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枞阳方言广播|闲话“冒泡”

 文乡枞阳 2021-01-14

播音:许光昶|文字:许芳林

闲  话  “冒 泡”

作者:许芳林

前几天,我趣谈过文乡朋友的网络雅称,自认为大家反响还不错,当然,这是沾了播音许老师的光。今天,还想再次借许老师的东风,过一次鄱阳湖。能不能过去,一是看许老师的东风硬不硬,二是当然要凭我“聊”的功夫了,聊得不好,肯定是过不了关的。

其实,我聊的功夫并没有多么高明,主要有的是时间。不像你们,要忙着生活,忙着升官发财,所以冒泡的时间没有我多。我是个退休佬,一天到晚,除了个把小时锻炼外,就是烧锅搞吃的,剩下的时间都可以冒泡了。如果不聊这聊那,说不定老年痴呆症哪天就找上门来,到那时懊悔就晚啰。

今天我闲聊的话题:就是“冒泡”。大家请注意,我说的泡不是肥皂泡,不是洗衣粉的泡,更不是什么其他的泡。我说的“冒泡”,就是在微信露一下脸,像小乌龟那样,把头伸一下,换一下气,这就算冒泡了。反之,你就什么都不是了。

这种说法,不是我创造的,网络上早就这么讲了,大家也是这么认为的,我只不过是炒顿现饭而已。

冒泡的内容挺多,几乎包括了人类活动的方方面面。诸如:家有喜事,每天新闻,大作问世,心得体会,鲜花美景,美味佳肴,育儿经验,每天问候,奇闻轶事……,等等,等等,诸如此类,不一而足。真可谓:小小泡里乾坤大,包罗万象话题多。

如果一个群里一天到晚都没有人冒泡,说明这个群已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我要是在这样的群里,不把人急疯那才怪呢!今天的社会如此美好,冒泡的话题如此之多,为什么就无泡可冒呢?我实在想不通。说轻点这个群病了,说重点这个群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算了吧!还是“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我还是聊我的“冒泡”吧。
不知道大家注意了没有?这个泡还有各种各样的味道呢,我小结了一下,主要有:酸的,辣的,甜的,苦的,咸的和淡的。人有百态,泡有千姿。这才是冒泡的魅力所在。 

君不见:有的小泡冒的甜丝丝的,恨不得想尝一口;有的小泡冒的火辣辣的,呛得人鼻涕眼泪直流;有的小泡冒的比黄连还苦,实在是苦不堪言;有的酸味十足,牙缝里都嗖嗖冷气直抽;有的虽精淡无味,但又弃之可惜;那咸的不用说了,味道厚重又让人留连往返。

我年纪虽然大了,但在冒泡圈子里也算老资格了,我的微信群也不少,又喜欢凑热闹,所以冒泡对我来说,也算是我的强项了。
但我一进入文乡枞阳乡情群,似乎一下子就矮了半截;恐怕半截还不止,可能矮的什么都看不见了。

这个文乡枞阳乡情群,可不是一个普通的群。除我以外,个个都是人才,个个都不是省油的灯。一天到晚,冒泡不断,吵的烦死人了,没有办法,我只能狠心摁下了“消息免打扰键”。声音虽不吵了,但群里冒泡的内容又像小猫在抓我的心,总忍不住想打开看看。我的个乖乖弄里咚㖿,这泡的内容不得了喂:有高谈阔论的,有天下大事的,有抒情感怀的,有谈天说地的,有吟诗的,有作画的,有晒书法的,有舞灯的,有冬天浇冷水澡的,有出对子的,有对对子的,有修谱的,有小木匠晒烟标的,还有晒美食的,晒美发的,晒腌菜、腌鱼、腌肉的……,要想把冒泡的内容写完,恐怕没有三天三夜,你想都别想。

有时还发红包,那个红包像下大雨一样,往下直掉,抢都来不及。
有时我的手也发痒,想抢个红包,但总是太慢,常常空手而归。
唉!人老了,没有用了!
遇到这种情况,最好的办法,就是装作没有看见。还有另一种选择,就是承认差距,心悦诚服地认输。

慢,不可怕,大不了服输而已。

我劝大家多冒泡,因为冒泡的好处实在太多太多,多得让人无法想像!

来源:文乡枞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