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伊藤诗织胜诉!告赢日本首相御用记者,获赔330万

 三明治妈妈 2021-01-14

在上海阴雨阵阵的这周,12/18传来了令人振奋的消息,那就是伊藤诗织在民事法庭胜诉,山口敬之需要向伊藤小姐赔付330万日币(21万人民币左右)。

为了这得来不易的胜诉,伊藤诗织花了将近4年的时间。

Push妈会知道这件事情,主要是因为伊藤诗织在2017年出版的《黑箱》,2019年在中国也出版了。

这本书描述的是2015年,当时还是社会新鲜人25岁的伊藤诗织被“日本首相安倍御用记者”山口敬之强暴,以及后续2年伊藤诗织为了讨回公道却频频受阻的还原真相之路。故事的最后,停留在2017年刑事法庭认为证据不足“不起诉”的黑暗结果。

但是还好,伊藤小姐在这两年来没有放弃。尽管她在那场性暴力的伤害以后,时不时会有突然地恐慌症发作,或是想起关于加害人的面孔还曾经会有止不住的生理恶心的反应,以及遭受了多少冷言冷语,甚至疑似被监听、跟踪,在这场事件以后的一切,都让她的心理受到极大的创伤。

愿意出面承担一切的压力,反而还会被人怀疑说:“只是想要出名吧”,甚至有人在电视节目面嘲讽她只是一个“靠睡位高权重的人上位”的漂亮女人。

但是她之所以会选择这么做,选择持续的上诉、开记者会向世人暴露她自己的面孔与名字,她最希望的只不过是:为所有曾经受过性暴力的女人发声,让她们知道她们不孤单,并且希望再也没有人会遭受到这样的待遇。


很多人可能会觉得遭受性暴力的受害者,应该也要担一点责任吧,一件事情的发生不都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吗?

比如:女生不应该喝太多酒,不应该穿得太暴露,不应该做出”让人误会“的举动。

但是,就连实施强暴的加害者,都承认了她们的强暴动机,其实就是认为自己:有这个特权。

2013年一项配合联合国计划的调查《中国性别暴力和男性气质研究 定量调查报告》中,在中国中部的一个县随机抽样约2000人,他们采访了1000多位男士中,有226位男士承认他们曾经对女性(包含伴侣)实施强暴,而且有86%的男性强暴的动机纯粹是认为因为“他是男性”,拥有性特权。

日本作为色情片输出大国,他们输出了众多“强暴”的色情片:女性一开始反抗一个强压在她身上进行侵犯的男性,然后她却慢慢喜欢上这样的霸道,而且她在过程中用日文喊得“痛”、“不要”听起来都像是在讨好男性,反而更加引起此类男性征服的欲望。

看到这一段落,是难以阅读的,我甚至可以想像伊藤诗织在写这一段落泪流满面的样子。

我们的语言、文化都充斥着“女人说不要就是要”,我们要怎么样才能表达出“我说的‘不’就是‘不’”呢?这样的现象,其实正就是强暴文化中的一环。

强暴文化指的是让强暴变得普遍的环境,媒体和大众文化中也都充满了对于女性的性暴力内容,并且将这些内容正常化,或是让大家觉得情有可原。

透过对于女性的恶言恶语、对于女性身体的异化,以及对性暴力的吹捧,强暴文化得以延续,并造就成一个漠视女性权利和安全的社会。

以下是常见的强暴文化例子:

  • 怪罪受害者

  • 降低性侵犯的严重性

  • 露骨的色情笑话

  • 容忍性骚扰

  • 公审受害者的衣着、精神状态、动机和背景

  • 将“男子气概”定义为霸道、强烈的性欲

  • 将“女人味”定义为温驯、在性方面被动

  • 男人有要主动“上”女人的压力

  • 女人有不能太“冷感”的压力(在性中假装享受,却又不能太过)

  • 认为只有“荡妇”才会被强暴

  • 认为男人不会被强暴,只有弱小的男人会被强暴

  • 不认真对待对强暴的指控

简而言之强暴文化就是:教导女人怎样才不会被强暴,而不是教男人尊重。

我们都不希望再发生这样的事情,而改变社会环境也不是一件特别容易的事情,需要一步一步的推动。

我们不仅需要的是从小开始的性教育,教导孩子性的正确观念,也要在家中带给孩子对于性有正确的认知,并且在孩子真的遭受到性骚扰的时候,第一步不是去“质疑”她那天穿了什么,阻遏她把真相讲出来,甚至因为她受到伤害而羞辱她。

我们在生活中,听到别人讲着不恰当的低级笑话调侃着同事时,我们能不能礼貌并且善意的提醒,即使对方认为只是“开玩笑”也表示出自己的不舒服。

一步一步的建立界限,一方面与人设定距离,也一方面教育身旁的人应该要有正确的性别意识,懂得尊重同性别的人,也懂得尊重异性。

更甚,我们在网络上看到有性暴力的幸存者出来说出他的遭遇时,不要去质疑、攻击她,对她做荡妇羞辱,因为这件事情可能发生在任何人身上

我们作为女人,要共同争取的是更自由、更安全的生活,而不是想办法攻击受伤的人,批评他们没有“保护好自己",因为这就像是对一个被杀害的人说:“是你没有能力保护好自己,是你活该。”而这并不合理。

当然,身处在性别平等意识还正在发芽的中国中,作为女人生活还是需要面对很多的不安全,我们还是会提防自己在夜间走路是不是有人尾随,在地铁上刻意的让自己挤到女生多的地方等等。

但是也别忘了,我们所做的每一步、每一个选择也都在为我们后代打下更安全的地基,我们向这个世界所释出的每一点善意和推动的改变,总有一天能够从涓涓细流变成无可抵挡的巨浪。

本文图片皆来源网络

编辑| Push妈

(本文为三明治妈妈原创,转载请联系作者授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