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吴建棠 :芦南村革命英烈概述

 天下孝义人 2021-01-14

作者:吴建棠

01

芦南村位于孝义东部边沿,与介休市为邻,这里东有文峪河流经村东入汾河,南有孝河流经村南入文峪河。整个村庄、土地处于两河之最下游。旧社会天旱农民用水时,都被两河上游流经村庄所截流,而雨涝不需用时,就都源源不断而下。全村人口解放前从未超出过五百,土地不达两千亩,其中碱地不少,春早时,村东、村南常是白茫茫一片,村民中靠熬盐刮碱度日的不少。夏秋之交,西部山区的洪水如猛兽一般,滚滚而来,村周围一片汪洋,庄稼多被淹没一空,颗粒难收。每逢灾年、荒年,又常有蝗虫、瘟疫伴随而来。民国卅五年春(1946年),天旱没雨,瘟疫重生,伤寒染遍全村,有的竞全村染病卧床,难得一救,只好死于非命。阎匪统治时期,实行"兵农合一”暴政,苛捐杂税,多如牛毛;天灾人祸,此起彼伏,农民苦不堪言。
抗日时期,时局不安,特别是自日本鬼子进驻文峪河以东沿岸的北桥头、张家庄、南小堡等地后,筑有碣堡、交通燎,设有铁丝网之类。村里白天或是阎伪编村人员催粮催款,或是日本鬼子持刀持枪,骑大洋马横冲直闯,入户抢劫、奸淫妇女,闹得鸡犬不宁。当时,我八路军、武工队、游击队正在日益发展,多是出没于夜晚,捉奸除霸,为民除害;骚扰日伪,壮大自己。如此三方交错多年,芦南人民长期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02

艰苦的岁月,锤炼了爱国有志之士。中国共产党、八路军高举抗日旗帜,于1937年东渡黄河,出师山西,播洒革命火种。芦南村不少有志青年,为民族独立,为人民解放,舍家为国,舍身为党,投身于革命。
王守纯之子王宏士王宏儒兄弟俩,家豪户大,村里有土地几百亩,长工、车马、场面,洗衣做饭的都有,县里有“万聚昌”等铺面,当时兄弟俩在太谷铭贤高中读书,在我党的影响下,不贪恋家中富贵,毅然辍学,投笔从戎,同时参加了八路军,奔赴抗日前线。解放后都系我中央军政高干。长子王宏士化名王化民,时任国务院商业部副部长,曾在合作化期间,父母亲人已俱亡,还借视察地方工作之机,回村一趟,走访穷人,问寒问暖。面对自己参加革命之前的大家大业,土改时被化为地主成分后,村里的被穷人所分,县里的被政府没收,却不感到任何意外,这种精神实属难能可贵。现已故,骨灰安放于首都八宝山。
民国以来孝义颇具声望的地方绅士、山西省优级师范数学专科毕业的王守绪先生,县有“春庆祥”、“晋义通”等大铺面,时任县商会会长和县仅有的一座高小校长,同样家有土地几百亩,新旧高宅大院、场面、车马、长工、各种佣人应有尽有,其三子王宏林,正在汾阳铭义高中读书之际,于1937年参加八路军。解放后曾任四川省电台台长之职,每次回老家,和原来的穷人亲如一家,对原有的内外财产因划为地主成分而被分、被没收,同样无怨无悔。这种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崇高境界,令人钦佩。
和以上三个富豪之子一样加入八路军的,还有治家有方、人财两旺的中农王政之三子王世话,化名任务,孝义简师毕业后,考入汾阳河汾中学。不等毕业,于1940年参加了我地下组织。地下工作期间,曾任我孝南中心区委、区委书记等职,一直到东北、华北解放之后,又随解放军南下,浴血江南。全国解放后,曾任福建省师范学院副院长等职,离休后返回原籍,被我县最高学府孝义中学聘为办学顾问,继续奉献余热。任务同志在白区工作期间,曾几经生命危险,都因其有勇有谋而免遭厄运。一九四四年夏,作务正在他家召开地下工作会议,日寇把他家的大院团团包围,步枪、机枪直指院内房间扫射。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他们机智地脱离了险境,分别隐藏于其它院落和野外,任务被敌人从麦珑中搜捕后,捆到村公所,趁看管的鬼子一时疏忽,任务撒腿就跑,逃到邻村东盘粮被群众保护后脱险。人们至今说起此事,无不为之震惊。
贫农姚全龄之次子姚立孝,于1937年主动离家出走,参加八路军抗日。全国解放后,已经是解放军某部团长之时,才回过家一次,离休前曾任四川省化工厅某科科长。
贫农魏安邦之长子魏德政,以小学教师为名,于1940年参加了我地下组织,一直出没于白区。在南船头村任教师时,被日寇逮捕,送入汾阳日本监狱。虽经两个月的严刑拷打,忠贞不渝,在敌人一无所获的情况下而获释。此后,在1943年从晋东南开会回来,又被敌人二次逮捕,遣送太原,死于敌人之手,尸骨未归。生前任我平介区区委书记之职,是芦南最早的党员之一。魏安邦之次子魏忠政于1946年加入解放军,于1948年解放太原战役中壮烈牺牲。三子魏绍政于1949年全国解放前夕,参加我县地方工作,现已离休,算是全家的一个幸存者。更值得一提的是,就在他的长子壮烈牺牲之后,年近花甲的魏安邦,仍在村里秘密配合我地下组织,在介孝中途,芦南村东,日本驻地北桥头村西之间的文峪河桥左侧,以设摊卖茶、卖饭之名,监视日伪出没动向,收集过往敌人情况,随时为我地下组织服务。记得在他的摊子棚棚上,过年过节还贴有“新贸易介孝中途救饥渴;半慈善财源茂盛达三江”的对联,以迷惑敌人。在小摊内常和敌人在茶余饭饱之时巧妙周旋。不幸于1947年冬,死于阎匪暴政“三自传训”时的乱棍之下。就这样一个普通的农民之家,解放前为我党壮烈牺牲了父子三人。
魏安邦同族魏定邦之长子魏仁政,化名任政,于1941年参加我地下党组织。抗日战争期间,为隐蔽其身份,在介休韩屯以开木厂、当木匠为名,为我党收集、投送情报,完成上级交给的各项政治任务。后任孝义东部地区抗日救国会农民部长、县大队指导员等职,发动广大群众与日寇顽军展开斗争。为获取情报,常和敌人同台看戏,同馆就餐,到处周旋。一旦获取情报,就不失时机地开展斗争,或夜袭日伪稠堡,或端掉间伪编村,或捉奸除霸,或偷袭车站,或护送我地下要人过往等等,干净利落,传为佳话。后因被敌人注意,家属只好离开原籍,迁往游击区居住,母、弟等都亡身于外。解放初,任政同志曾任我县七区区委、区长,后任县农林水等局长、农工部长、县委委员、人大副主任等职,一生克己奉公,一尘不染,享誉我县城乡,深受群众尊重。
他的同族,魏兴邦之长子魏立政,解放前在外谋生期间,于1941年参加了我地下工作,一直到抗日胜利。全国解放后,转业于宁夏省工作,年满后离休,至今未归。其次子魏善政于1942年参加八路军,抗日战争期间,在一次战场上司号之时,中弹身亡,尸骨未归。
还有同族魏国林之长子1946年参加我太原兵工厂工作,后转业于大同地区,历任丰镇县武装部长、城建局长等职,直至离休仍未归。其次子魏申邦1949年加入解放军,于1951年牺牲于朝鲜战场,至今尸骨未归。以上仅魏姓一家,从抗日到解放期间参加革命者就有九人,其中壮烈牺牲六人,解放后幸存者仅有三人。像这样踊跃参加抗日和解放战争的家庭实属罕见,实在可歌可贺。
贫农王志有所生六子,就有三个为地下党员和抗日、解放战士,长子王安智,1940年参加我地下工作且为党员。有一次,他获悉特务机关派出一名特务和翻译,勾结北桥头日本据点破坏我地下党组织的情报,当即报告地下县委,将特务、翻译一网打尽,使我地下组织免遭损失。后该同志死于疾病,诚可谓无名英雄。次子王安才1938年参加八路军,解放前一直无音无信,在抗日、解放战争中历尽沙场,解放后才以锯掉一条右腿的二等甲级残废和家人团聚。后又在土改合作化、公社化期间任村干部、贫下中农主席、粮食保管多年而病故,该同志生前默默无闻,为党工作,无怨无悔,被贫下中农称为“好管家”,深受群众的尊敬和爱戴。三子王安贵,1943年秋的一天,一伙日寇突然进村,王安贵发现后,不顾个人安危,立即大声呼喊:“日本鬼子来了!日本鬼子来了!”让全村群众迅速躲藏,免遭残害。本人却被日本鬼子开枪射死于村旁。牺牲了自己,保全了全村,不也是为人民而死的烈士?
贫农王日生之子王怀明,贫农王恩泰之子王茂元,在家都为独子,于1944年主动参加了游击队。他们年轻力壮,有智有勇,敢打敢拼,夜摸南姚、马庄营等阎伪编村,收缴敌人武器弹药,偷袭日寇硼堡、据点,使敌人闻风丧胆,一时传为佳话。解放后,王怀明任行政村长,信用社主任等职,一直到离休,不幸病故。王茂元解放后一直任村干部、大队长多年。后因参加革命颇有功劳,长期享受我县民政补贴。今虽已年迈,仍壮心不已。
贫农王日升之长子王怀忠,1941年在其姐丈、地下党员韩仁礼的培养下,参加我地下交通员工作,于1943年为我组织执行任务时,不幸被敌人所捕而被害,尸骨未归。其本家王日高之长子王怀珠,1944年参加游击队,后因病隐藏在家疗养,不幸被叛徒告发,被捕后惨遭杀害,壮烈牺牲。更为人们难以忘怀的是其母,被称之为“叛军家属”,也死于“三自传训”的乱棍之下。其惨状目不忍睹,真是可悲可叹!
贫农白清发之长子白廷煌,解放后回家务农,积极参加我党在农村的各种活动。贫农白廷选之五子白守义于1942年参加平介地下工作,曾任行政村长,一直出没于游击地区,后因病致死于外。贫农白守臣之子白家宝,也为我党地下工作多年,解放后回村务农。生前曾长期享受我县民政生活补贴而终。贫农白守信之子白家寿曾为我解放军战士,在解放太原战役中致残,被定为二等甲级残废军人,至今老有所养。公社化期间曾任生产队长,贫协主席等职,一贯以正直无私著称,现虽年逾古稀,仍热心公益,为群众所拥戴。另有白五常之子白家骥也曾为解放军战士,解放后退伍回村,一直奉公守法,年近八旬,至今健在。
贫农靳万宝之长子靳德柱,解放前曾为我地下党员,土改时任行政村长,为土改、镇反、肃反做了不少艰苦的工作,合作化期间,曾任村党支部书记多年,为党艰苦一生,直至病故。
贫农李余庆之子李二亲,抗日初期就参加八路军,在延安圣地度过他的青年时期,历任我陕北军运运输队长等职。解放后,返回原籍,长期享受我县民政生活补贴,一直默默无闻,无怨无悔至终。李余庆之五子李金贵,解放前曾为解放军战士、共产党员,参加太原等地的解放战争,后转业于北京某设计院任警卫班班长,于1961年响应党的支农号召,带妻子返回原籍。合作化期间曾任村党支部书记等职,一贯秉公执法,正直无私,现虽年逾古稀,党性不改,壮心仍存。
还有贫农王万和之子王四千,于1944年参加八路军,1948年在解放晋中汾阳县的战场上壮烈牺牲,尸骨未归。
另有烈士王家寰,于1951年牺牲于朝鲜战场。此外,还有值得一提的是贫农任柏华之子任锡礼,虽非党员,又非我游击队员,但在阎匪、日寇、游击队交错之时,曾任三方所承认的伪村长,为我地下工作者、地下党员、地下党组织及其游击队员们的存在和安全出力不少。身为村长多年,总是在日、阎、我之间周旋。特别是让当时地下平介、孝义县委书记仝云同志(解放后曾任太原市市委书记、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在本村和他的院内以开小杂货铺经商为名,开展地下活动,并对仝云等同志在本村及周围村里发展起来的众多革命势力给予全力保护。其功劳也是不可磨灭的。为此,生前也长期享受我县民政生活补贴,现本人已寿终正寝,含笑九泉了。

03

以上所说,是芦南从抗日开始,到建国之前的革命英烈简况,也是芦南儿女为全国解放而做出的贡献和牺牲。前后参加革命者达33人,解放前为抗日,为歼阎灭蒋而牺牲者14人。到解放时幸存者仅有19人,幸存者中至今未归者有5人。他们之中无论是死去的,还是活着的,其传奇故事都各有千秋。可惜如今知者甚少,只能就我所知略数如上,借以纪念,并启发教育来者。他们的英烈事迹,不仅是他们家属的光荣,也是抚养他们的家乡及其人民的光荣,也是孝义这块土地及其人民的光荣。
为表示对他们的崇高敬意,草拟七律一首,予以歌颂:


莫道村小且偏僻,烈士热血撒全国。
歼阁灭萍疆倭寇,神州到处埋忠骨。
一家几口献身党,前赴后继又相续。
故事传奇不胜数,留得佳话变传说。


幸福来自奋斗

历数70后难忘的电视剧

点分享

点点赞

点在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