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在西安市的大街上,映入眼帘的到处是卖麻辣汤的喊声,使人透过这市井的繁华,强烈地感受到西安真不愧是我国大西北的门户,这里不仅是大西北文化的摇篮,也积淀了西北数省有人才财富。我来这里是找老乡的,他就是年届七旬,现任陕西省文联副主席、陕西省音乐家协会主席的贺艺。听说是老家来人,贺先生对我表示十二分的敬重,急忙从会场里走出来给我安排吃住,交谈了个把小时,并赠我一本由他主编的《五十年回顾》400页码的书,全面地介绍了陕西音协解放后的五十年的发展,当然其中也有关于他的介绍,方便起见,我原文摘录:“贺艺,1933年生,山西省孝义市人。现任陕西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陕西省音乐家协会主席,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一级作曲,享有突出贡献专家待遇,获省劳动模范称号。” “1948年参加西北野战军并在三纵青年学校学习,此后分配到七师文工队学音乐演戏。1949年参加过和平解放西安和兰州战役,向大西北进军,被评为行军模范。1950年至1952年下部队生活,开展文娱活动,成绩显著,荣立二等功和三等功各一次。1953年随部队抗美援朝,在战地文艺鼓动服务中两次荣立三等功。停战后,1955-1956年部队选送到军乐学校上海干部班学习作曲、指挥,学习结束后于1957年底转业到延安歌舞任作曲指挥。1963年调陕西省歌舞剧院歌舞团任合唱队长。1965年底又调回延安歌舞团至1985年4月任副团长,团长。1985年5月调任陕西省音乐家协会副主席、秘书长。1987年7月底被选为第二届陕西音协主席。1992年10月任陕西省文联党组副书记,1993年3月选为省文联驻会副主席兼秘书长。1995年5月连选为陕西省音协第三届主席。在40多年的艺术实践中,个人和他人合作,先后创作了《蓝花花》、《延安儿童团》、《丹花》、《任志贞》、《北山风云》、《王杰》、《雷锋》等8部歌剧音乐。《扁担歌》等3部小歌剧音乐,合唱《闹红歌》、《黄河船夫》等。其中合唱《龙吟颂》获中央宣传部“五个一工程奖”。还有《北上红旗》、《延安秧歌》、《陕北汉子》、《走西口》、《信天游》等10个舞蹈音乐以及《我们七个都叫娃》、《苏醒的山村》、《妇女顶起半边天》、《春雨》、《黄河长城》、《延河在我心上流》等百余首独唱、对唱、重唱歌曲……1979年赴京参加建国30年献礼演出,荣获文化部创作演出二等奖,陕西省一等奖。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中央电视台多次播放,并介绍到国外,受到好评。舞蹈音乐《走西口》1980年参加全国单双人舞比赛,获文化部音乐创作奖。《北上红旗》、《延安秧歌》获陕西优秀作品纪念奖。歌舞剧《延安儿童团》参加全国儿童剧观摩演出,获创作奖。1999年为庆祝建国50周年创作上演了大型声乐作品《祖国大合唱》。 他的父亲贺锦库,母亲陈福英都是农民。舅家是孝义马庄营村的。父亲是1960年生活困难时候去世,比母亲大了13岁。母亲是1992年去世,终年82岁。其时他回过孝义,平常很少回来。贺先生讲他在弟兄们当中居长,二弟在介休,三弟在水峪矿工作,四弟在村里,有一个姐姐是嫁梧桐。他还饶有兴趣地谈起,儿时在孝义看过的皮影戏,及家乡人正月里唱的秧歌小调,以及后来在陕北接触到的民间民俗音乐,即后来这些带着浓厚的黄河文化色彩的喜庆活动,竟成为他一生从事音乐创作的源泉。贺先生有一儿一女,儿子贺延望,女儿贺延红,都是在延安出生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