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十大传世名帖之宋·苏轼《黄州寒食诗》

 泰荣林黑皮 2021-01-14

璞石自有良书万卷,书院常伴十里花香。

书籍启迪人类智慧,墨香伴随我们成长。

山东三希堂法帖书法研究院推荐:

      此帖是苏轼行书的代表作。也是苏轼被贬黄州第三年的寒食节所发的人生之叹。诗写得苍凉多情,表达了苏轼此时惆怅孤独的心情。此诗的书法也正是在这种心情和境遇下,有感而出的。

今天我们和大家介绍一下中国古代的十大传世名帖。宋·苏轼《黄州寒食诗》

原作 37.4厘米 734厘米 纸本 17行129字 真迹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黄州寒食诗》亦称《寒食帖》,是苏轼撰并书写的两首五言诗。苏轼四十五岁时,因宋朝最大的文字狱“乌台诗案”受新党排斥,遭贬谪,在精神上感到寂寞,郁郁不得志。第三年四月,也就是宋神宗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作此两首寒食诗,书写此卷的时间大约在翌年,或元丰七年离开黄州以后。

    此帖是苏轼行书的代表作。也是苏轼被贬黄州第三年的寒食节所发的人生之叹。诗写得苍凉多情,表达了苏轼此时惆怅孤独的心情。此诗的书法也正是在这种心情和境遇下,有感而出的。

    苏轼将诗句心境情感的变化,寓于点画线条的变化中,或正锋,或侧锋,转换多变,顺手断联,浑然天成。其结字亦奇,或大或小,或疏或密,有轻有重,有宽有窄,参差错落,恣肆奇崛,变化万千

     通篇书法起伏跌宕,迅疾而稳健,痛快淋漓,光彩照人,气势奔放,而无荒率之笔,被后世誉为天下第三行书。

此帖前有乾隆皇帝亲书引首,后有黄庭坚、董其昌等人十帧题跋。此帖神爽气足,随意恣性,跌宕起伏,浩然听笔之所,撼人心魄。观赏此帖,即要看整幅的抒情气氛、也要看一字的点画形质。

黄庭坚大行书跋:“东坡此诗似李太白,犹恐太白有未到处。此书兼颜鲁公、杨少师、李西台笔意,试使东坡复为之,未必及此。”

董其昌小行书跋:“余生平见东坡先生真迹不下三十余卷,必以此为观”。

    苏轼(1037-1101年),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参考资料:

《黄州寒食诗》是一幅将人的心境、诗的意味、书的形式和谐统一为体的不可多得的书法珍品。真情实感自然流露,书卷之气溢于行间,“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妙手偶得,无意于佳乃佳。通篇书写随着伤感情绪的激增,字体前小后大,笔姿从细到粗,墨色始淡终浓,节奏缓起渐快,直到后一首诗,越写越奔放,如滔滔江河,不可抑制,作者贬谪黄州后的抑郁失意之情和全部伤感、哀愁,泻于亳端。此书以宋人惯用的手卷形式写出,刚柔相济,以柔寓刚,外韧内强,纤拙适中,寓忧患之意于点画使转之中,但沉郁又不失旷达。气势连贯,整体感很强。给人以巨大的情感和视觉冲击力。

字形多呈横扁,取势左低右高,略向左倾侧。如“雨、萧、雲、病、州、月、闻、暗、惜、卧、江、欲”等字,在橫扁取势的同时,也有少数取竖势的字,跃然穿插其间,如年、中、苇、纸″等字,尖笔长竖、锐不可挡,在整幅字中起着调节字距、行距的作用。全篇中字形大小悬殊,反差强烈,却错落有致,各具姿态,和谐自然,十分协调。如己、去、白、雨与死、穷、破、灶、途等字,这显然是书写者感情起伏强弱所导致的变化,无丝毫夸张、做作之态。字的疏密对比也独具匠心,与众不同。一般要求笔画少的字写得粗些,以密为好,笔画多的字写得细,以求其疏朗清楚。《黄州寒食帖》的字却反其道而行之。笔画多的字却写得粗重,如燕、裹、穷,夜、屋等字;笔画少的字写得细轻。如不力、少、水”等字,造成疏者更疏、密者更密的强烈对比度,使通篇节奏跌宕抑扬,沈着酣畅。此帖结字的另一特点,是奇正相生。如“不、夜、泥、真、食”等字相对端正“黄、春、涣、惜、煮、是”等字则造型倚侧,一奇一正,变化相生,显示出书者高超的书写艺术。

《黄州寒食诗》全帖虽字字间断,但在笔意上字字相连,气势贯穿,浑然一体;同时,大小错落,疏密有致,不拘形迹,显得疏朗多姿,自然豪逸,汪洋恣肆。极见意境和性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