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时间,让作品和演奏者相互成就

 阿里山图书馆 2021-01-14

1月7日晚,郎朗在东方艺术中心演出巴赫《哥德堡变奏曲》,可视作去年12月9日一票难求之后的返场。在防疫级别加强和严寒袭击上海的背景下,这场演出的热度依然不减此前的态势,而郎朗对于这场抱有的认真态度,也让期待他演奏风格的观众得到了充分满足。

对于郎朗风格下的《哥德堡变奏曲》,评论界已经有了非常多的讨论,可以说这个节目的巡演计划引发的思考和关注,也将巴赫的这部作品再次带到广大古典音乐人群面前。而现场给笔者带来的最大观感是,这部作品正在给郎朗的演奏带来新的维度的发展,而且这种发展方向刚刚开始。

毫无疑问,对于一部古典音乐史上的巨著,郎朗是带着虔敬的心态去学习的,无论是对比参考已有的录音版本,感受古尔德在声部处理上的鬼斧神工,还是品味佩拉西亚的音色拿捏,或是研究巴伦勃依姆在整体作品连贯性上的考量,郎朗并没有盲从这些在前的珠玉之作,始终以自己的“彻底消化”作为前提,将自己的理解贯通之后输出全新的演绎,这种“对自我真实”的态度,可以说是任何艺术家立身的根本。

现场听来,郎朗的演奏颇具他招牌式的戏剧化处理,但又有和以往纯炫技作品不同。例如第21变奏的卡农中,郎朗在沉思气质的基础上加入了较为浪漫的音色和更宽幅度的速度变化,这种情歌吟唱式的处理风格在第25变奏中更显出梦幻的色彩,而紧接着的第26变奏的快速跑动好像暗流涌动一般接续出现,让人折服于出色的技巧把控之余,感受到郎朗对这部作品32个段落之间关联性的探索和设计感。


从历史上来看,《哥德堡变奏曲》从来不是霍洛维茨或是切尔卡斯基这样的炫技大师们的核心曲目,而郎朗带着崇敬走进了莱比锡的圣托马斯教堂,也向古键盘演奏家安德烈斯·施泰尔学习巴洛克装饰音的弹奏方法,这部作品正在为他带来新的感受。在这次演出前,郎朗表示加场的“哥德堡”会和之前处理有所不同,如果说12月的他更为戏剧化,那么这次在前十个段落他会更“收一点”,为后面的处理蓄势。

每一次现场都会不同,都会改变“阵型”,郎朗还在寻找他最理想中的那个“哥德堡”,但绝对不是眼下的任何一场,所谓的完美既在当下,也在永远的未来,更重要的是突破自己的舒适区,在新的人生阶段去尝试新的声音和作品,没有停下脚步的音乐也因此更加充满乐趣,而不是仅仅满足一成不变的学术规范。郎朗不仅坚定地在实践艺术的探索,也在分享给所有对他的演奏好奇的观众。

现场有不少年幼的琴童,有慕名而来的非乐迷,他们都在郎朗强大的技巧控制力之下经历了一次巴赫作品的心灵之旅,哪怕这一次是带有郎朗个人印记的旅行。在第10变奏中,郎朗划出指挥一般的手势,提示人们这里声部之间的相互关系,而在第12变奏中,强烈的节奏感让他不禁轻轻跺脚,你真的会发现观众席里有人跟着在点头,就好像身在摇滚音乐会中。他们或许摸到了巴赫这只大象的一条腿,也未尝不是很好的开始。

一位真正懂得舞台效果的钢琴家,会让他的独奏会好听好看,哪怕他要弹完所有的反复段落,哪怕是95分钟的《哥德堡变奏曲》,郎朗就有这样的魔力,牢牢吸引普通人的注意力。当乐曲进行到最后的主题再现时,全场的安静,伴随着郎朗“依依不舍”的处理,竟然将时长拉伸到远远超过他的录音室版本。似乎观众们都希望这音乐久久回荡。

走出音乐厅,笔者听到一位年轻女子在询问唱片店,是否有郎朗的“拉二”,不禁感慨:大家对于郎朗的印象,还是在拉赫马尼诺夫的激情里吧!的确,这一晚,郎朗带给我们的是激情版的,戏剧化的,他个人色彩浓厚的巴赫。来听这场演出的人也多半是为了这份印象来的,从这个角度来说,郎朗没有辜负大家的期待。希望随着时间的流淌,郎朗能带给大家更令人铭记于心的现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