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陵王高长恭,又名高孝瓘,北齐文襄皇帝第四子,长得帅,会打仗,智勇双全,忠上宽下。 然而一代战神,最终却落得一杯毒酒,了却余生。 北齐概况一览 当我们翻开史书,便可见朝代更迭,盛衰无常,各路英雄豪杰、帝王将相,你方唱罢我登场。 可谓是,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浪拍死一浪,后边接着上。 自打司马炎代魏称帝,不过才一百五十六年,两晋便消亡干净,历史的步伐分秒不停,一脚就跨进了彻彻底底的乱世——南北朝。 兰陵王高长恭,便是在这个时期粉墨登场。 他明明可以靠脸吃饭,却偏偏还有实力;他顶着一张柔美的脸,手上却干着糙汉子的活儿。 直让美男汗颜,可叫武将失业。 北齐高家,是个大名鼎鼎的家族,也是个臭名昭著的家族。 高家的子孙大多长得好看,又大多暴虐噬杀,叔杀侄,子弑父,兄弟相残,欺侄霸嫂,发起疯来随手杀人,泛起狠来六亲不认。 高长恭站在一众叔叔伯伯、哥哥弟弟之间,十分醒目,与众不同。 史载兰陵王“貌柔心壮,音容兼美”、“为将躬勤细事,每得甘美,虽一瓜数果,必与将士共之。” 也就是说,他不光长得好看,人还特别实在,有什么好吃的,哪怕只一个瓜几个果,都要跟将士们分着吃,堪称高齐王室里的一股清流。 长得太帅的烦恼 俗话说红颜薄命,身处一个纷争不休、连年战乱的时代,如果长得太好看,却柔弱可欺,命运自然就会坎坷漂泊。 但高长恭没有这个烦恼。 兰陵王骁勇善战,威名在外,堪称北齐战神,除了皇帝,还没谁敢欺负他。 他最大的烦恼主要有两个,其中之一在于脸。 都说相由心生,可这么一个少年英雄,偏就脸面生得十分柔美。 兰陵王高长恭一生作战无数,威震当时。相传为了威慑敌人,一旦上了战场,他便以假面示人。 面具狰狞,将军勇武,还有谁人敢轻蔑? 邙山大捷——将军破阵 刷脸入城 公元564年,北齐重镇洛阳陷入敌围。 北周十万大军陈兵洛阳城下,北齐援军屡战不胜,眼看着危在旦夕。 说时迟,那是有点快啊,“假面骑士”高长恭率五百精骑杀入阵中,势如破竹,无人可挡,一路拼杀到洛阳城下。 “我,高长恭,开门。” 洛阳守军慌得一批,因被周军围困多日,谁也不敢贸然开门。 兰陵王并非存心耍帅,却也不得不摘下面具。 城上的守军欢呼雀跃:是他,是他,就是他,我们的英雄高长恭! 随即城门大开,两股齐军汇合一处,奋勇杀敌,反败为胜,使得浩荡而来的周军,大败而归。 史载“邙山之败,长恭为中军,率五百骑再入周军,遂至金墉之下,被围甚急,城上人弗识,长恭免胄示之面,乃下弩手救之,于是大捷。” 这一段广为流传、军中歌颂,于是便有了《兰陵王入阵曲》。 此曲悲壮浑厚,古朴悠扬,属军中武乐。 也正是因为这次大捷,兰陵王威名大振,皇帝给他加官进爵,还亲到洛阳慰问三军。 战将的悲剧 邙山大捷之后的高长恭,本该春风得意,但他却没有恃功而骄,反而更加小心翼翼,一心只想避祸自保。 皇帝给兰陵王送美人,二十个他只收一个,生怕被人嫉恨。 每有战事,都是能躲则躲。 史载高长恭“颇受财货”,但他又在临终前烧掉了别人向他借钱的借据。 可见他并非贪财之人,只是以贪财自污,以求自保。 历朝历代,古今中外,都不缺“狡兔死,走狗烹”的悲剧。 只不过北齐内忧外患,“狡兔”未尽而烹“猎犬”,无异于自断梁柱。 战将自污保身,并非天性贪生怕死,实在是因为君王多疑,不得已而为之。 乱世之中,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本就薄弱,尤其生在北齐皇室这个重灾区。 可谓是:一股清流,难清死水之污,一人宽仁,难解一族残暴。 有一天,皇帝跟兰陵王拉家常,聊到邙山之战时,感叹了一句:入阵太深,一旦失利,后悔都来不及。 高长恭一感动,便道:家事亲切,不觉遂然。 帝王以天下为家,风口浪尖上的兰陵王,本意不过是表示亲近,但以战事作家事,却惹得皇帝疑心大起。 这样一来,再低调也难逃杀身之祸了。 北齐后主不光赐死兰陵王,还勒死斛律光,自己给自己挖了个坑,亲手埋葬了祖宗基业。 高长恭之死,堪称后主为北齐的覆灭,添的最大一块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