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农村俗语:“小寒不寒,清明泥潭”该怎么理解?这样的天气好吗?

 着迷大乡村 2021-01-14

今天农历冬月二十四,是我家小孩子的8岁生日。因为小孩外公离得比较近,所以昨天晚上就打电话说,今天过来看看小孩子。早上听着窗外呼呼地寒风,心里有些想给小孩子请假一天休息,后来想想孩子都上小学了,才打消了请假的念头。

六点二十,我就站在门口等着校车接小孩子,因为感觉到今年的格外的冷,就特别多穿了一件衣服。小寒节气之后,温度明显的寒冷了许多,也真是应了农村的那句老话“冷在三九”。在民间,关于小寒的俗语还是有很多的,比如“小寒不寒,清明泥潭”。这句话该怎么理解呢?

我们一般在理解一句俗语的时候,很多时候单从字面意思就可以知道这些俗语的意思,就比如题中所说的这句话,简单的说,就是小寒不寒冷,那么清明时节的时候,雨水太多,从而形成了很多的泥潭。

那么,为什么有小寒不寒,清明期间就会出现较多降雨天气呢?

我们都知道,在一年中特别寒冷的天气一般都处在小寒这段时间,从多年的气象数据中,可以看出,很多年间,小寒阶段的天气比大寒阶段的天气还要冷。正是因为这样的一个自然规律,很多人就觉得“小寒胜大寒”。除此之外,一般气象的变化,也遵循着某种自然的规律,小寒如果没有寒透,也就说小寒天气没有特别冷的情况下,可能会出现寒流持续时间长,或者出现倒春寒的情况比较的多。

所以在农村,也有这样的一句俗语:“小寒大寒寒不透,来年屋顶天天漏”,意思就是说开春之后的天气会出现较多的阴雨天。除了这句俗语,还有这样的一句俗语:“小寒大寒寒得透,来年春天暖心头”,意思就是说小寒大寒一直保持温度低,到了开春天气晴朗之后,气温回升快。

那么,小寒寒不透,这样的天气好吗?

我个人觉得不好,其实2020年上半年,北方很多的地方的果农,特别是山东多地的果农的感触特别的深。因为2020年上半年的倒春寒特别的频繁,而且多次降下大冰雹,对当地的果园造成了不小的损失。

如果当年的小寒大寒期间,天气一直不怎么寒冷。那么很可能在2021年的开春后,容易出现倒春寒的天气。那么对于果园的抽绿会带来很大的影响,甚至会影响到前期的花期等。因此,我们对于这样的情况,要做好必要的防备工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