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拉斐尔名画《雅典学院》谈开:求知探索需要一点神性精神

 xqjhr 2021-01-15

本节内容提示: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拉斐尔名画《雅典学院》谈开,展示人类先贤学术探讨的热烈场面和自由烂漫的人文主义;接着点评马云和马斯克2019年一场东西方式对话,解密判若云泥的闯业理念;最后提倡求知和探索需要有超越性精神,即神性。

作者:黄权旺

▶ 名画《雅典学院》的思考:自由烂漫的人文主义

从拉斐尔名画《雅典学院》谈开:求知探索需要一点神性精神

文艺复兴时期拉斐尔经典名画《雅典学院》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画家拉斐尔有一幅经典名画叫《雅典学院》,该画以罗马圣彼得教堂梵蒂冈教皇宫为背景,以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所建的雅典学院为题,代表着哲学、数学、音乐、天文、艺术和物理等不同学科领域的哲学家、科学家以及艺术家们济济一堂。

美画如实景。恢弘的建筑、蔚蓝的天空和热闹的学术探讨场面,彰显出人类对智慧和真理的追求,充满着超然的艺术色彩。

认真观察这幅名画,发现了一批在哲学、修辞、逻辑、数学、几何、天文、音乐等领域杰出的开拓者们。

左边的一组人物中画的是苏格拉底。而右边的则是天文学家托勒密,弯着腰画几何图形的是物理学家阿基米德;在他们的后面,戴着暗色无檐帽的是画家本人。

左下方是以数学家毕达哥拉斯为核心的一组人物,还有一位伊斯兰教学者,叫阿维洛依;在台阶上,坐着沉思的是哲学家赫拉克利特,离他不远躺着第奥根……

画中共57位人物,姿态各异。这些人物或行走、或交谈、或争论、或计算、或深思,完全沉浸在浓厚的学术氛围和自由辩论的气氛中。

各种交错纵横的内在联系,表现出圆融和谐,愉快温和和神圣优美的基调,充满了浓厚的古典文化气息,洋溢着自由烂漫的人文主义。

其中,最抢镜头的是在画中央指天的柏拉图和指地的亚里士多德。

从拉斐尔名画《雅典学院》谈开:求知探索需要一点神性精神

指天的柏拉图和指地的亚里士多德

古希腊文明历史悠久,充满了自由高尚的人文精神,也是西方文明崛起的源头,它就像一轮最伟大的曙光照亮了人类蒙昧的心灵之所。

柏拉图指向天空,生动形象地表达了他最核心的哲学思想,象征着他的“理念论”。

他认为,除了我们生活的感官世界,实际上还存在一个“理念世界”,它是永恒不变的理念与形式,我们这个世界是理念世界的模仿,或者说是投影。

何以理解?打个比方,画一个“圆”,在我们所经验的世界,不管你用多精巧的圆规,永远画不出一个完美的圆形。

我们这个世界没有“圆”,因为圆是理念世界中最圆满的理念,经验世界中所画的“圆”是它理型本身的临摹。

以此类推,如果往抽象里谈,我们所说的上帝、灵魂、自由、公平、正义……等理念,更是存在我们的理念世界中,在经验世界中不会毫无差别地完美地存在着。我们所在的世界是对理念世界无限的临摹,无穷地趋向于理念世界。

但,这不意味着在我们生活的世界找不到这些理念的临摹物,至少可以找到近似的投影,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人类要追求那些形而上的真善美的事物,即使他不是完美的本身。

画中,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将理念从天堂带回到地上,“指地”象征着将思想聚焦于经验世界。

他认为,形式不再与事物分离,而是内在于事物。形式与物质不是分离的,而是永远在一起,物质和形式结合在一起构成了个体事物。

他认为,感官世界就是真实的世界,物质和形式结合在一起,就是科学的真正对象。亚里士多德的理论总是同科学密切相关,并促进了自然科学的发展。

柏拉图离世后,亚里士多德外出游历多年,后来回到雅典创建了一所修辞学校,授业解惑。

他留下的大量著作被后世分为:逻辑学、自然科学、心理学、形而上学、伦理学、政治学、修辞学等。他是柏拉图的学生,亚历山大的老师,希腊哲学的集大成者。

拉斐尔这幅《雅典学院》名作,将人类先贤求知氛围、追求真理和仰望星空表现得让人神往,引发观者无尽的遐想。

学校就是学习求知的园地,后世的大学也是由雅典学院演变而来。

古往今来,高雅的学术殿堂汇聚了一群心怀理想、追求真知的求知者,他们创造和总结人类的知识,畅想人类的未来,关心全人类的命运。

毋庸置疑,这一片净土不应该被玷污,不应因为世界灾难变得俗气,不应因为商业繁荣而变得市侩,这里既是自我进化的源动力,又是人类文明火种的守护地。

学习知识,不仅需要仰望星空也需要脚踏实地,更需要一种超然的精神理念,看似有点形而下,实则关系到人类探索的胸襟与视野。

▶ 可持续发展的锤炼

自我进化的能力即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知识管理时代所强调的一种能力,具有长远的发展眼光,具有不断开拓、进取和不断完善的心向与能力。

它倡导的理念如下:

(1)世界是变动不居的,没有一劳永逸的事情,今天的优势可能变成明天的劣势,我们经常面临重新洗牌;

(2)强烈的未来意识、危机意识和开拓意识;

(3)人的潜能开发是无穷的;

(4)永远具有可能的发展空间;

(5)个人的职业生涯面临不断的设计和调节;

(6)独立学习和终身学习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

美国学者特里林和胡德(B.Trilling&2.Hood)认为,在一个就业或受聘日益走向“自由随意”的时代,在一个暂时性工作和合约性工作日益增长的时代,知识工作者必须有能力管理自我的生涯之路,不断地学习新技能。

从拉斐尔名画《雅典学院》谈开:求知探索需要一点神性精神

可持续发展带来好生态

应对变化和迅速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能力,对职业生存和终身学习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

在不久的将来,人工智能将会争夺人的饭碗,人类机械性劳作逐步解放出来,低水平的工作被机器代替,有可能造成工人失业。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机器代替人工后,留给人们更多充裕的时间,可以利用这些时间从事创造与享受的工作,创造的价值将远远优胜于劳力产生的价值。

假如你成为一名画家,一个星期内画了一副作品,作品随着画家的个人品牌跃升而增值保值,而流水线上生产出来的玩具却没有这样的价值效应。

越来越多证据显示,精神世界的丰富度将会决定人类的丰富度,如果停留在低纬度劳作,满足于低层级的本能需求,无法跃迁到高层次的精神需求,人生的境界不可能从本能境界、功力境界过渡到道德境界、天地境界,精神无法从“人”向“灵”的世界升华。

导致的结果是,人们感到日子将会越来越无聊,越来越沉湎于碎片化消遣,内心总是觉得世界已经不友好,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日常繁琐的经验事实纠缠于身,触动了脆弱的灵魂,灵魂得不到安宁,从而波及到身心,心理脆弱者可能随时了结一生。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我的建议是学习求知。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学会了这些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审美能力、感受幸福能力、同理心,这几种重要的技能已经成为获取幸福的共识,也是人类应对人工智能社会的法宝。

只能通过知识学习才能锻炼出相应的能力,从相应的能力进化到可持续发展的知识管理当中,在知识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精神的享受。

美国有一名著名的管理专家,他叫彼得·德鲁克,现代管理学理论的奠基人,著有数十部有关管理、经济、政治、社会等方面的专著,并被译为20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国广为传播,成为被全世界管理者奉为圭臬的经典。

从拉斐尔名画《雅典学院》谈开:求知探索需要一点神性精神

管理学家德鲁克

德鲁克的巅峰之作是他的两部同等杰出的巨著:《管理的实践》(1954年)和《管理:任务、责任和实践》(1973年),两本书所涉及的范围都是百科全书式的大部头,且有大量的展望,概括管理思想和实践精粹,至今指导着世界的企业发展。

他卓越的学术成就给他带来了20多个名誉博士学位。《商业周刊》称其为“当代不朽的管理思想大师”,《经济学人周刊》更称其为“大师中的大师’。

如此热爱学习并且具备强劲的知识输出,不愧是知识学习典范人物。

对知识管理钻研透彻,对锤炼能力信息十足,除了不担心被机器人端掉饭碗,未来还像他这样的人才将会脱颖而出,享受学习和输出知识的乐趣,在某个领域开拓自己的核心竞争力,逐步做成个人品牌。

除了有足够的物质回报外,还会迅速跃迁到马斯洛需求论的金字塔,直至自我实现价值。

而实现这些求知探索的理想,这必然需要注入一种超越性精神,即神性

求知需要超越性精神

众所周知,知识管理也是一门重要的学问,研究如何将数据和信息锤炼为知识,如何获取,利用和创新,唯有这样才能保持可持续发展的态势。

在这个过程当中,沿途中我们会获得很多知识图谱;我们还会翻越知识高峰,看到历史风景和人类文明。

清华大学经济学博士、科幻作家郝景芳撰文分析了中国教育系统的现状,她指出中国教育最缺乏的是一种超越精神。

从拉斐尔名画《雅典学院》谈开:求知探索需要一点神性精神

教育需要有超越性精神

如何培养这种超越精神?郝景芳在文章中指出,中国教育需要注入思想和理想,孩子们应该具备宏观思想、国际视野、问题思维、跨界联系的能力。

她认为,“宏观思想:让孩子看得再远一些,想得再大一点,以思想引领行动。希望他们不仅具备优秀技能,更能从宏观大局的角度选择方向,让优秀技能得到智慧的指引。

国际视野:让孩子理解世界、理解古今,具备思考人类问题的意识,未来做好准备走入国际舞台,让中国思考贡献到整个人类文明,成为人类历史真正的杰出者。

问题思维:让孩子了解真实世界的图景,理解当前社会和未来世界的科技、文明与困境,学会思考问题。通过未来反推现在,通过对真实职业的理解,制定个人成长计划。

跨界联系:让孩子能从生活具体的事物出发,超越学科界限,多角度理解事物,具有多方位联结、以小见大的洞察,能将生活具体事物与所学知识联系在一起,解决问题。”

同理,我们在学习知识的时候,最需要的就是超越的精神、理想的境界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教育的目标或者说知识学习的最高层次不仅仅是可持续发展,不是应付考试考个名校,不是找个好工作赚取多少报酬,创业不是为了收割地球的韭菜,更不是为了获取更多的真金白银,而是解决关于宇宙、世界和人类的问题。

有志者志存高远。

回望2019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上,马云和马斯克针对人工智能、宇宙、教育、人类命途等话题上演了一场不算精彩的对话,外界褒贬不一。

在发言中,马云不断地消解议题,话里话外透出精致的商人本质,在交流中充斥着实用主义、虚无主义、不可知论和怀疑主义,马斯克听后却一脸懵逼,心里是不是嘀咕中国人都像他这样子,老爱自以为是?

从拉斐尔名画《雅典学院》谈开:求知探索需要一点神性精神

马斯克听后却一脸懵逼

马斯克试图让马云知道,作为地球的一份子,有责任探索地球的未来,外太空以及人脑的无限可能,可是马云对未来不感兴趣,认为未来无法预测,不担心没有工作,直言对火星没兴趣,只对地球有兴趣,什么人工智能、宇宙、教育、人类命途,他不懂也不太感冒。

马云对马斯克天马行空的想法十分不理解,不明白诗与远方,只在乎眼前的粮食和蔬菜;马斯克关注的是人类未来的星辰大海,期望用创新科技去化解困境。

至此两人的商业理念判若云泥,情不自禁问一句,同是地球有钱人,境界和胸襟咋就相差这么大?

马云学生时代想着结识老外,交朋友认识世界,开阔了视野,所以造就今天的自己;今天的他有钱有势,难道不想与外星人接触一下吗?

实际上精明的商人只想赚钱,不想别的白日梦,他做了淘宝、社区团购、互联网金融这些能够快速赚钱的服务,归根到底,马云本质只是一个精致实用的地球商人,没有别的标签。

马云和马斯克的对话,是现实主义和理想主义的价值碰撞,两人做事的价值理念相去甚远,根本不在同一个频道。

实用主义者谈钱,理想主义者既谈钱更谈理想。有一点区别就是,没钱赚的项目不搞,理想主义者则不赚钱也坚持搞。

我们看一下马斯克创立的公司,比如电动汽车公司Tesla、全美最大太阳能发电公司SolarCity、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它们所涉及的都是探索性的项目,就像一艘科技巨轮超越地球人的格局。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未来持续看好喜欢折腾的马斯克,他充满自由、创新的思想,不断拓展人类想象力的边界,不断地探索宇宙和心灵的最深处,关注着人类的前途命运,有理由相信他的未来不是梦。

从拉斐尔名画《雅典学院》谈开:求知探索需要一点神性精神

人类贸易路线示意图

回顾人类商业科技发展史,那些精致的商人们鼓吹996,散布心灵毒鸡汤,因为缺乏仰望星空的眼光固步自封,缺乏走出小我迈向大我的勇气,走得有多远在此打个问号。

这一番对话的背后,与其说是眼界的较量,倒不如是制度下的个人选择。不同体制下的人才,所追求的目标与脚下生存土地的系统息息相关。

因为探索性项目充满着极大的风险,需要持续烧钱,更糟糕的是,即使烧钱也未必成功,这意味着创业者更关注眼前的利益,谈天论地被视为好高骛远,不切实际。

这种理念在钱多人精的风投圈几乎成为共识,即使有资本的支持,他们也不会贸然介入;即使有资本介入,也不一定有合适的人才执行,更缺失完整的产业链支撑。

如果有钱可以解决一切疑难问题,中国民用芯片和发动机就不会受制于人,显然不是这样。

最重要一点,创业者每一分钱都是自己的血肉,如果全部投入很可能血本无归,不得不慎重考虑前途未卜的风险项目。

在国家资本占比重大的国度,没有政府牵头立项,投入公共资金,几乎没有成功可能性。

至此,人们就不难明白两种不同体制的企业家的追求与策略,便无可厚非。

从拉斐尔名画《雅典学院》谈开:求知探索需要一点神性精神

古希腊爱琴岛

从古希腊开始,人类先贤思考的是世界本源,万物终极规律,人类文明的进程,世界苦难的救赎和理想的社会蓝图等等。

他们具备宏观思想、宇宙视野、问题思维、跨界联系,明白知识学习的责任感和兴趣,从中真正理解学习知识的意义,主动解决人类发展困顿的命题,获得学习与成长的内在激情。

他们解决了世界问题的人从而成为真正有价值的人,这就是一种求知探索的神性体现。

神性,事实上就是一种超越性精神,起源于古希腊。在古希腊的神话当中,神是人性与神性的结合体,但是不是一个完美的形象,有着七情六欲,过分的贪婪和私心导致神道灾难。

如果神性多于人性,本质上会发生灵魂净化和升华,人的精神灵魂要升腾到上帝的视角,高尚的理想和追求,克服人自身的先天缺陷,让超越性精神占据主导地位,超脱人之烦恼与沉疴,思想更加高远。

随着灵性成长,孕育更多无条件的慈悲、灵感、爱与创造力,不受现实羁绊,不迷失于经验世界的纷繁现象,在现实世界勇敢地追求理念世界的真善美。

当我们谈论知识的时候,我们谈论什么已经不太重要,最重要的是,我们在探究的过程中,真正掌握知识管理的精粹,领略先贤们如何从知识积累到创造经典的艰难过程,如何从走出掌握实用性知识的怪圈,秉承神性精神走向思考更深远的人类命题,不在现实世界沉湎、迷惘、沉沦和挣扎。

在人类文化的海洋中,继承学习与创新的精神,学习专家对知识的追求与思考的方式,参悟知识内化与运用的规律,并且活学活用,不要迷失于碎片化时代,不戚戚于贫穷,不惮惮于焦虑。【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