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探秘”声优粉丝饭圈文化:佛系和疯狂间摇摆

 骨朵国漫 2021-01-14

粉丝的疯狂程度,全天下一样。

有人在声控贴吧里问:“因为声优吸粉最主要的途径就是各类迷人声线吧。有多少人是完全的声控,而能做到和颜无关呢。其实我觉得很多声优都是颜音不匹颜。或者是有另一类人?是因为动画角色出色的表现吸引到了粉丝,粉丝爱屋及乌,也就被声优吸粉了?”

据报道,就目前看来,国内具有知名度的声优中仍以男性居多,他们大多饰演动漫中男主角的声音而笼络大批粉丝。网配圈,也有不少知名男声优,通过耽美广播剧,笼络了大批具有付费欲望的死忠粉丝。

追其背后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男性对视觉刺激更加敏感,而女性对听觉刺激更加敏感,这已是心理学证实的观点。在看同一部动画的时候,男性会更倾向于看动画剧情和角色本身;而女性则会在关注剧情的同时,能够更多的注意到声优的声音是否“酥”、“有磁性”。

不论是对男性审美的大胆表达,还是对同性偶像的特质要求,背后,都是现代女性对精神独立、社会地位、物质财富种种价值肯定的内在需求。

声优的发源起始于广播剧,而广播剧则是由网配爱好者“开启”。网配爱好者找来喜欢的小说IP,多以言情、耽美为主,进行分角色配音,并在论坛、社交媒体上进行传播,受众主要是ACGN的重度用户。

可以这么说,在国漫崛起之前,网配和商配可谓泾渭分明:“网配”配广播剧,在ACGN用户中声名远播,却被大众视为异类;而“商配”配影视剧,大众只闻其声却不知起名。

什么样的明星会一直保持高热度?一个是有作品,一个是有人设,而在互联网时代下成长声优两者都有。发迹于互联网,成名于互联网,他们知道怎么玩互联网,这是天然的优势。

声优们在打造自身形象和吸引忠实粉丝上,已经有了较为成熟的模式和心得。粉丝就像时下小鲜肉的粉丝一样,有专有名称、统一口号和粉丝团体。

为此,骨朵国漫(ID:guduoguoman)采访了两位“独特”的声优粉丝,探究了下声优粉丝的饭圈文化。

余羽 90后 

职业:新媒体营销

“我不爱社交所以不混圈,但我了解”

我是从2012年开始关注网配声优的。网配都是自己玩,一群可能不那么专业的人,自己感兴趣自己玩,会配一些广播剧。他们发的渠道是晋江论坛两个板块是专门发广播剧的,最开始大家都会往那发,当时贴吧微博上也都没有。

其实基本上那时听广播剧,偶尔去留个言,因为支撑这群网配爱好者做下去的就是粉丝留言,完全没有什么报酬。网配的那一群人里面后来有真正成为职业声优的。比如说像光合积木,会去找网配里玩得比较好的,发展成为商配声优。

声优有粉丝聚集应该是从2008-2009年开始,那时也有了好多各种商配、网配的团体,组织还很分明,比如说是有社长、副社长,然后各个部门什么都有。做策划的,专业配音的,有做后期的,反正全部都有,还是一个很严密的组织,大家一起来做这件事情,做得好就会得到大家的拥护。

像那几个行业大咖都是专业出身,他们带动了职业化。因为最开始基本上都是电视剧、电影或者动画需要配音,基本上都是会找专业的配音演员,不会找网配出身的声优。肯定还是要有专业的人来带,也就是说是专业配音演员,挖掘了网配新人,带到了职业生涯。

从晋江之后,我的关注渠道一般就是微博,这是声优们最主要的宣传阵地,基本上都会往微博上面发。然后再就是喜马拉雅和荔枝,现在听的最多的是猫耳FM。我就关注几个我喜欢的,他们出的东西足够我看就可以了。

我觉得做职业声优赚钱是好事,最开始其实很多粉丝会排斥,但是后来这两年因为可能我接触的人也都长大了,成熟了,开始工作了,明白其中的道理了。我觉得现在粉丝的年龄从学生到那社会人士都有,00后05后都在追声优的,我觉得都有的,我是没有混圈的,但是是有一些网上的群是可以申请加入,但是应该也没有那么严律归类为狂热的明星粉丝,规制严密到你必须进去之后需要集体听从指挥啥的。因为我非常不喜欢这种“体制”的束缚,我不从众,只是自己开心就行了。

我不混圈子的原因还得是对社交那一套不感兴趣,独自获取的快乐远远大于聚众狂欢,所以我这样挺好,年轻人不都这样么。

小鹅 90后

职业:平面设计

“我有技术用爱发电,粉丝觉得我有用”

我从去年才开始喜欢声优的,之前就一直听有声书,我参加的第一场活动《狐妖小红娘》的一场线下见面会。

最开始其实都没有什么商业活动,所以你能花钱的真的只是他可能参加某个活动,你去看他一眼就是这样。就像漫展的门票也很便宜,也就是四五十就可以买一张门票。

这几年有些视频音频的平台,像是荔枝FM,他们会就是说做一些广播剧,他们就是说以他们牵头去找一些声优制作出来,你要花钱去听这个东西,就是从一个网络的一个产物变成了一个商业的商品,最开始的时候也都是10块20块这样的消费,和在网上花钱买网文小说没什么区别。

平常也就是广播剧和有声书书,因为有关声音的也就是这些,然后再就是像之前他们做过声优剧,就是线下的活动了,就是线下见面当面朗读,在旁边led大屏上面配画面,一般都是单独找场地单办。

和其他饭圈没区别,都一样。我觉得怎么说更狂热一点,对,更病态,因为这圈子小,会觉得这个气氛是更狂热,会做一些更疯狂的事情。我觉得好多行为在那个粉圈里边就是脑残粉。

比如说,边江参加的那期《声临其境》,结果最后是胜利的是郑恺,粉丝们就不乐意了,说为什么一个专业的配音演员就干不过一个演员,节目组这样不尊重配音员,在官微留言就吵起来了,我不进粉丝群,但是会认识粉丝,因为见面会的时候总会认识到的,然后就会结伴参加活动。

我有专业技能,会做一些粉丝向的图,平常发在自己的微博,粉丝会单独给我发私信,征得同意发在超话里。我是有功能的,能用技术为爱发电。就算加入粉丝会也不是个没用的人,能用自己的专业技能博得喜爱(笑)。

我的微博是跟粉丝最直接接触的一个载体,就是现在所有的信息都是通过微博来获取。现在时代可以让你的距离刚好,我可以选择不入粉丝组织,但我算是个半混圈的人。

编辑 │ 朝阳雷佳音

版式 │ 小鹿

视觉 │ 鹅大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