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她是来自中国的宫中佳丽,却在欧洲油画中常住百年

 LicorneUnique 2021-01-14

因为微信改动公众号规则,

请点“LicorneUnique”关注我们并点亮文末的“在看”哦


1840-1870年代中国利升工坊出品

纯银雕刻鹦鹉螺杯

仿佛从几百年前的欧洲油画中走来,
她身上披着不可复制的五彩虹光,
铮亮银雕宣示她的非凡身世。

凝望时,你便知晓,每一个细节,

都是岁月的奇迹。

独角鹿私洽售出

19世纪中国银匠制作鹦鹉螺杯


 500年遥遥回响 

大概是500多年前,

巴伐利亚公爵阿尔布雷希特五世自豪地宣称:

他每年在艺术收藏上花费的钱财

相当于1000名士兵一年俸禄的总和。

小勃鲁盖尔 / 《视觉的寓言》/ 1660年代 / 费城美术馆藏
女神维纳斯现身于收藏家的宝阁,站在鹦鹉螺杯旁

公爵的自豪与痴迷并不罕见。

那时,美第奇等最著名的收藏家族

都热衷于收藏名家画作与异域奇珍,

那些来自遥远海域的神秘鹦鹉螺,

成为了他们心中无限想象的寄托。


伦勃朗1634年的《荷罗孚尼宴会上的朱迪斯》中,一位女侍以鹦鹉螺杯呈酒

在那个地理大发现的时代,
欧洲顶尖金银匠仔细打造出瑰丽鹦鹉螺杯
这种奇妙器形,成为了财富与品味的象征。
曾为美国摩根财团创始人J.P. Morgan收藏的这个镀金银雕鹦鹉螺杯,如今已是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的藏品。

浩渺汪洋赋之以最绚烂的虹彩,

百年匠心赋之以奇幻雕刻,

它本是酒器,却超越了自身,
螺身每道绚烂光彩间,
都揉进了星辰的博大与辽阔。


 永留黄金时代 
17世纪,荷兰进入黄金时代,
各类珍奇花卉以及来自中国的瓷器
随着贸易航线,
驶入欧洲油画之中。

南京博物院藏《坤舆万国全图》/ 1608年

画家用心记录珍奇之物的每个细节,

仿佛要让这些器物、花果都拥有生命。


彼得·克莱兹 /《有火鸡派的静物》/ 1627年 / 荷兰国立博物馆藏


鹦鹉螺杯也定格于这些绘画之中,
留下了永远的光彩。
伴随欧洲静物绘画的成型与演变,
它们成为了艺术历程中闪耀异彩的脚注。
Maerten Boelema de Stomme / 《有鹦鹉螺杯的静物画》/ 17世纪 / 斯德哥尔摩哈瓦立博物馆藏

大概到了19世纪后期,

鹦鹉螺这种古老生物已然稀少。

曾为王室、贵族追捧的鹦鹉螺杯,

已经成为难以复制的历史遗珍。



曾经令一代代收藏家心潮澎湃的鹦鹉螺杯,
很快便会向世界舞台谢幕。

 抓住奇迹的尾巴 


然而,在一百多年前的中国南部,
一个银匠的工坊之中,
一尊鹦鹉螺杯即将诞生。

这款1550年代的鹦鹉螺杯收藏于大英博物馆,来自罗斯柴尔德家族的Waddesdon Bequest,螺身的龙纹雕刻可能由中国广州的匠人完成。

银匠手边,一定摆上了各类雕琢工具,

还会有欧洲显赫客人发来的纹章图样。

这个鹦鹉螺杯顶端银雕上,可见欧洲纹章

看着眼前流光溢彩的螺杯,

银匠也许并没有感到十分陌生。




鹦鹉螺·大哉沧海何茫茫


大哉沧海何茫茫,天地百宝皆中藏。

 牙须甲角争光鋩,腥风怪雨洒幽荒。

 珊瑚玲珑巧缀装,珠宫贝阙烂煌煌。

——欧阳修

唐宋众多诗词歌赋中,

这些华丽酒器伴着醉人香气,

激起层层浪花,融入了东方的血液。

鹦鹉螺杯底部可见利升的标记
这个叫作“利升”的中国南方金银铺,
从19世纪早期开始
就以银器艺术赢得欧洲人的赞赏。


英国的收藏家认为,利升的银器
比得上顶级银匠Paul Storr最好的作品。


19世纪后半期,利升的银雕中,
更融入诸多中国传统元素,
深得藏家推崇。


利升以精湛银雕工艺制作的这个鹦鹉螺杯
在一百多年前,跨越重洋,自东向西,
在鹦鹉螺杯制作历程的最后时刻,
展现了不可思议的虹彩。


今日,因为难得一遇的收藏契机,
这珍奇佳作重现于世,
来到藏家眼前,实属奇缘。

有意收藏更多独角鹿传世臻品

请扫描下方二维码洽购


不可错过的精彩好文推荐

点击图片阅读原文

最近微信调整了推送规则,

请多点“在看”才能不错过小鹿的推送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