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大明宣德炉特征来辨别铜镜,不妨收藏一下

 新用户36705257 2021-01-14

  据了解,明宣德炉从开炉炼制到停炉封铸前后约面世3000只。也就是说,即使所有这些宣德香炉都流落到了民间,藏友们收到的几率最多只有四十万分之一。

  宣德炉是中国历史上第 一次运用黄铜铸成的铜器,以色泽为亮点,其色内融。明代以前的铜器都是青铜,容易生锈。明代宣德年间,碰巧暹罗国进贡了一批甚为特别的“风磨铜”,宣德皇帝朱瞻基突发奇想,要用这批铜制作一批香炉。

  嵌工艺精湛,在岁月的侵蚀下仍然不失神采,令人称道。宣德炉最初是拟古器式样铸成,并非出于臆造,所以青铜簋也属原形之一,蝉纹、回纹本为商周青铜器上的重要纹饰。

  宣德炉顾名思义就是,大明宣德年间所做的铜香炉。宣德其实就是明宣宗朱瞻基的年号。

  大明宣德炉,可以说是中国香炉史上最 具有代表性的炉器之一,如果说宋式炉器是由用到赏的初始,那宣炉则是赏之极 致。宣炉的形成,有着偶然,也有必然。偶然者,在于材质,风磨铜当时非我朝所有之物;必然者,帝王好雅,冶铜工艺成熟,香炉使用普及等。如非几重因缘聚合,也难有宣炉之显。

  明嘉靖年一代 相严嵩柄权。严嵩在明朝可谓是三朝元老,弘治年的进士、正德年复官(因病修养十年)、嘉靖年升为首辅(宰相),严嵩阴险 诈,利用嘉靖帝对自己的宠信和多年为官的经验排除异己、独揽朝政,晚年将朝政交给其子严世蕃(字东楼)处理,严氏父子一时权倾天下,朝野上下称严氏父子为“大丞相”“小丞相”,当朝太子都要受制于严氏父子,可见严氏父子权势之大,劫取一部分无款宣德炉,对严氏父子来说是易如反掌。

  宣德炉采用铜再加上数十种贵金属原料冶炼而成,冶炼次数达十二次之多,基本上已经达到纯铜的地步,所以手感格外细腻,摸上去像婴儿的肌肤一样细腻柔滑。因其纯度极高,所以手感格外沉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