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专家时间:如何解读孩子成绩单中的隐含信息

 三明治妈妈 2021-01-14

“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

每个从学生时代走过来的人,大概都会对这句话感同身受。尤其是每年6月前后,一年一度的中考、高考,更是学子们努力拼搏,希望凭借好成绩考上理想学校的检验时刻。

如果说学子为了能考出好成绩而日夜努力、辛苦学习,那么作为家有学子的父母,恐怕更是身肩重任。当一份孩子的成绩单交到我们的手上,家长能做的不仅仅是看孩子究竟进步还是倒退,其中还蕴含着大量的隐含信息,需要家长和孩子一起去分析。

如何掌握这些信息,12年心理咨询经验的陈蓉老师有话说。

关于单科成绩

我认为考试主要测试了孩子三方面的实力,即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考试心态、考试技巧。这三个方面,知识的掌握程度是最基础的,心态是成绩波动的主要因素,而考试技巧可以有助于超长发挥。

如果孩子成绩很高,说明这三个方面都不错;而如果成绩不高,可能是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够,要是孩子说:“我平时做题都会,可就是考不好”,那很可能是考试心态不过关;如果成绩不错,但不是最好的,那有机会去学习些考试技巧,对提升成绩是有帮助的。

目前很多家长的误区是,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训练孩子的考试技巧,刷各种题库却不通原理,孩子被训练成考试反应机器,这绝对是舍本逐末、得不偿失的做法。还有很多家长忽视孩子考试心态的调整,一味认为知识掌握扎实就够了,其实很多孩子在高考等重要考试发挥失常、栽跟头,就是因为考试焦虑导致的。

考试时能调整好心态,是一个人成功需要具备的极其重要的能力,因为在现实生活中,需要处理的问题都是动态的、变化的,而孩子如果因为在考场有压力、有焦虑就影响到正常发挥,那未来在关键时刻极可能还会掉链子。家长如果意识到孩子心态的不稳定,是一定要借此帮助他们,有意识去训练并具备这种应试的重要能力,而不是寄期望于用意志就可能达成孩子不紧张的状态,因为意志只会徒增考试焦虑感。

       

关于总成绩

总成绩是由单科成绩构成,内在是否平衡,也需要仔细去分析。

比如孩子期中的总成绩和期末的总成绩分值看似变化不大,但期中有一门明显的弱科,期末各科成绩比较均衡,这两张成绩单的本质是有很大区别的。

我们都知道木桶原理,就是一个桶存多少水,不是由长板决定的,而是由最短的那个木板所决定的。弱科就是短板,弱科不补长,即便能被强科所平均对总成绩影响不大,但由此反应出的孩子逃避畏难的行为模式,对人生的成功是有极深远的影响的。孩子通过花大量的精力去补弱,尽管会影响到其他科目的成绩,对总成绩提高贡献不大,但借此提升了敢于啃硬骨头的勇气和韧性,这是一个质的飞跃。

关于名次

名次除了反应孩子学习是否进步外,还要联系到考试的难易程度。

如果偏易,孩子即便名次进步,也只能说明基础知识掌握得不错,发挥正常而已。如果偏难,而自己的孩子又没有上补习班,在这种情况下和其他长期补习的孩子去竞争,即便名次没有进步,也说明孩子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实则是进步了,且有很大的潜力可挖。

         

关于考试失误

孩子要面临的重要考试其实只有几次,而关键考试要发挥出最好的水平,是建立在日常考试的经验之上的,因此日常考试失误并不可怕,以平常心总结和反思即可。

比如我的孩子考试失误不少:开卷考试拿错书,别人开卷她闭卷;作文忘记写题目;答题卡划错行;作文按自己的思路发挥,老师不认可,得分极低.......正是这些无形的分数外的收获,恰是为关键时刻保驾护航的资本。

从成绩单中分析出的隐含信息,才是洞察孩子真正进步和短板所在的关键,引导他们正确地看待成绩,而不拘泥于平时的名次和分数高低,沉下心储备,朝向自己的目标终点迸发的激情和能力,这才是成绩真正的意义所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