于此。我想大部分国人童年的月饼也不外乎与此。

月是故乡明:

中华民族文化渊源、缔造了很多具有生活现实的节日,中秋节就是一家人团团圆圆;人民团圆;国家团圆。圆满、团圆是中国传统文化最根本的内涵-意在和睦中庸,和乐和谐,幸福快乐。

作为游子、每逢佳节莫过于读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或是漂泊异乡读余光中的《乡愁》。我想每个人的感情深处是:“月是故乡明”!无论你身处何方何地,每逢中秋之夜,最美的就是自己故乡的月亮,还有儿时的母亲-给你一片西瓜或是一块月饼,那青红丝与芝麻的香,是否 是你最美的童年!

文化节奏:

十多年来,月饼无论从它的包装装潢、媒体宣传,或是“过中秋吃月饼”等无不包含着历史传说、民间传闻,还突出着诗、书、画的文化韵味。追溯月饼的来历,我们还要从糕点说起。

宋代大文豪苏东坡有诗句“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饕餮美诗;其千古词“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更是让历代文人赏月品酥,意境非凡。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中秋迫夜寒”。我国古代在每年庄稼收割的八月,人们都要举行祭月的仪式,以祈祷丰收。东汉《礼记》中言道:“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夕月”即指当时帝王“秋天祭月”的一种特殊礼制。据史书记载牶秦汉之前,帝王就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魏、晋至唐代以来,皇亲国戚和达官显贵们逐渐将祭月礼制进一步深化,把“祭月”与“赏月”融为一体,每年月到“中秋”,帝王“对酒当歌”,骚人“吟诗作画”。“安史之乱”以后,祭月之风迅速从官宦之家进入平凡百姓家。中秋月圆时,民间百姓都常用自己精制的圆形夹馅的甜饼来祭祀月神,借以表示对月亮神的尊敬;祭祀之后,全家老少分吃,如有家人未归也要留下一角,以示全家团圆。后来这种圆形甜饼即演变为“月饼”。

《酌中志》说:“八月,宫中赏秋海棠、玉簪花。自初一日起,即有卖月饼者,……至十五日,家家供奉月饼、瓜果.不管如何,中秋都是很重要的节日。如有剩月饼,乃整收于干燥风凉之处,至岁暮分用之,曰团圆饼也。”经过元明两代,中秋节吃月饼、馈赠月饼风俗日盛,且月饼有了“团圆”的象征义。经清代到现代,月饼在质量、品种上都有新发展。原料、调制方法、形状等的不同,使月饼更为丰富多彩,形成了京式、苏式、广式等各具特色的品种。月饼不仅是别具风味的节日食品,而且成为四季常备的精美糕点,颇受人们欢迎。

明代起有大量关于月饼的记载,这时的月饼已是圆形,而且只在中秋节吃,是明代起民间盛行的中秋节祭月时的主要供品。《帝京景物略》曰:“八月十五祭月,其祭果饼必圆。”“家设月光位于月所出方,向月而拜,则焚月光纸,撤所供,散之家人必遍。月饼月果,戚属馈相报,饼有径二尺者。

关于“吃月饼”历来说法不一,有一说法是为纪念元代末期高邮人张士诚在圆饼中夹小纸条串联民众在中秋之夜起义抗金,才开始吃月饼。实际上唐代以来随着中国的统一和疆域的扩大,人们慢慢摆脱了以前的封闭状况。由于人口流动性增大,“居家团圆”已不是任何时候都可能享受到的。李白诗:月是故乡明。表达了他远在异地的思乡之情。“团圆”对人们来说日显珍贵。赏月、吃月饼也更多地融入了感情色彩。

到北宋初年,朝廷正式设立中秋节。《宋史·太宗记》记载:“以八月十五为中秋节”和“中秋节食玩月羹”、“民间争占酒楼玩月”等,已经描绘出中秋节的赏月情景。南宋吴自牧在《梦梁录》中对此记述颇详:“八月十五是中秋,王孙公子、富豪巨室莫不登楼临轩玩月,或开广榭,玳延罗列,琴瑟铿锵。酌酒高歌,以卜竟夕之。至如铺席之家,亦登上小月台,安排家宴,团圆子女,以酬佳节。虽陋巷贫民,也解衣市酒,勉强迎欢,不肯虚度。此夜天街买卖,直至五鼓,玩月游人,婆娑于市,至晓不绝。”苏东坡曾有“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的诗句。那时的小饼与现在的酥皮月饼很相似。

审美内涵:

经过历史的演变,月饼的内涵丰富了,身份提高了,它已不单单是一种食品,而是一种“文化”的象征。吃月饼,实际吃的是一种文化、一种气氛、一种情感。

现代月饼在包装装潢上也大为讲究。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月饼包装从档次上说也在不断攀升,在工艺制作上趋向精美,月饼文化的再现很多都体现在了月饼包装设计方面。月饼包装设计中大多包含了历史故事、民间传说、绘画、书法、诗词、雕塑,现代设计还加进了电脑制作等;月饼包装材料也日趋考究,已经在原有的纸张、纸盒的基础上有所突破,有了木制、铁制、塑制、竹制等包装,其形状花样翻新,使月饼包装更具有实用价值、观赏价值、审美价值和收藏价值,体现出了“月饼文化”的历史性、传统性和时代感。

现在“月饼文化”也随着历史的进步而发展,近几年在市场上出现了水果月饼、鲜花月饼、豆类月饼、食用菌月饼、低糖月饼等,从而把“月饼文化”推向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食品工匠杜德春:dshb2412982661(公众号)

杜德春烘焙技术研发机构:dshb535620713(公众号/微信号)
杜老师:dshb1234(微信号)
杜德春烘焙技术研发机构:dshb912252338(微信号)
新浪微博:
http://weibo.com/dudechunhb烘焙技术专家(新浪微博认证专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