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里,才是西方文明的源头!

 振王府图书馆 2021-01-15

 手工镜片磨制在今天需要玻璃、金刚砂等,而玻璃在今天,被当成是“西方科学技术的重要发明”,并有人常用此来责怪中国人不重视玻璃,没发明眼镜!

  而事实上,玻璃在中国只是烧制瓷器的副产品。瓷器本身的釉,就是玻璃!还有天然的玻璃,黑曜石属于火山琉璃,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水晶。

  玻璃没有熔点,只有软化点。通常软化点600度左右,随着温度的增高,其流动性会越来越好。

  熔制玻璃需要1500度的温度是因为有些原料需要这么高温度才能熔化,还有排除刚形成的玻璃液中的气泡(CO2)也需要有很高的温度。

  而玻璃的高温制造,需要一系列条件:要达到1200℃度的“较低”炉温,也需要一个特别的附加设备实现“风箱”,这里的风箱是指“双动式活塞风箱”,而1200摄氏度高温,炉子就必须用耐火砖,耐火砖的成分,跟陶瓷的成分类似!

  春秋末期,炼铁炉温提高,得到含碳3.5%以上的生铁,可以在较低温度(1200℃)熔化、铸造,并通过加热退火,消除脆性,得到韧性铸铁器件。这一发明早于欧洲约2000年。战国中期,铁在农具、手工工具、兵器上大规模应用,冶铁业中心逐渐形成。

  这说明在中国,至少春秋末期就已经能够实现想要达到的1200℃度的“较低”炉温了!

  还有熔化的玻璃或者钢铁,要有容器装,不然熔化了跟煤渣混在一起,又变成矿石了,这就需要陶瓷做的坩埚才能盛放!

  也就是说,制造玻璃需要有“成套装备”!在中国是有一系列相关技术来支持的,因此只有中国才有“成套设备”!其中,涉及的技术、设备更多,专业人士懂的更多,就不班门弄斧啦!大家仔细思考也能够联想到更多的!

  据说“古埃及”可以在“沙子上篝火完了得到玻璃”,真的能信吗?!

  西方没有瓷器,就别提“发明”玻璃了,更别提透镜的磨制技术了。压根就没有的事!


  西方真正获得瓷器的技术,是由(1664年-1741年)汉名为殷弘绪的传教士从中国景德镇获得的,它是天主教耶稣会法国籍传教士,工业间谍。他曾在中国景德镇居住过7年,1712年他写信给法国的传教士,详细地介绍了瓷器的原材料和瓷器的制作方法,从而使法国人在法国本地仿造出瓷器。以后又传遍欧洲各地。

  “殷弘绪”是他的中国名字,洋名字叫“佩里·昂特雷科莱”。他跟随白晋一起搭乘“安斐特里特”号来中国,身份是法国教会派出的传教士。白晋是法王路易十四派往中国的传教士,为法王康熙帝的隔海友谊架起了桥梁。殷弘绪与其他传教士一起,于1698年在广州登陆。他的官派传教士身份,为他在景德镇从事“间谍”活动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他的一生中做过两件轰动欧洲,甚至世界的大事。第一件大事是将人痘接种的方法传到了欧洲,从而结束天花没法预防的历史;第二件大事就是深入景德镇的窑厂,破解了困扰欧洲长达几百年的秘密——中国瓷器的秘密。这两件事都是走人情办成的,前者是他用礼物结交宫廷御医,弄到了人痘种和种痘方式;后者是他搭上了江西巡抚郎廷极的关系,通过进贡一批法国葡萄酒,讨得康熙帝的欢心,得到常驻景德镇传教的差事。

  还有如今,西方已经不承认这段从中国获得人痘接种方法的历史.....他们将中医的发明篡改成他们自己的“发明”,并由此而批判中医是“落后”的!
..........

根据零星的历史文献记载,中国自夏商之前,各地各级政府就开始了大规模的文字、实物的信息采集、编码、整理和利用工程。并在长期的经验积累过程中,对这些信息进行了相应的度量规范。阴阳历、度量衡、文字、语言的规范,毛笔、竹简的规格等等。

历朝历代,各地信息官员通过采集地方信息,构建地方志。中央图书管理机构——后称为御书房,通过对全国管辖区域内的地方志、轶事等进行采集、归纳、整理,构建起系统的书目汇编,形成百科全书。同时,也复制与中国交好的其他国家的书卷,通过派遣图书馆工作人员到其他国家(如印度),购买成套的经典等方式,整理出御书房内的各类典籍。

2500年前的战国时期的齿轮

中国历朝御书房,随多次迁都而搬迁。最后,明朝时期在北京皇宫建立了举世无双的,当时世界上藏书最多、文种最繁、书目记录最全的御书房文、物收藏。

御书房,不仅是收藏书籍的场所,还是一个信息采集、编撰、整理、利用的体系。当时御书房,除了遍布全国及京城的天文观象机构,还有其它的物理、化学、生物、医学等实验机构。这些机构一直运行到满清入关,满清政府将汉族官员赶出皇宫为止。

这些实验机构内的仪器设备,在汉族官员被赶出皇宫后,由当时在皇宫内的西方传教士,进行整理归纳。其中很多被扔进了窖藏里。这些仪器设备,一直被回到西方的西方传教士暗暗惦记。直到后来英法联军到北京,抢劫一空。

御书房采集的信息,包括自然、社会、文学、历史、政治等所有领域。在鼎盛时期,图书馆藏书量达70万卷。仅图书目录就达120卷。绝大部分放置在总馆宫廷内,小部分则存放在分馆、各方寺院内。但仅分馆之藏书也有四万卷之多。馆内收藏了当时中国大批哲学、诗歌、文学、医学、宗教、伦理、科学著述和各类孤本书籍。

御书房有专门人员对所收藏书籍进行标记、分类、整理研究,以提高文献资料的利用效率,并编制了初步的图书分类法。学者认为,当时该馆的两项重要任务,就是编纂具有权威性的科技、史学、文学书目,和整理、校勘前代作家的著作,使之成为标准的纸卷样式,以便于大量储存。

但有关图书文献收集、藏书规模、文献整理、目录分类等详细情况,世人却知甚少,这些内容一直是后代学者研究的焦点之一。

这是一幅明末的美人图,画中有一个十分精美的座钟

除了保存纪录、搜藏各种书简、文字、书画、史籍资料外,御书房还收藏有以下珍贵作品、科技仪器与资料:

有古代的浑天仪、地动仪、坐标系等空间定位体系;

各朝各代改良的天文仪器、地震仪器等,有张衡等古代天文学家的手稿及著作;

有擒纵器、自鸣钟等时间定位体系,有相关的著作及手稿;

于公元前数百年前就提出的“太阳和地球理论”的古代天文学家之“日心说”理论相关著作;

宋朝科学家沈括的手稿;天工开物等中国古代机械科技;

包括《微积分》在内的中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的许多真迹原件,《几何原本》其实也是中国的;

有医学奠基人之称的华佗的许多著述手稿,还有李时珍等,对医学做出贡献的学者的著作手迹;

起源于巫术的古代冶金术、炼丹术等化学工艺;古代磁学、电学、光学仪器设备及著作;

中国古代文学作家,四大名著,著名剧本,曹雪芹、吴承恩、汤显祖等作家的手稿真迹;

中国古代哲学科学家孔子、孟子、老子等人的手稿及著作;等等。

陕西博物馆珍藏的元朝时期的“幻方铁板”证明,阿拉伯数字起源于中国。

各朝各代都有的御书房,它所在的古都,如唐朝的长安,明朝的北京,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使藏书丰富的御书房迅速成为当时的科学、文化、哲学、艺术的知识宝库与传播站。

许多著名的科学家、哲学家、思想家和艺术家纷纷来到这里,进行研究、讲学、著书立说和从事其他学术交流活动,使御书房图书馆享有“世界上最好的学校”的美名,并在整个东亚传播文明长达一千五百多年。

日本、韩国、越南等东亚汉文明,都接受过中国皇宫御书房的重大影响,而到中国来“寻找上帝存在证据”的西方传教士,也是在这里,成为各个领域的科学家的。

御书房内设有数学、医学、天文学、文学四个部,由国家聘任著名学者在馆内从事学术研究,并担任图书管理员。御书房就成为当时世界上主要的文化与学术中心。御书房历任的馆长和馆员均为当时的著名学者。

已被证实的御书房的各方面贡献。数学方面,计算出地球圆周,并经过精细观察,推导出一年365又1/4天的月历,世界上第一个提出每四年有一年是366天。祖冲之则发现了π;天文学方面,创造了一个有475颗星斗、44个星座的目录,以帮助水手在大海航行时的方向导航;力学方面,有各类上万种机械,如 螺旋抽水机,借用手摇装置帮助打水.........

《七修类稿》是明朝郎瑛所著的文言笔记,内有关于 眼镜的详细描述

北京御书房在其存在的六百多年中,对中国及其全世界的学术发展,尤其对繁荣图书出版事业具有重要影响。

大量西方传教士在中国皇宫御书房里,长期滞留学习,长者呆了数十年,甚至终身呆在这里。如,利玛窦、汤若望、南怀仁等。这些传教士,在满清政府将汉族官员赶出御书房后,很多仍旧被清政府留任在这里,负责对海外来的外国学者,进行讲学;这些讲学,传播的是中国御书房里的内容,却被西方汉学家写的近代宫廷历史。描述成,西方传教士在中国传播西方文明.......

中国皇宫御书房,在被西方英法联军抢劫一空前,已经接待西方传教士,长达数百年之久;这些西方传教士回到欧洲后,将中国御书房里的天文、地理、数学、物理、化学等知识,通过欧洲教会在西方广泛传播,提升了西方社会的教育水平;同时,将中国严明禁止的枪炮武器技术,也带回了欧洲。让“西方新十字军”获得了抢劫屠杀全世界的魔法和战斗力。

最终,西方人用中国人的武器技术,攻打回到北京,并把皇宫御书房里的古代典籍、科技仪器抢劫一空,还制造了个焚烧现场,做出一副什么也没拿的样子。。。。。

其实,早在打劫中国御书房六七百年之前,西方十字军,就在精心设计抢劫中国文明的计划了,并且做了长期准备。西方十字军东征的目的,本来是想踏入他们梦寐以求的天堂中国的。但随着中国的临近,他们逐渐明白了,创造天堂的是人的智慧和知识,而不是神。于是,他们将升入天堂的夙愿,变成了掠夺天堂的贪婪。不过,他们歧途掠夺中国的脚步,被已经捷足先登的蒙古人(元朝)打退了。

但他们并不死心,继续周密地制定着他们的掠夺计划。在西方教会的统领下,西欧多个教会权利涉足的国家,都参与制定了这个世界级的“文化打劫”的谋划。

1600年代, 在欧洲教会组织下,西方史学界、科技界、艺术界、商业界,开始在梵蒂冈大教堂旁边,构建古希腊、古罗马人造废墟,并且开始出现了埃及金字塔的设计图纸。在长达数百年的时间里,这些金字塔设计图纸不停修改变迁。最终,1786-1826之间,拿破仑派数十万士兵,到埃及去建设金字塔,并准备在非洲的沙漠边缘,打造一个亚历山大图书馆的历史图腾,来容纳即将抢劫到手的中国御书房里的古代典籍。

而在这沙漠边缘,西方设计出来一个虚构的、堪比中国御书房的“古埃及图书馆”后,却发现很难为其书籍的起源,找到一个能够孕育那样宏大文明的历史支撑。为了构建一个谎言,不得不用更大的谎言来圆满.......于是,在过去数个世纪里,为了把东方古代智慧套在自己身上,西方十字军部落,及其部落联盟体,开始了长达数个世纪的,全民皆兵、大规模、社会化的历史造假过程,这个过程,至今无法停止。

满清入关后,把汉族官员都赶出御书房了,大量实验被终止,只有西方传教士被清政府允许,继续留在御书房里,从事过去汉族官员从事的工作,汉族官员留下的各类科技仪器,也是这群西方传教士来负责整理的。

如下图这类西方科技人员,都是在抢劫中国皇宫御书房后,才成批出现的。他们研究的内容,都是中国御书房里书籍的内容;他们所从事的实验,都是中国明朝御书房官员没有完成的实验。


孝庄皇后,甚至将这样的一群西方传教士认作自己的干爹,推心置腹,任命他们为御书房的主管;

在西方传教士主管御书房的这段时间里,大量的科技典籍、科技仪器,被转移到了西方。

作为当时的外来政府,为了增加清政府统治中国的筹码,清政府也乐意宣传这些西方传教士,并且将这些御书房里的“中国智慧”,说成是西方引入的“西方文明”。这样,满清政府也就成了“中国文明的贡献者”。

就这样,中国的古代文明、古代智慧,被这些东西方劣等文明,转变成为他们的“智商脑浆”了;

而由于御书房里科技典籍、科技仪器的丢失,中国近代文明,实质上是已经断裂了。

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西方媒体,总是强调中国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没有断裂的文明的原因了:并不是因为实事上没有断裂,而是他们想掩饰自己对中国文明大规模抢劫所形成的断痕。

教会,一切的根源都出自教会。他们为了让自己的神权永久保持,是绝不允许不信教的民族在知识和能力上超越他们的。中国本来是他们所认为的天堂,但当他们的智力开始发挥作用后,中国反而成为了他们在知识和能力上最可怕的敌人。于是,他们就在这个敌人被满清统治的时候,利用传教士并借助满清政府的昏庸,浑然不觉地偷走了这个敌人的灵魂.....。

当然了中华文明遭此浩劫,最根本的原因还是由于其自身拥有难以克服的弱点。这些弱点无法通过自身的努力去克服,必须要通过强大的外力去移除。这个移除弱点的过程,险些导致中华民族的灭绝......这是一个宏大的课题,以后再谈。

万幸的是,中华民族在生死存亡的危机时刻,通过国共两党的决裂,懵懵懂懂地选择了跟随我党解放闹革命的道路。而我党又在生死存亡的危长征路上,坚定地选择了中华民族的杰出代表毛泽东。

但实事求是地讲,我中华民族红军长征后的50年里,只是逐渐恢复了作为一般民族本该具有的普通的民族性,还远没有找回本该具有的引领世界文明的伟大的灵魂。这个时期,中华民族只是在体力上得到了恢复,但在智力上还处在失魂落魄的阶段。

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国才逐步找回了属于自己的灵魂。迈入新世纪,特别是在08年正确应对金融危机之后,我国才真正走上了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

现在,我魁伟华夏已浩然挺立在世界新文明端口,正在稳稳地开启新文明的历史洪流。 任何试图阻挡浩荡洪流的邪恶势力,都将在瞬间崩溃,成为残渣泡沫随流而去。近段时期的国际局势变革,正在显著地证明这一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