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夜读丨《论语》《道德经》《金刚经》开篇首段话,暗藏儒释道第一智慧

 hudip 2021-01-15

绿标

文/京博国学

高尔基曾说:“写文章,开头第一句是最难的,好像音乐里的定调一样,往往需要好长时间才能找到它。”

写文章是这样,读文章无疑也是这样。

儒释道经典著作《论语》《道德经》《金刚经》,如果正确理解开篇之语,就会顺着正确的思路,摸准作者的思想脉络,探出其中蕴含的人生大智慧。

《论语》首段话,教做君子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三个问题讲得就是君子之道。

开篇第一句话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君子能够保持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习惯,再加之实践,便能够保持自我内心的平和和沉静。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以学习的知识为乐,赋予自己所得所获以价值,这才是君子该有的学习态度。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当一个人自修自得获得乐趣之后,便需要有两三好友“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共同成长。

曾子云,“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就是此意,彼此之间交流合作,这是君子所推崇的朋友之道。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里就提出了君子的核心概念,“人不知而不愠”。

孔子希望人能够做到谦卑、温柔、恒忍,常保君子之风。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如玉,有更高的趣味、更广的眼界,没空恩恩怨怨,也没心死缠烂打。

《道德经》首段话,阐述什么是“道”

《道德经》开篇一句:“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可以用言语阐述的道理,就不是恒常的大道;可以用文字说明白的概念,就不是恒常的概念。

“道”指的是最根本的道理和规律,是天地的开端,万物之母。老子的道是自然之道,无论是自然之物还是社会之物,它都能与之构成关系,一通百通,融通万物。

针对“道”的方法论,就是《道德经》后来所讲的“载营魄抱一”,即“与道合一”。所谓“与道合一”,是指遵从“道”的规律办事,保持本真和天然的自我。

而一个人如果真正理解懂得“道”的本质,看懂大自然的本质特征,那么思想深度就会进一步加深,高尚的心灵品质也就不唤而出,清净无为的本性就会愈发彰显。

《金刚经》首段话,告诉我们“生活即修行”

《金刚经》在中国是影响非常大的一部佛教经典,“金刚”即金刚石,是自然界中最坚硬的金属,能断万物,所向披靡;“般若”是梵语音译,意为大智慧;“波罗蜜”也是梵语音译,就是摆脱烦恼,到达彼岸。

因此,《金刚经》的经名含义就是以金刚般无坚不摧的大智慧斩断人生的种种烦恼,到达清净的彼岸。

在《金刚经》的第一句中,并没有深奥的语言,而是用简单易懂的语言描述了佛陀的一段生活场景。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食时,著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

到午时该吃饭了,佛祖释迦牟尼披上袈裟,手持钵盂,进入舍卫城中乞食。在城中按顺序挨门挨户化缘完毕,然后回到原来的地方吃饭,饭后,收好袈裟和钵盂,洗净脚,整理好座位,便盘坐在座位上。

乍看上去,这段话并无奇妙之处。可细想一下,像佛这样具有智慧、超凡脱俗、德高望众的人,其平常生活与普通僧人并没有两样,也要自己化缘,自己洗脚,吃完饭就打坐休息,一切都是那么的平常。

这是佛陀慈悲,让众生有机会种福田,并且以身作则,将真理介绍给世人。

真正的真理就在最平凡之处,就在最平常的事物之上,平凡到极点,亦是伟大到极点。

真正的圣人都是于平凡处见伟大,在平常中修行而体悟境界。正所谓“世间莫若修行好,天下无如吃饭难”。

那么,如何从生活中去体会“道”呢?

《金刚经》告诉我们,要拥有平常心,所谓穿衣吃饭即是“道”,平常心是“道”。

真正的平常心就是心止于至善,不计较输赢,从容不迫,宽容而镇定。

一个人若是能够真正守住自己的心,不管他在做什么,我们都会在他身上感受到一份宁静、祥和与自在。

往期推荐:

夜读丨三条成年人的社交“潜规则”,读懂受益终身 夜读丨说话当如水,做事应如山 夜读丨害怕麻烦,是急于求成者的通病

主播:吴强

演员,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

有声小说作品《战天》等

文章来源:民生周刊( ID: msweekly)整理自京博国学(ID:jingboguoxue)

出品:民生周刊(ID:msweekly)新媒体事业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