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明灯在前 行者不孤
2021-01-14 | 阅:  转:  |  分享 
  
明灯在前行者不孤——在九年级学生代表座谈会上的发言罗曼·罗兰说过一句话:“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生活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
”正所谓“明灯在前,行者不孤”,同学们,我们今天就来聊聊那些拥有不可战胜的意志和强大的自我养育能力的英雄,汲取他们身上那种愈挫愈奋
的达观、从容的气质和气度,让我们有勇气、有信心去寻找那个最好的自己。李白就是这样一个英雄,无论人生多艰,我自仰天大笑。余光中曾在《
寻李白》一文中这样评价李白:“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少年时壮志凌云,带着一支笔、一
把剑,辞亲远游,朝着他的理想进发了。也许是碍于商贾子弟不得科考的身份,也许是那份不愿与天下寒士分羹的傲气,李白选择了第三条路:干谒
。就是拿“诗”作礼物,给地方官员,以求得一官半职。你要说李白“行贿”,那就错了,人家只送诗,从未送过膝盖。李白有李白的傲慢,权贵自
然也有权贵的偏见,所以他投出的这些诗,大多石沉大海。他没有放弃,这条路,一走就是十年。这段时间,他结识了孟浩然,迎娶了前宰相许圉师
的孙女。他少年英才,雄姿勃发。这段时间,他走过巍峨的高山,走过华彩的城池,他一路繁花相送,他一路纵马长歌,写下了一首首千古的诗篇:
“峨眉三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峨眉山月歌》);“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
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赠孟浩然之广陵》)这段时间,他四处游历,四海为家,虽吃喝不愁,但更渴望光耀门楣,施展抱负。他
做到了,公元742年,他进入朝堂。偏偏这一年,唐玄宗的年号从“开元”改为“天宝”,唐玄宗从一个励精图治的明主,变成了宠信奸佞的昏君
。那一年,李白长安看花,玄宗调羹,风光无限。但现实又无比残酷——“翰林供奉”的职务不过是皇帝的一个秘书,只负责歌功颂德。一心只想在
长安展翅的鲲鹏,却只能沦为笼里的金丝雀。40多岁的李白,在理想达成的这一年,却感到了巨大的狼狈和无边的孤独。让他低眉顺眼?他做不到
。他开始用自己的方式来反抗:放浪形骸,叫贵妃捧砚,力士脱靴。这般狂妄,自然被“赐金放还”,他倔强地对着长安高声放歌“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从此,他寻访仙山名士,与杜甫、高适等人结交同游,留下无数华彩辞章。“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抽刀断
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
,对影成三人。”他在理智和情感间徘徊,在失意和潇洒中挣扎,但他仍保持着一颗赤子之心,干净、纯粹。后来,安史之乱爆发,永王几度相邀,
他的雄心被点燃,谁曾想,这不过是一场夺权的闹剧。不到五个月,李璘兵败身亡,李白以“附逆”罪入狱,流放夜郎。此时的李白,已年近花甲,
曾经的一切,好像一场繁华大梦。他跌入谷底,曾经的挚友高适是关押他的将领。幸好,两年后天下大赦。再看李白,沧桑已然不见,立马又变回了
那个阳光少年。“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早发白帝城》)曾经的苦难算什么,只要船跑
得够快,悲痛就追不上我。这种“快”,不仅是重获自由后的畅快,更是藐视一切苦难的快意。之后的李白抱恙在身,却依旧潇洒,依旧浪漫,喝酒
、舞剑、赋诗,直到死去的那一天。知乎上有人问:为什么杜甫被称为“老杜”,李白没有被称为“老李”?一个高赞的回答很有意思:杜甫未曾年
轻,李白从未老去。李白凭借强悍的生命力,从悲剧中挣脱出来,响彻天地,纵横古今。千百年来,我们依然深爱着李白,因为他是我们每一个人的
灵魂,是我们内心中绝不妥协的倔强和坚持,是中国人至高形式的浪漫。苏轼就是这样一个英雄,他的人生像茶叶,水深火热,沉沉浮浮,最后锻炼
出来的却是香甜无比的清茶一杯。这是一个全能型的文化巨人:他曾创造了北宋科举考试历史上的“最高分”,诗、词(他和南宋的辛弃疾是豪放词
派的代表,并称为“苏辛”。他的词中有阔大的境界,有开放的胸怀,有博大的内容,容得下足够的人生。从刚被贬至黄州时“拣尽寒枝不肯栖,寂
寞沙洲冷”的有恨,到“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的解脱,再到“大江东去浪淘尽”的开朗,再到“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的
清澈和平静。他总是于简朴中见深意,寻常处生波澜,虽已翻江倒海,却也不动声色)、散文(“欧文如潮,苏文如海”《前赤壁赋》、《后赤壁赋
》他扣舷而歌,方乎中流,遗世独立,物我两忘,超然自得)、书法(他是叱咤风云的书画大师,《寒食帖》不由书法的法度而来,完全由性情挥就
,错落有致,把一个人的情感,一个人的书法造诣,还有一个人的境界完美地表现出来。韩大人写信求字换羊肉“本官今天不杀羊了”)、绘画(开
创了文人画:竹子、枯木、怪石,《枯木怪石图》)、佛道、美食无一不精。这是一个全能型的文坛领袖:政治上是一方诸侯,做过多任地方官(杭
州通判、知州,湖州知州,密州知州,杨州知州,颍州知州,登州知州),做过中央官(翰林学士、礼部尚书、兵部尚书、吏部尚书),具有强大的
道德魅力:门下聚集着“四学士(黄庭坚、晁补之、张、秦观)”和“六君子”。这是一个世俗与方外的顽童:他看世界是可爱的,所以世界看他
也是可爱的,道理就是这么简单。辛弃疾也说过“我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看我应如是。”苏轼宽容、幽默,无论对朋友还是对敌人都是顽童的心态
。究其原因,他的一生不是在浅吟低唱中谢场,而是在惊涛骇浪中铸就的。读李白,热血沸腾,激情澎湃;读苏轼,你会陷入到沉思当中,会把你变
得更加成熟,会思绪万千,浮想联翩。比如,同样是写庐山,李白说“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是青春勃发的时代,苏轼说“不识庐山真
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一个成熟、会思考的时代。这是一个贬谪与流放的达者:苏轼被贬黄州时都45岁了,待了6年;59岁被贬布满瘴气、
毒气的广东惠州,待了3年;62岁被贬蛮荒之地海南岛的儋州,待了3年,一共12年。这12年,他不断修正自己,让自己的被贬变得健康,状
态变得阳光,去掉那种桀骜不驯、唯我独尊的傲气,养成一种虚怀若谷的宽容之气,去掉文人的那种小家子气、酸腐气,而具有一种博大旷达的丈夫
气。看上去,他在一步步地退缩,实际上是在一步步地前进。几度沉浮,九死一生,其中的艰难没有人能道出,他却云淡风轻地总结自己的一生,说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身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自题金山画像》)”苦难的经历使他一次次完成蜕变,改变和塑造了一代
文学巨匠的人文的气质和精神世界,从而让我们真正看到了一个胸怀天下、浩气长存的苏轼。回望他66年的人生就会发现,青年的意气风发,中年
的愈挫愈勇,老年的达观淡泊,竟然如此完美地结合在苏轼身上,连绵千年依然余音绕梁。再把我们的目光定格在当今时代,前两天《夺冠》上映,
虽然知晓故事的全部细节和结果,但当熟悉的旋律响起,眼泪依然夺眶而出,这就是女排精神啊!四十余年,传承至今。那么,我问问大家女排精神
是什么?置之死地而后生,不放弃自己,更不放弃队友。手挽手,肩并肩,就算苦难重重,也要一往无前。哪怕低谷,哪怕迷茫,站起来,冲上去,
获得胜利。2004年雅典奥运会,头号选手赵蕊蕊在首场比赛便重伤离场,中国女排奥运前景变得黯淡。当时的教练陈忠和没有放弃,姑娘们配合
默契、精神顽强,一路杀进决赛。决赛时,中国队和俄罗斯队身高相比,处于明显劣势,还先输两局,大家都以为凶多吉少。当时有五家电视台在陈
忠和家等着采访,打到两局都跑了,只剩下中央台一家。但陈忠和依然保持着标志性微笑,跟队员们开玩笑“咱们这次的目标是第三名,现在至少是
亚军,已经超额完成任务啦!”女排们居然接连扳回两局,2比2进入决胜局。陈忠和还是微笑着踱步,平静、淡定。接下来,女排姑娘们一鼓作气
,趁势追击,14比12,到中国的赛点,陈忠和按下暂停,冷静地嘱咐她们,微笑着鼓励她们上场。当队员张越红以最后一击威猛扣球得分的时候
,所有人沸腾了。连扳三局,惊天逆转。一向淡定的陈忠和一跃而起,冲向队员,和大家拥抱在一起,边哭边笑,边笑边哭。那一刻,被很多人称为最能体现女排精神的时刻。后来,中国女排在郎平的带领下,再现辉煌。《夺冠》里有一幕经典,我们的女排精神从来都不是一种狂热的口号,而是流淌在血脉里的诗行:永不言败,永不放弃,永远执着,永远坚强!同学们,泰戈尔说过:“世界吻我以痛,我却报之以歌。”我们的前路不会一帆风顺,希望我们从别人的人生中学得智慧,用精神鼓舞行动,永远屹立,永远前行。
献花(0)
+1
(本文系★清馨齋★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