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德道经》德之洞见《利己篇》

 衆妙之門 2021-01-15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是以大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德道经》德之洞见《利己篇》

《德经》第一篇,老子开始上课了。

《道经》是老子阐诉道,后来人们不知所云,改动不大,我还能鱼目混珠,瞎瓣蒙混。这《德经》可真是没办法了,各朝大能各显神通,改动之大,面目全非。看来只能借《心经》起头了。南无观世音菩萨。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就一句,“德”字辈懂了。老子很满意,点了点头继续说。后面仁字辈的点拨了一下,拍一脑门也懂了。义字辈的要仔仔细细的教,抓着头发说大概懂了。而礼字辈就会埋头抄经书。最后几个教又教不会,带又带不动。老子心想,今天没有熟人在,高低也要整几句。

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是以大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解释这句话前要先说明礼义仁德。礼,有德。义,无德。仁,失德。德,上德。而礼和义,有德和无德合称下德。

道生真,真生显,显生有。有和无,显。仁为元行真显通道,真为元神,显为元精,仁失元气。忠信 失攘臂。古文的字打出不来,我实在懒,画也画不像。攘臂而乃之,就是乃 忠信 失 攘臂。道为一,乃之。道为中,守之。道为瓷,忘之。显性世界,玄三归真,失而进入真性世界。“乱之首”,手执乱麻,这系列麻烦事的开始。

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是以大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

前面说的显性世界的认知,是道在显性世界的华显,而大丈夫修行开始,修行是 以大,丈,夫依次递进。所以要去江海,不呆在泊里,要在真实里,不在华显里。

故去皮取此,乃礼义仁德的阶段目标。

礼 义 仁 德

浴 泊 江 海

有 无 显真通道 真

最后一段话,老子说。我,老子,奋N世之余烈,上上上太乙大大大德,我还从愚开始,(娘胎里带出来的自我感应器),每天认真打坐,从礼做起。你们这帮聪明人不做愚,喜欢做蠢。

《德道经》德之洞见《利己篇》

最后进入本篇正题。文章很长,很长。

在冥想上,印度瑜伽理论认为,左侧鼻为月亮,脊椎左侧有条月脉,右侧为太阳,脊椎右侧有条日脉,脊椎正中有条天脉,是天人沟通的唯一通道,需要刻苦练习才能通畅。

而黄帝内经开始,前任后督中脉,就已经作为我们的冥想理论基础。在老庄哲学,不好意思,中国没有哲学,我们叫修真。都认为我们处在一个显性世界和一个真性世界里。所以 前任后督中脉不在显性世界,而在真性世界。庄子《齐物论》更是对真性世界的完整阐述。到底是我们想太多,还是真实本就如此。可能需要这次百家争鸣,来求证了。回正题。

《德道经》德之洞见《利己篇》

左月右日 左阴右阳 前任后督 前有后无

月脉日脉确实在显性世界有理论作用,如果长期左侧堵塞,右侧呼吸,身体会阴虚。需要用左进右出,月亮呼吸进行调节。而反过来就是,右鼻孔进气,左鼻孔出气,太阳呼吸补充阳气。但这样的方式完全不如内经的前任后督调节来的治本。因为左月右日,调节的是显体。而前任后督调节的是真体。

而后 中医的 穴位 针灸是真的没有效果呢,穴位,经络在显性世界里根本没有解刨学依据,又一个西方用词。

补充一下,《道德经》这本《黄帝真经》,思想理论依据并非《周易》,而是《归藏易》。《连山》以“艮”卦起,以空间为基石。《周易》以“乾”卦起,以物质为基石。《归藏》以“坤”卦起,以能量为基石。所以,道本身就是能量,在道德经中,能量只字未提,真因为是以能量为视角。然后 “天下为母”,“天为阴,地为阳”,以“邦”为本。老子骑牛西出后,春秋战国开启。所以,不要再用《周易》来解《道德经》了,从根上就错了。说这些,是会了引出西方心理学,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本我,超我,自我。今天就推翻它吧。和阿三一样,局限于显性世界的理论基础,根本不能深入本质思维。

人的心理是能量活动,并非物质结构。不受空间结构限制。什么左边母亲,右边父亲,左脑抽象,右脑形象都是显性世界的说法。本我和超我,用大象和骑象人理论强制构成矛盾体,是无奈之举。 而《道德经》中,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超我对应有意识,本我对应无意识。后面的逻辑推理会比较快,不明白就不用明白,实在没意思的很。子从母中来,有从无中来,显性世界里,父是元精,母是元神,而子有显体,就是我们在讨论的身体。还有个真体。显体为元精之体,可见。而真体为元神之体,不可见。赤子元神就在这个真体里。而显体中,精体,却是母之元神生成,所以肉身为本我,表现为母亲属性。而肉心为超我,表现为父亲属性。

一路带着佛洛依德,你以为他的理论没事了么?而现实中,生育者不一定是养育者。子,在3岁前会把第一养育人当成母亲,这就是“本我”意识的原型。而三岁后,天性消失,赤子元神这个真我,因为觉得这个世界太吵了,就躲进了真体,反正有本我意识在,和母亲形成共生关系。而这个时候,原生家庭的第一权威就成了父亲,也就生命中第一个客体,“你”,超我意识开始。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已经不能再制成后面的逻辑推理了。首先,心理是能量,不是物质结构,没有固定对应一说。第二,对立关系不是心理作用的必然。我知道,你们说这已经是乱麻了,所以呀,上面才有“乱之始”。

前任后督理论的引申为前 有意识, 后 无意识 。心为有意识,身为无意识。为什么心为前意识,因为礼在前。不对,你明明说的,肉心是父亲属性,怎么也是义啊。是的,心代表义,所以缺礼,前意识表现为礼。而身代表为礼,缺义。这个时候,有几个懂的我不知道,拍脑门的应该懂了。你们如果还是用显性世界的逻辑推理来论证显真两世界的推理,那就真真是永远出不来了。所以,黄帝内经和道德经永远都有所谓玄的东西,到底哪里玄了?

一个显性世界的大脑,叫有意识对吧。一个显性世界的显体,叫无意识对吧。还有一个真体跟着显体,一个真性大脑在真体里。而这个真性大脑在出生的时候已经激活,叫真我意识。对不起,真意识。

反正我是在瞎瓣,也无所谓,你们隔着屏幕骂我了。

“愚之始”,上文的句子。始,娘胎里带出来的感应器。叫自我感应器,对不起,自感应器。自,就是道可道,第一个道的原型,代表原始动力,原始能量。自感应器对应真,就是真意识,对应有,就是有意识,对应无,就是无意识。说的那么绕,到底是什么?意念,关注,可以了吧。

所以冥想绝对没有无念一说,你在为难谁呢?冥想说的是一念,“守”,“忘”。其实,打这么多字,我很累,我就是个疯子。不可说,不可说。多说无益,奈何奈何。

还有高我 灵商就是真我 。

其实我就想拽文。

山高水长海深

高度广度深度思维。

到现在了,还是没进正题呀。

利己。

只有利己才能利他,社会复杂,你连自己都保护不了,怎么保护别人。

《德经》第一课就是想告诉你,愚之始。活好当下,做一件小事,身心合一,才有机会唤醒赤子元神。王阳明,我心光明,我即宇宙,宇宙即我。给孔老究家扳回一分。佛说禅定,了生死。道说物我两忘,生死两忘。

没睡着前,还有一个事解释下。

聖 攘仁 臂 聲

聖 化身 臂 报身 聲 法身 。一圣三身四智 回答了上一章结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