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人建议将工龄作为退休依据,而非统一退休年龄,你觉得可行吗?

 李财郎 2021-01-14

有人问到这样一个问题,能否将工龄作为退休的依据,而不是统一的退休年龄,你怎么看?

是这样的,目前我国的退休制度是这样设计的,一是要看最低的养老保险缴费年限,也就是15年,这里可以理解为工龄;二是要看法定退休年龄,比如女工50岁,女性干部和女性灵活就业人员55岁,男性60岁退休。如果只看一个因素,也就是工龄的话,那么该如何来定义统一的工龄标准呢?30年?还是40年?这样的设计可能会出现很多问题。

如果只是按照工龄来作为退休依据,那么就有可能很多人在达到现在规定的法定退休年龄前就可以领取养老金了,相信很多人会选择去领取养老金,毕竟不耽误自己继续在外面赚钱,但是对于社保基金来说能持续负担得起吗?

此外,如果统一按照一定的工龄,比如说30年来作为退休依据,那么一些下岗职工或者灵活就业人员来说,本来只需要缴纳15年的养老保险就可以有资格领取养老金,现在就不得不去延长缴费年限,或者直接弃保,这对于这部分人来说也是不公平。

最重要的是,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我国是需要增加适龄劳动人口的,也就是说延迟退休政策的着力点是放在退休年龄上,而不是工龄上的。

还有人问到,什么叫“职业年金”,与养老保险有什么关系?

是这样的,职业年金是2014年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后推出的,本质是一项补充养老金,目的在于保障改革后的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养老金收入不会降低。对于改革后退休的事业单位人员来说,就在养老金之外还会有一笔职业年金收入,这是跟养老金分开到账的。而职业年金的多少,其实也跟个人的社保缴费基数有关系,个人的社保缴费基数越高,职业年金也会越多。

跟机关事业单位的职业年金类似,企业的补充性养老金,称为企业年金,比如说我们看到一些企业在给员工提供的福利中,明确说到五险两金,这两金,就是除了公积金以外的企业年金。不过,真正能提供企业年金的单位还是比较少的。

拥有职业年金或者企业年金的话,无疑有利于提高退休后的养老金收入,一般可以额外增加几百块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