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梁武帝建康会晤禅宗佛祖达摩

 骏马nanjing 2021-01-14
    佛教传入金陵始于三国的东吴时期,至今已有近1800年的历史,虽晚于北方的长安(今西安)和洛阳,但到了南朝梁代时,建康(今南京)的佛教文化在梁武帝的推动下得到空前发展,一度达到了顶峰。“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正是南朝梁代都城建康的真实写照。

  四次出家的梁武帝

  梁武帝,名萧衍,南朝梁代开国皇帝。公元502年建立梁朝,定都建康。登基前他信奉道教,当皇帝后转而信奉佛教,一度达到“如眷如慕”“如痴如醉”的程度。
  他于504年率僧俗二万余人举行“信佛大法会”,在会上他宣布:从现在起,“朕始舍道归佛”。他举全国之力,在全国各地大建寺庙,招募信徒,宣扬佛法。他希望通过“以佛化治国”,将民众从对现实名利的关注引向未来和希望,以此求得生命的永恒和超脱。
  梁武帝一生前后有四次出家。他第一次“出家”是在527年。他悄悄离开皇宫后来到同泰寺(今鸡鸣寺前身),与众僧一道住便房睡素床,用土瓦碗吃斋,用土瓦杯喝水,每天晨钟暮鼓念诵经文,还与僧人一道打扫寺院。
  因国不可一日无君,在文武大臣们的苦苦哀求下,梁武帝才被请回到了皇宫。529年9月,梁武帝率文武群臣在同泰寺内举行“四部无遮大会”,大会的最后一项议程是拜佛,拜完佛后梁武帝却不愿回宫,群臣苦苦相劝,梁武帝坚持要住在寺内。第二天,梁武帝在佛堂上为四部大众开讲《涅槃经》。大臣们再次来到寺院劝其回宫,在无果的情况下,大臣们一致决定自“公卿”以下出钱一亿万(梁时钱币)奉赎,梁武帝这才依依不舍地于次月还宫。
  梁武帝第三次“出家”是在546年,当83岁的梁武帝再次离宫“出家”后,大臣们苦苦相劝无果,不得已再次筹资二亿万将其奉赎。一年后,梁武帝第四次“出家”同泰寺,他“升光华殿讲堂,坐师子座,讲《金字三慧经》”,这次共“出家”37天。又二年后,梁武帝萧衍驾崩,享年86岁。
  据有关史料记载,梁时境内有寺院2864所,仅建康就达近700所。当时建康城百姓为28万户,人口在100万左右,而僧尼就有10余万之众。

  梁武帝邀请达摩来建康

  达摩,全名菩提达摩,印度人,中国禅宗的始祖,生于印度南方,出家后倾心研究大乘佛法,且成果丰硕,一时名扬海内外。公元526年南朝梁代,受武帝萧衍之邀,达摩祖师穿越印度洋,渡过马六甲海峡,不远万里来到中国的南海郡郡府,即现在的广州城。受到南海刺史萧昂的热诚欢迎。527年秋,梁武帝派人专程将达摩迎到首都建康。达摩想传法于梁武帝,但梁武帝所求的只是“世间的福报”,而达摩所传的则是“世间的解脱”。因此两人对佛法的认识和理解有所不同,但达摩的“世间解脱”依然对梁武帝的思想触动很大,以至于后来的“四度舍身弘法”,都与这次会面有着不可分割的因果关联。
  《坛经》里记载了梁武帝与达摩见面时的对话,现摘录如下。梁武帝问:“朕即位以来,造寺、写经、度僧不可胜数,有何功德?”达摩说:“并无功德。”梁武帝问:“何以无功德?”达摩说:“此但人天小果,有漏之因,如影随形,虽有非实。”梁武帝问:“如何才是真功德?”达摩回答:“净智妙圆,体自空寂。如是功德,不以世求。”(意为既完成自我,净化自我,又净化他人,普度众生。这样的功德,不是靠世俗的有为来求得的。)梁武帝问:“如何是圣谛第一义?”达摩说:“廓然无圣。”话不投机,达摩不辞而别。
  梁武帝立刻把他与达摩的问答告诉宝志禅师。宝志听后说:达摩的开示很好,是观音菩萨乘愿再来,传佛心印。
  梁武帝深感懊悔,得知达摩已离去的消息后,立即带人骑骡追赶。当追到幕府山中段时,两边山峰突然闭合,一行人被夹在两峰之间,急得梁武帝跪地叩天,山峰才闪开一条狭缝。达摩正走到江边,看见有人赶来,就在江边折了一根芦苇投入江中,化作一叶扁舟,飘然过江。至今,人们仍把幕府山的这座山峰叫做夹骡峰,在当年受阻处立了一尊梁武帝追达摩的青铜雕像,而把山北麓达摩休息过的山洞称为达摩洞。

  达摩祖师夜宿长芦寺

  公元527年,梁武帝的女儿重病卧床不起,笃信佛教的梁武帝在佛前许愿,女儿如能痊愈,将在江北建造一座同栖霞寺隔江相望的寺院。没想到一段时间后,女儿真的痊愈了。于是梁武帝便在与栖霞寺相对的江北长芦,建造了一座长芦寺。
  当达摩祖师来到长芦寺后当晚便下榻于此,具体住了多久,已无法考证。而长芦寺却由此不断得到修葺扩建。宋朝的一次大规模扩建,使长芦寺的规模达到了鼎盛。据《六合县志》记载:扩建后的长芦寺规模空前宏伟,庙宇更是巍峨壮丽,除了有纪念达摩“一苇渡江”的苇江亭和一苇堂以外,还有专门供奉达摩雕像的达摩祖师殿。此外还有圣文宝秘阁、寿室、芝兰馆、石柳亭、三宝殿、金刚殿、立雪堂、直指堂、造福堂、僧堂等众多建筑,且僧侣甚众,香火绵延数十里。据宋代李纲的诗序中称:“了(长芦寺主持清了长老)居长芦,聚徒至千五百众,道价籍甚江淮间。”而民间则有长芦寺“前门通到金刚殿,后门连着六合县”及“骑马关山门”的传说。
  传说中达摩“一苇渡江”,夜宿长芦寺后,又至定山如禅院(今定山寺前身,在江北浦口)驻锡,面壁修行。定山寺至今仍留有达摩当年面壁的“达摩岩”、吃斋饭的“宴坐石”及“达摩画像碑”等遗迹。其中达摩画像碑为国内最早的达摩画像碑,比嵩山少林寺的祖师碑要早120多年。因此,今南京的定山寺又被称为中国的“达摩第一道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