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泡澡漫谈 || 申卫华

 一犁_书馆 2021-01-15

作者:申卫华





   提起咱们这一代人,如今的生活是翻天覆地。就说这简单的洗澡,已经是今非昔比,弹弓换炮。看看现在,就连最普通的百姓人家,都装备有太阳能,电热水器,燃气热水器,还有小区集中供暖。然而,如今再怎么洗澡,哪怕是一天两次,还是怀念那洁身的大澡堂,泡澡的大水池。

   在儿时的记忆中,洗澡可是难得的一件大事,尤其在清冷的冬季,由于天寒地冻,十天半月或者一周,才能痛痛快快的洗上一回。而能洗澡的地方,在那年那月的市区是少之又少。在曾经的记忆中,好像就近的大闸口北,好大的一片辖区,才有一处洗澡的地方,她就是和平浴室,也是我们曾经喜欢泡澡的大澡堂。
 将和平浴室称为大澡堂,当年是名副其实。它原本是座两层小楼,上层住宿的地方,下层洗澡的场所。洗澡的大池在中间,东西两头有六个脱衣服的大厅,分成雅间和普间。雅间里是一排排软躺椅,像沙发一样,上面放着干的大浴巾;普间,是在普座房间内仅一排木质躺椅,上面放着细席。当然,还有更普通的,就是在一大房间里,砌有像北方一样的大炕,上面放着草席。

   以一个脱衣间,一次可脱二十人计算,那一回奔向澡池的就达一百多人,你说这澡堂大不大。再说大澡堂里的水池,也分大中小。大池约有三、四十平米,水温在六十度上下,是最好泡澡的池子。至于烫水池和开水池,一是为过滤水温专门设置,二是为烫脚丫者提供方便。
   大澡堂之所以称大,主要是温水池较大,占整个澡池的五分之四。记得温水池有两块木板,掸在池子之上,上面可供泡澡坐人。那年头没有淋浴,一汪池水都是从开张到打烊,让浴客们轮番泡洗。而一天洗个千把号人,是和平浴室大澡堂的常事。
   童年的我们,为了不淌大澡堂的浑水,总是约好新村的一帮发小,于星期日上午早早赶到大澡堂,做第一批下澡池的浴客。不过,这时间把控得适宜,有时去早了,这泡澡池里的水还不热,池边活活抖抖;有时去迟了,那水池中已人满为患,只得插空下池。
   那年的泡澡,着实一个难字。不过下到澡池,还是一个“爽”字痛快。当推开吊着石锁的木门,跨进雾霾似的大池中,浴客们是赤条条相见。而入得池中,其情其景就剩两个字“舒服”。你想啊,十天半月洗回澡,就在大池中这么一泡,那感觉那滋味,如同神仙一般。
 由于热水侵入身上厚实的灰积,那浑身的痒痒自不必说,只需用毛巾轻轻一划拉,全身上下的污垢,就像掉下的黑面条。而每到此时,一帮发小们,还会情不自禁的哼起曾经的儿歌:张邋遢,张邋遢,用灰搓绳背宝塔。由于当家的外祖父,在那年月洗澡每次只给五分钱,所以泡澡后的搓背,只靠自力更生,或发小们的互相帮助了。
   说起童年的洗澡,除了泡还有嬉。记得下到水池泡足痛快后,除了相互搓背揉捏;还相互泼水打着水仗;相互在那木板下的水中钻来钻去,捉着迷藏;或相互间捏着鼻子闷在水中,看谁闭气的时间最长。不过,真正体会和品尝到泡澡的惬意,还是在成年之后。
   要说泡澡的档次,当属扬州的地道。扬州曾有三把刀闻名于世,而其中之一的修脚刀,是与泡澡有关。我曾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在扬州东关街的百年澡堂,享受过一回泡澡后的修脚刀。师傅姓啥早就忘却,唯有印象中那修脚的祖传手艺,可堪称艺术大师。

   曾记得当年我的双脚,除了患有灰指甲,还有三只鸡眼。感谢的是那位修脚大师,竟让我的灰指甲修正,小鸡眼根除。后来有扬州的同事老葛,正为公子中专刚毕业后的工作犯难。结果在我的建议下,得到了修脚大师的真传。据说老葛的三个公子,在改革开放初到东北的大庆,开了家洗浴中心,正是扬州的修脚刀,而让公司做大做强。
   当然话说到此,离泡澡的主题有点远了。其实,修脚也好,搓背也罢,应该都属泡澡的文化。想当年的浴室,其泡澡文化,还真包罗万象。其中不乏有茶文化,泡澡后的一杯龙井或瓜片,茶在这里是议论的话题;戏文化,有人泡澡泡的舒畅开心之时,池中吼它一嗓,或京腔,或淮剧,或样板戏,戏在这里是泡澡的点缀。

   至于说到泡澡文化,其最多的,要数“上岸”后的聊文化。澡堂虽是一处小天地,但在澡堂的穿衣休息间,人们是光身相见。而通过言论自由的侃大山,才让这一公共的场所,成了了解国内国际,省内市区新闻消息,社会趣事,以及家长里短,古今中外事事的大通道。

   现如今,人们的生活条件好了,而对于我们这帮退休的人来说,泡澡已经为成一种休闲(文化),就像钓鱼、练字、打太极一样。因为眼下的泡澡,已不是简单的清洁,常到澡堂中泡上一泡,才能感受澡池的惬意。在享受热水净身的舒畅中,融入到聊天的氛围;体会其澡文化的独到!



作者简介

申卫华,祖籍江苏南通。原淮安市公安局警察一名,现淮安市作家协会一员。闲暇之余,喜爱码字、爬格、上网,也有小作偶见有关媒体。回望写作历程,不求成名成家,只图自赏自乐!


期荐读

▼▼▼


漫话创创

淮安的饭局

楼前那条清安河

尴尬的稿费

沙干稀饭

遭遇肩周炎

我是清江兵

闲话抢红包

外祖父的长袍马褂

码字的经历,坎坷并快乐着

石码头大街

家门口的吆喝

船缘

行在运河话酒风

寻稿记


运河文韵

采春的希望

撷秋的欢喜

捡运河文字

征稿启事
为了更好扩大本公号所发文章的影响,即日起本公号入驻360个人图书馆,所有作品皆自动同步到360个人图书馆终身收藏。不同意者请勿投稿,投稿视作默认此项决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