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揭秘明朝的后宫选秀制度,网友:比空姐的挑选严格多了!

 历史人物故事会 2021-01-14

说起古代后宫,我们最先想到的是白居易《长恨歌》中的那句“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其中写的是杨贵妃如何受到唐玄宗的独宠,其实在以“丰腴”为美的唐朝,杨贵妃可能称得上是美女中的极品,可是放到现在,估计并不符合大多数人的审美观。皇帝们的后宫佳丽数量或许成千上万,但其质量我们现在已经无从考证,目前唯一能提供参考的是清末时期的后宫,毕竟当时已经从国外引进了照相技术,有兴趣的可以先来看看。

清朝如此,其它的朝代后宫佳丽的质量估计也高不到哪里去,因为皇家婚姻很多都是政治联姻,毕竟外戚干政的现象在历史上屡见不鲜。但有一个朝代却是例外,那就是明朝,为了防止外戚干政,朱元璋曾立下规矩:“凡天子,亲王之后,妃,宫嫔,慎选良家女为之,进者拂受!”正因为明朝的后宫妃嫔都是从民间选秀——经过多层筛选之后的佼佼者,所以明朝后宫佳丽的质量在历史上绝对可以排在前列。

据相关人士统计,目前空姐的录取比例大概是百分之一,也就是说,经过多次的笔试和面试,一百位报名者里面大概只有一位能够正式进入航空公司成为一名真正的空姐。下面我们再来了解一下明朝“繁琐”的选秀制度,那可比挑选空姐严格多了!

首先是朝廷派出多路人马前往全国各地,主要目的是在全国范围内物色年龄在十三到十六岁的淑女,只要是看中了(当然不会考虑人家愿不愿意),他们就会给这家父母留下一部分财物作为聘礼,然后责令他们某月某日将女孩们送到北京。等约定日期一到,大约会有五千名左右经过精心挑选的女孩云集北京,于是一场规模盛大的选秀活动就这么开始了。这些人至少要经过八轮PK,最终才能确定哪些人被淘汰,哪些人会被留下来充当宫女或者妃嫔(甚至是皇后)。

第一轮:先是让女孩们每百人排成一行,列队接受“检阅”——主要是由皇帝亲自指派的太监一个个仔细观察她们的体型,然后挑出一千名高矮胖瘦不符合要求的淘汰;

第二轮:时间差不多是第二天,同样让女孩们列队站好,这次太监们会一个个仔细观察他们的五官长相,然后从其中挑出一千名不太满意的淘汰;

第三轮:相当于现在的面试,经过女孩们自我介绍,考官提问等环节,从中又挑出那些口齿不清或者应对太过紧张的一千人淘汰;

第四轮:相当于现在的体检,测量女孩们的手脚体长(“三寸金莲”自然是最受欢迎),然后让她们“走两步”,以观察她们的气度神情,然后从中淘汰掉一千人;

第五论:由皇宫里的稳婆(接生婆之类的宫女)对剩下的这一千人再次进行体检,经过“探其乳,嗅其腋,扪其肌理”等等一番折腾以后,只剩下三百个左右的女孩算是达到了“宫女”的标准;

第六轮:由专人对这三百名新“宫女”进行封闭式训练,以观察他们的性格作风、饮食起居等等,然后再从中挑出五十多名成为皇帝妃嫔的候选人,那些没被选中的则可以正式留在宫里充当宫女;

第七轮:由皇太后或者太妃们从剩下的五十名中选出三名最满意的候选人;

第八轮:由皇帝从这三位之中亲自挑选一位成为母仪天下的皇后,至此,选秀才算正式结束。

由此可见,在明朝皇宫里连宫女都是万里挑一的佳丽,更不要说是那些妃嫔了,也难怪明朝历史上的好几位皇帝(万历皇帝朱翊钧、泰昌皇帝朱常洛等等)都是宫女“不小心”被皇帝临幸后才生下的。说到这里,也许很多人就能明白为什么明朝皇帝的寿命普遍不高了(明朝十六位皇帝的平均寿命只有三十岁左右,其中明光宗朱常洛在位仅一个月就驾崩了),后宫佳丽们个个赛空姐,试问哪个男人能把持得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