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0西泠秋拍:一波文房清玩精赏

 睫毛上的风尘 2021-01-14


1月15日 B厅 

09:30 文房清玩暨徐孝穆竹刻艺术及旧藏专场

1月16日 B厅

09:30 萃古熙今·文房古玩专场

13:00 研朴堂藏古代供石暨文人清供雅玩专场

14:00 文房清玩·古玩杂件专场

▲2020西泠秋拍

lot1568

近代·周炼霞旧藏吴湖帆画并书盛丙云刻周炼霞上款黄杨木刻竹石诗文笔筒及黄杨木卷几墨床一组两件

1.笔筒铭文:湘江风雨夜,千载孰知音。用夏仲昭笔意写小文房为螺川如弟清玩。癸巳上元倩识。丙云(白)。

2.墨床铭文:正好赌句携尊钿,思凝魂,倚画槛,相怜花簇临金镜,怕惹云昏情何限,一卷春风,双袖香痕。倩庵书为螺川诗屋。螺川诗屋(白) 

1.笔筒高:12.5cm 口径:7.5cm 

2.墨床高:2cm 长:17.5cm 宽:4.5cm

RMB: 180,000-350,000

来源:周炼霞旧藏、旧用。

作者简介:吴湖帆(1984~1968),名万、倩,字东庄,号倩庵、丑簃,江苏苏州人,清代著名书画家吴大澂之孙,二十世纪中国画坛大家,早年与溥儒被称为“南吴北溥”,后与吴子深、吴待秋、冯超然在画坛并称“三吴一冯”。收藏甚丰,精鉴别、填词。山水宗“四王”、董其昌,上溯宋元各家,以雅腴灵秀享誉画坛。

作者简介:盛丙云(1909~1968),原名松,号秉筠。原籍浙江嘉善,现代竹刻名家。早年在上海张石园家中刻竹,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在沪结识吴湖帆、江寒汀、唐云等国画大师,曾拜吴湖帆为师。

藏者简介:周炼霞(1908~2000),字紫宜,号螺川,书斋名“螺川诗屋”,1908年生于湖南湘潭,14岁始学画,先后师从尹和白鹤郑凝德,17岁起学诗,师从朱古微,后又从蒋梅笙学词。与吴湖帆唱和甚多。周炼霞的画风格清新,设色明净,诗词多佳句,着有《嘤鸣诗集》、《学诗浅说》(与瞿蜕园合作)等。她的画风和诗风气息相通,若与她本人相比,则有“画如其人”和“文如其人”之感。

笔筒由黄杨木整挖而成,直壁,隐足,造型修长,包浆温润老熟。筒壁浅刻湘江竹石图案,线条简括凝练,阴刻处填以绿色颜料,更显清雅。图底部阴刻钤印“丙云”。图侧刻诗文:“湘江风雨夜,千载孰知音。用夏仲昭笔意写小文房为螺川如弟清玩。癸巳上元倩识。”文字亦填绿漆。

画与文均为书画大家吴湖帆所作,刻者为竹刻大师盛丙云。“倩”为吴湖帆自称,“螺川如弟”即为着名书画家周炼霞。可知此笔筒是吴湖帆在1953年赠予周炼霞的。墨床亦为黄杨木制,呈卷几形,置墨处开光饰剔地浮雕牡丹、梅枝与喜鹊纹,久经使用,此部位墨色深沁,尤显雅致。背面阴刻诗句,亦填绿色颜料,落款“倩庵书为螺川诗屋”,并刻“螺川诗屋”钤印。

欢迎关注公众号:《正路收藏》  下面精彩继续

▲2020西泠秋拍

lot1570

清·李嘉福自用五彩芙蓉石浮雕螭龙丛竹诗文镇纸

铭文:1.翰宝(白)。北溪。

   2. 清晓朝回秘阁中,坐看宫榭落花浓。图书左右天香满,人在蓬莱第一峯。光绪甲申夏,嘉福赏玩。笙鱼(白)。

   3.石门李嘉福臧(朱)。

   4.进德脩蓺。石佛菴主。

长:15cm 宽:8.8cm

RMB: 650,000-900,000

藏者简介:李嘉福(1839~1904),字麓苹,号笙鱼,一号北溪,自署石佛庵主、语溪老民,室名延秋舫,浙江石门人,流寓吴县。吴待秋之岳父。工书画,精鉴赏,收藏极富,筑“阿宝阁”藏项氏天籁阁旧物。

五彩芙蓉石是寿山石中的名品,紫、红、黄、白、青诸色相间,斑驳多彩。此件镇纸即以五彩芙蓉石,圆雕成竹节一段。截面呈随形扁圆,两道竹隔突起,颗颗圆钉象根须剥落之貌。上下断切,质地沙沙,若竹肌纤维外露,更有爆裂纵开,虫蛀小孔。一侧依体出枝,叶片散生,摇曳交错掩映。首端有螭龙一条,身躯虬曲扭动,肉中带骨,两前爪扒扶,后肢用力攀爬而上,转头侧视。尖耳俏立,斗面圆滑,双目炯炯,阔鼻合口。头顶长角逶迤,鬃发飘飘。

镇纸右上并列浮雕两方篆书白文印“翰”、“宝”,是为器名,左侧行书“北溪”二字。竹面上行书明代胡俨《永乐八年春二月被诏直内阁即事》诗文,落款“光绪甲申夏,嘉福赏玩。”镇纸侧边有“石门李嘉福臧”篆书朱文印,底面隶书“进德脩蓺”四个大字,自省铭志。整器做工精致,极具文人气息,是晚清收藏家李嘉福旧藏。

欢迎关注公众号:《藏家天下》 下面精彩继续

▲2020西泠秋拍

lot1571

清·周尚均制寿山石雕仿藤编焦石图海棠盖盒

款识:尚均。

高:2.6cm 长:10.6cm 宽:9cm

RMB: 500,000-800,000

来源:纽约佳士得2006年9月19日,第10号拍品。

作者简介:周彬[清],字尚均,传为康熙时福建漳州人,传曾被招至宫廷做御工,擅长寿山石雕刻,尤精印钮制作,所作兽钮、博古印钮,浑古朴茂,精细工巧得鬼工之誉,常于博图案中或锦边纹饰中隐刻双钩隶书“尚均”二字作记,是清初制钮第一高手。现故宫博物院藏有其所制人物及印钮作品。

盖盒以整块寿山石雕成,如玉似脂。整器呈海棠形,线条优美娴静。盒身通体以藤编纹为地,高超的工艺雕琢出极细的藤丝,经纬纵横,编织密实,仿佛立骨成器,气息天然醇厚。盒盖边缘留宽边。

中心在藤编锦地上剔地雕洞石蕉叶,盒侧子母口处刻连绵藤编纹,其间隐藏“尚均”款,十分精巧。盒底仿生一只蛀虫及数个虫蛀痕迹,饶有趣味。整器琢制规整,企合严密,纹饰雕琢精中见巧,镌刻功夫卓绝。

▲2020西泠秋拍

lot1575

清·尤袤、钱泳、赵叔孺铭带眼水波纹随形端砚

铭文:1. 喷灵液,银河开。截崑璧,剖珠胎。遂初堂铭。

   2. 下岩北壁石眼圆,青绿碧白黑晕,数重有瞳子,南壁石不及。石贵润色,贵青紫眼,贵翠绿圆正有瞳子。此砚为下岩上品,梅华溪居士钱泳记。

   3. 二弩精舍收藏(朱)。

说明:原配红木老砚盒。

高:3.7cm 长:13cm 宽:10cm

RMB: 800,000-1,200,000

铭者简介:1. 尤袤(1112~1194),字延之,小字季长,号遂初居士,晚号乐溪、木石老逸民,常州无锡(今江苏省无锡市)人。南宋著名诗人、大臣、藏书家。祖父尤申,父尤时享,治史擅诗。

     2. 钱泳(1759~1844),原名鹤,字立群,号梅溪、台仙,室名履园,江苏金匮(今无锡)人。尝客毕沅幕,为嘉道间著名学者。精研金石碑版,工八法,尤长隶古,兼及书画。著述颇丰。

     3. 赵叔孺(1874~1945),名时棡,字叔孺,以字行,斋号仆累庐,二弩精舍,浙江鄞县人。1911年寓居上海专事书画创作,名重当时。书工四体,花鸟山水,皆擅胜场。富收藏、精鉴赏。为海上名家之一。

此件砚台择厚实端石随形而制,浮雕浅刻水波纹装饰。砚面光洁,居中有一石眼微微隆起。水波纹环绕砚面,大小不均,涟漪交融,两处中心亦有石眼,足具点睛之妙。砚底平整,有五色石眼圆硕,右侧有尤袤铭隶书诗句,左侧有钱泳楷书叙文。砚侧有赵叔孺篆书阳文钤印。

欢迎关注公众号:《收藏家大掌柜》 下面精彩继续

▲2020西泠秋拍

lot1576

清乾隆·御制仿古青铜螭虎纹诗文石渠砚

砚底铭文:1.大清乾隆仿古。

     2. 螭为子,虎其变,象大人,合成砚。绨几丝纶出朶殿,勑几省成慎宵旰,古训是式遑耽玩。乾隆御铭。比德(白)。

说明:原配日本老木盒。

高:7.5cm 长:14.5cm 宽:14.5cm

RMB: 350,000-500,000


石渠砚取石渠阁四方环水的设计,其本为西汉皇家藏书之处,按儒家经典理想化的礼制建造,中心方正、四周环水,与汉代“明堂辟雍”之制类似。此石渠砚平面正方,外壁作色,仿青铜绿锈之貌。砚边沿一周高起,中部砚面平整,沿、面之间打洼一条凹槽,象水渠之形。

四壁满工铺云雷纹地,上下各有一道綯纹,正中浮雕兽面纹,口部镶嵌铜钮鼻,内穿铜活环。以兽面为中心,对称浮雕螭虎纹。螭虎头上尾下,面部写实,身躯、四肢、顶角方折。四角出柱足,外侧高浮雕如意云头。底面呈内凹的三层台阶式,最下方隶书镌刻“大清乾隆仿古”,次阶一周楷书“螭为子,虎其变,象大人,合成砚。绨几丝纶出朶殿,勑几省成慎宵旰,古训是式遑耽玩。”

落款“乾隆御铭”,钤“比德”白文印。诗文取自乾隆《御制文集三集》卷十五,所钤闲章亦多出现在清宫所藏同类仿古砚上。乾隆仿古砚石的特征一是仿汉名而取宋式,如仿汉石渠方砚;二是造型仿古,尺寸各有定式,并形成宫廷样式;三是纹饰仿古,饰以双螭纹、蟠夔纹等;四是颜色仿古,在澄泥砚或石砚上釉色,或作旧如古铜色等;五是均有题砚名或御制砚铭。

▲2020西泠秋拍

lot1569

清乾隆·杨法铭计芬藏紫檀诗文琴形臂搁

铭文:1.乱花临水心无事,哺志醉怀空自壮。已军(朱)。

   2.小隅珎臧(白)。

长:26.5cm 宽:5cm 

RMB: 350,000-600,000

铭者简介:杨法(1696~1748后),名世法,字已军,号孝甫、孝父,江苏上元(今南京)人,寓居江苏扬州。工篆籀,亦善隶书、草书,受当时扬州画派影响,书风别具一格,有自己面目。马宗霍谓其:“狂草恣逸,殆不可识。殊无笔法。”兼精篆刻。着有《瓠尊集》。为“扬州八怪”之一。

藏者简介:计芬(1783~1846),初名炜,字小隅,号担石,浙江嘉兴人。性嗜古,善鉴别。山水、人物、佛像皆能离绝町畦,别出古韵,要其平生自在花鸟,世亦以此推之。藏砚不下三百方,以莲叶砚为最贵。

此件臂搁以紫檀木整雕,仿古琴之形,一端狭一端阔,顶面圆隆,底面打洼。前端两角轻搭叶片,垂落为足,后端上起卷云,下承板足。

正面铭刻“扬州八怪”之一杨法草书诗文,结字奇异瑰丽,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底部下角钤“小隅珎臧”白文篆书印,为清代藏砚书画家计芬名款。整器线条疏朗,简洁利落;色泽黑中透红,包浆光亮,玻璃皮壳,乃文房精品。

欢迎关注公众号:《收藏重点》 下面精彩继续

▲2020西泠秋拍

lot1567

近代·刘海粟绘徐孝穆刻黄花梨山水诗文大笔筒

铭文:青青人不识,独抱岁寒心。癸丑中秋刘海粟。刘海粟印(朱)。壬子夏刘海粟画于存天阁。刘海粟印(朱)。孝穆(朱)。

高:18cm 口径:18.8cm

RMB: 180,000-250,000

绘者简介: 刘海粟(1896~1994),字季芳,号海翁,别署静远老人、游天阁主,江苏常州人。工书画、诗文。历任南京艺术学院院长,名誉院长,教授。上海美协名誉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理事,出版有《刘海粟画集》多种。

作者简介:徐孝穆(1916~1998 ),别名文熙,江苏吴江人。早年毕业于上海新华艺专,擅篆刻、绘画,尤精刻竹、砚、紫砂茶壶。上海博物馆保管部主任、上海市文管会编纂。徐孝穆是著名南社诗人柳亚子外甥,与画家唐云关系密切。

▲2020西泠秋拍

lot1572

清康熙·碧玉雕龙钮几暇摹古宝玺

印文:几暇摹古。

高:6.5cm 长:7cm 宽:7cm

RMB: 380,000-600,000

来源:巴黎佳士得2011年6月7日,第310号。

此件宝玺选用碧玉整雕而成,双龙钮,属典型的清代宫廷制式。双龙身躯粗壮,借体共享,交叠合错。两个龙首相背前视,顶角后摆分岔,鬃鬣张扬,双目狭陷,短吻阔鼻,大口獠牙,唇须颌髭飘然垂落。鳞片满身,四肢强健有力,利爪着地,威风凛凛。玺印矮扁,平面四方,以柳叶大篆铭刻“几暇摹古”四字。
   
在清代帝后宝玺中,除国宝以外,所占比重最大者当为皇帝们平时钤诸御笔书画上的各式各样的闲章。其中尤以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四朝为盛。这些闲章内涵丰富,从各个侧面反映出清代皇帝们自身的性格特点、生活情趣及文化修养。这些印文种类繁多,包罗万象,大体可分为年号玺、宫殿玺、鉴藏玺、嘉言诗词玺和花押五类。本件属书画自用的闲章,而《康熙宝薮》却曾著录此印文。
   
和历朝皇帝一样,清代诸帝在位期间都刻有或多或少的御用玺印,这些玺印材质多样,雕刻精细,当时的工艺水平,加之又是皇帝经常鉴赏钤用之物,故成为十分重要的宫廷文物。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朝代的更替,皇帝玺印多有流失。就清代皇帝御用玺印而言,顺治以前留下来的极少,而康熙以后虽留存较多,但仍是残缺不全。想要全面具体地了解每皇帝御用玺印的历史状况,惟有依靠《宝薮》。
   
所谓“宝薮”,即皇帝御用玺印的印谱。是将皇帝御用玺印收集钤盖,装订成册,以流传后世。在清代以前并无“宝薮”之名,也未见有将皇帝玺印制作印谱的记载,“宝薮”一词是乾隆皇帝的发明,宝薮制作也发轫于乾隆时期。当时制成的宝薮虽然只有康熙、雍正、乾隆三帝的,但乾隆帝却命工匠制作了多个空宝薮册,以备后继者使用。嘉庆以后诸帝都沿袭这一成例,每当新帝即位,都要将大行皇帝的御用玺印收集在一起,统一保存,并制作《宝薮》留存。沿至清朝灭亡,各个皇帝基本都有《宝薮》存世。现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就收藏有康熙、乾隆、嘉庆、道光、咸丰、慈禧的《宝薮》,成为研究清代帝后宝玺的最为重要的第一手资料。
   
康熙时期制作的御用宝玺数量不小,但到底制作了多少,其大小、印文、质地、钮式如何,由于档案的缺失都无从查考。尤其是近代以后,中国陷于内优外患之中,康熙御用宝玺大部分从宫里散出佚失,想单从现藏实物全面了解康熙御用宝玺的全貌已不太可能。而《康熙宝薮》则弥补了这方面的不足,收录了绝大部分的康熙宝玺,成为公认的鉴定康熙御用玺印的重要依据。
   
而今查阅,2016年香港苏富比拍卖的《康熙宝薮》内恰有此“几暇摹古”印文,或正是本件所钤。

▲2020西泠秋拍

lot1573

明·青白玉雕盘龙钮宝玺

高:14.5cm 长:14.2cm 宽:13.3cm

RMB: 300,000-500,000

来源:邦瀚斯拍卖。

玉质青白,表面布褐色斑沁,局部有绺。采用镂雕、浮雕、阴刻和管钻技法作盘龙钮,圆眼长须,龙嘴齐平,双角后抿,须发飘扬贴于颈背,脊背处有凸起横节纹;躯干遒劲,龙爪紧抓玺面,龙身满饰斜网格纹,四足处有火焰纹和卷云纹,端肃敦仪,凛然生威,龙盘桓印台方寸之间,神态威猛张扬,有跃起腾飞之势,刀法凌厉酣畅,细节处又一丝不苟,充分展现了皇室制器难以企及之恢宏精湛。

此印钮工艺具有典型的明代特征,而目前所见明代帝王印存世极少,相比较于曾经钤盖在内府所藏书画、图书上的印章,大多已无可觅其踪影。即使目前故宫所藏的数方明代帝后印,也都是石质、体量偏小,同时还有焚烧过的痕迹。明代帝后宝玺为什么没有保存下来的问题曾引起清代乾隆皇帝的注意,他在御制文《书明列代玉册事》中曾作过专门考释。

乾隆写道:“若其玉宝,则固囫囵之物,磨去其字,仍然一宝,改制它器,随意可成。且宋元近代,其册燹,迁其重器,宝失而册存,其理固然。”乾隆帝认为明代帝后玉宝玺或被改做它用,或毁于战乱之中,或毁于火灾。所以从乾隆时期开始,人们便一直认为明代帝后的玉宝玺已经不复存在。

明代帝王下葬所用谥宝共有三种,分别为绢宝、香宝和玉宝。其中绢宝用绢和纸糊制,上谥仪式完成后即焚化,世间不可能留存;香宝用木雕制,在梓宫入葬时安置于陵寝中;玉宝用玉雕制,尊藏于太庙,三者形制大小基本相同,只是材质和工艺不同。目前考古发现的明代帝后谥宝只有1957年出土于定陵的四方香宝,分别属于万历帝及其皇后。均用梨木制成,方形,上雕盘龙钮,印文为阳文篆书,四字一行,其中神宗万历皇帝的香宝高14厘米,面13厘米,与《明史》中的记载“篆文,广四寸九分,厚一寸二分,盘龙钮”基本相符。

2004年10月31日香港苏富比拍卖有限公司拍卖的十五世纪初的明永乐仁孝文皇后青玉龙钮宝玺,印面尺寸为10.5厘米,由于经过火烧且已不完整,现仅存“天齐圣文皇后宝”七字,但作为当时所见唯一的明代太庙尊藏的谥宝,其价值自然不言而喻,并于353万港元的价格创造了当年明代印玺的世界纪录。将此方宝玺与万历皇帝香宝和永乐文皇后青玉谥宝对比,均为盘龙钮,与文献记载太庙玉宝制度相符,无论是印钮形式风格,还是印面尺寸,都十分相似,如出一辙,所以说此印应该为一方标准的明代帝后宝玺。

 下面精彩继续


▲2020西泠秋拍

lot1613

清·白玉菱形编织纹围棋罐一对

1.带座高:9cm 高:5.5cm 口径:6.3cm

2.带座高:9.1cm 高:5.6cm 口径:6.3cm

RMB: 80,000-120,000

▲2020西泠秋拍

lot1591

清·白玉蛙形砚滴

高:4.8cm 长:10.5cm

RMB: 80,000-120,000

▲2020西泠秋拍

lot1574

清·青花玉俏色双龙镇纸

说明:原配红木镂空雕荷叶旧座。

带坐高:6.5cm 高:4.7cm 长:8.2cm 宽:5.7cm

RMB: 450,000-650,000


此件采用和田青花料制成,巧妙利用两种色泽,化为双龙穿行云中。摆件上方龙首居中,双目突出,炯炯有神,额顶起脊,双角分岔回翘。阔鼻合口,鬃发张扬,髭髯柔短,长须飘然垂落。脖颈弯曲,身躯扭转,遍体细鳞,凌驾翻涌浩渺的云端。云下另有一龙,头部前伸,半隐半现,目光上挑,仰望前者。宽鼻合口,须发逶迤,两角后摆贴脊。两条龙身纠缠盘绕,聚拢成团,锋利的足爪藏匿体间,壮硕遒劲,骨肉内含。
   
清代龙纹的全盛时期,龙的体态多样,常见有云龙、戏珠龙、海水龙、螭龙、行龙、立龙、正面龙、侧面龙、夔龙等。以纪年瓷器龙纹谱系为例,可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清初早期的龙纹形象略有明末的遗风,康熙、雍正、乾隆时,龙纹发生较大变化,龙首较之前“猪嘴”明显缩小;康熙时龙眼略长形,雍干后则显圆。早期龙纹整体形象强悍,昂昂上升之态,一派盛世景象;中晚期龙纹有形无力,呈无精打采之态。尤其是乾隆一朝,国家鼎盛,纹饰制度实行对官严对民宽,不过分追究纹样上是否僭越,由此造成龙纹千姿百态,蔚为大观。此件双龙带有乾隆风格,又略有差异,正是这一理念的反映。
   
此摆件所选青花料黑白分明,上下色沉,间夹亮白。匠师相物经营,随形就势,巧化上下黑灰色为龙,圆雕大形,高浮雕各部,加以阴刻勾勒细节,双龙神态有异,各具其妙,须发轻飘,鳞骨硬朗,惟妙惟肖。利用白色作云,浓密中闪现一抹空灵,偶有橘色玉筋,宛若初日霞光,金边灼灿,点睛妙绝。

▲2020西泠秋拍

lot1583

清·陈玉阶旧藏子卬款白玉浮雕松鼠葡萄纹笔舔

器侧款识:子卬 。

带座高:2.2cm 高:1cm 长:9.3cm 宽:5.2cm

RMB: 120,000-180,000

藏家简介:陈玉阶(Y.C.CHEN,1922~2012),江苏江都人,香港著名收藏家。上世纪三十年代,十五岁的陈玉阶拜于上海晋古斋朱鹤亭门下,收藏大家仇焱之也是朱鹤亭的学徒。五十年代初陈玉阶定居香港,从事古玩行业,与暂得楼胡惠春、天民楼葛士翘、赵从衍等知名藏家交往甚笃。陈玉阶先生收藏广博,触类旁通,尤其是在瓷器收藏和鉴赏方面有丰富的经验和独到的审美品位。2013年香港佳士得举办“雅趣流芳—陈玉阶珍藏中国艺术精品”专场拍卖会,67件拍品100%成交。

来源:陈玉阶先生旧藏。

欢迎关注公众号:《收藏动态》 下面精彩继续

▲2020西泠秋拍

lot1712

清乾隆·痕都斯坦风格白玉御题诗花卉纹赏盘

铭文:量材为器匪琼英,工致讶难意想成,喀吗匠能逞彼巧,专诸人或逊其精。相金钉宝抚无迹,簇叶攒花视有情。每忆旅獒篇着训,摛吟还觉愧平生。乾隆乙未孟春御题。比德(朱),朗润(白)。

盘高:1.5cm 直径:19.5cm

RMB: 450,000-650,000


▲2020西泠秋拍

lot1711

清早期·黄杨木镂雕凤鸟纹竹节如意摆件

长:34.5cm

RMB: 120,000-200,000

来源:法国马赛私人收藏。

▲2020西泠秋拍

lot1699

明-清·铜书生像

高:33cm 重:2794g

RMB: 18,000-30,000

▲2020西泠秋拍

lot1702

清中期·竹雕胡人驯象献宝摆件

高:19cm 长:13cm

RMB: 80,000-150,000

▲2020西泠秋拍

lot1713

清·白玉御题诗阿必达尊者山子摆件

铭文:御制罗汉赞。以沉水香,炷折脚鼎。三藏灵文,转弹指顷。法尚不住,何像可留。问谁多事?曰此贯休。

带座高:32cm 高:26.5cm

RMB: 280,000-450,000

来源:山中商会旧藏,日本浦上苍穹堂递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