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水满则溢,物极必反

 卿先生的院子 2021-01-15

有书君说

秦王嬴政最终统一中国,这其中除了他个人努力之外,通过前几讲我们已经了解到,这一成果和其先祖们艰苦奋斗是分不开的。经过30多代秦王的努力,秦国从一个不入流的小国最终成为实力强大的大国。秦王嬴政继位时,统一六国是水到渠成之事。但吕不韦被逼自杀后,秦始皇失去了治国的重要助手。为实现自己统一六国的远大抱负,秦始皇后来启用名不经传的李斯。在统一六国和建立秦王朝的过程中,李斯是一位极其重要的人物。他的荣辱与共与秦王朝的兴衰有着密切联系。纵观李斯一生,有功有过,但终究是功大于过。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丞相李斯的故事。

战国时期,楚国的上蔡县。

每到午后,当地人总会看到这样一个场景。

一个年轻男子,牵着一条黄狗,在田间追逐野兔。

这样悠闲、有趣的情景总会引来许多人驻足围观。

原本这样的生活可以一直持续下去,但男子却在暮年之际被腰斩,最后还被灭了三族。

行刑前,男子对他的儿子说道:

“我想和你再牵着黄犬,到上蔡东门追逐狡兔,还能这样吗?”

答案自然是不能。

这名男子,就是辅佐秦始皇统一天下的开国功臣李斯。

李斯,是楚国人,家在上蔡算不上什么豪族巨室。

那么就是这样一个名不经传的小人物,到底是如何一步步登上秦国政坛的最高峰呢?

他为秦的统一到底做了哪些贡献,最后为什么又被处以极刑?

回答这些问题之前,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李斯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水满则溢,物极必反

李斯家在上蔡虽不算豪族有钱之户,但好歹吃喝不愁。

他有一个漂亮的妻子和一个可爱的儿子,婚姻幸福、家庭和睦。

年轻时,曾是一个小小的粮仓管理员。

他的工作就是每天记录粮仓内粮食的入仓和出仓的情况。

官虽不大,但养活一家人倒是没什么大问题。

这样富足的小康生活在常人看来已是十分美好,但李斯却总觉得自己的生活缺少点什么,他也不知道自己想要的究竟是什么。

一次上厕所的时候,几只老鼠的出现,从此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厕所里的老鼠,因为生存环境差,长得瘦骨嶙峋,毛色灰暗,身上又脏又臭,很是令人讨厌。

过了一段时间,李斯在粮仓里又看见了老鼠。

粮仓的生存环境与厕所是天囊之别,宽大的粮仓,吃不尽的粮食,还没有人去惊扰他们。

因此粮仓里的老鼠,长得肥头大耳,毛色油光,老鼠们过得是无忧无虑,逍遥自在。

当时李斯就感慨道:“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

这句话深层次含义就是:一个人能不能成就一番事业,取决于他所处的平台。

这句话体现出了李斯的处世哲学,很多研究历史的学者,都把李斯的这种处世哲学,称为“老鼠哲学”。

水满则溢,物极必反

而且很多人通过这句话推断:

李斯是一个很自私的人,他只想保护自己目前所处的位置。

这句话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个人倒是认为,这种推断有点偏激。

你可以说李斯现实,但说他自私就有点牵强了。

李斯感叹老鼠的同时亦是在感慨自己的人生。

做了8年的小文书,从没有见过外面的大千世界,每天就守着粮仓在本子上写写画画,人生就被局限在这一粮仓之中,没有意义。

怀着改变自己、想要飞黄腾达的迫切心情,李斯辞职了。

他远赴齐楚,拜荀子为师,学习帝王之术。

因为李斯深知平台的重要性,于是他对当时各国的形势进行了分析,比较之后决定去秦国发展,希望能一展抱负。

那么到了秦国之后,李斯真能达成所愿?他又是如何一步步走进权力中心的?

水满则溢,物极必反

李斯到达秦国后,可以说是举目无亲,毫无根基。

当时正值秦昭襄王去世,13岁的秦王嬴政继位,朝政由太后赵姬和丞相吕不韦把持。

于是,李斯审时度势,决定投靠吕不韦做门客。

正所谓,是金子到哪儿都会发光,后来吕不韦很快在自己三千门客中发现了李斯的才华,于是任命他为郎。

“郎”,就是当时皇宫的侍从,这个职位看似不起眼,但对李斯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机会,因为可以接触到秦王嬴政。

之后,李斯凭借自己的才华终于让秦始皇注意到自己,最后还受到嬴政的重用,从一个郎,升为长史、客卿、廷尉,最后官至宰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从那之后,他开始参与秦国的一系列重大决策,之后秦王朝的创建与失败都与之息息相关。

李斯这一生,主要在以下几方面对秦国乃至中国历史都做出了突出贡献。

第一、谏辅秦王政,作出了“天下一统”的决策

李斯曾给秦王政上书了一篇《论统一书》,说当时统一天下时机已经成熟,让秦王政一定要抓住这个时机。

李斯的这个提议深的秦王政的心意,于是封他为长史。

第二、谏阻逐客

秦王嬴政十年,吕不韦被罢免了丞相,那时李斯正是受重用之际,忽然秦王政一道诏书下令,驱逐所有六国客卿,其中就包括李斯。

如果一旦被驱逐,那么李斯之前所有的努力就都化为乌有。

本期前几讲我们提到过,秦国能发展就是得益于它的客卿制,很多帮助秦国发展的人才都是来自六国。

比如秦穆公时期的百里奚、蹇叔;秦孝公时期的商鞅;秦惠文王时期的张仪等等。

没有这些人才,估计也不会有后来的秦国。

而此时秦始皇却突然下令遣散六国人才,这期间到底发生了什么?

水满则溢,物极必反

这还得从一个叫郑国的人说起。

郑国是战国时期的韩国人,著名的水利专家,郑国渠即由他所建。

当时韩国经常受到秦国的攻击,而那时候的韩国在7国中势力算得上是最弱的了,完全没有办法抵挡秦国的攻击。

最后韩王无奈,派郑国前往秦国让其帮助秦来修水利,希望以此来耗费秦国的劳动力,使得秦国没有办法空出多余的力量来进攻韩国。

郑国在水利方面的名声不亚于当时的李冰,其完美的水利规划,轻松的说服了秦王政进行。

修筑水利确实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当时秦国也确实没有多余的力量再攻打韩国。

后来秦王政发现了郑国的间谍的身份,很是气愤,于是想要杀死郑国,停止郑国渠的修建。

最后还下了历史上那道著名的“逐客令”。

李斯走后越想越愤愤不平,于是在回国途中写下了那封鼎鼎大名的《谏逐客书》。

秦王政看到后,立刻下令停止逐客,并派人迎接李斯回秦国,并升他为廷尉。

为什么《谏逐客书》能有如此大的力量竟让帝王撤回自己的命令。

李斯在《谏逐客书》中一针见血地指出了秦国的历史与现状,并充分有力地论述了其中利害关系。

如果当时秦王政不采纳李斯建议,那么那些有才能的客卿回到六国后会成为阻碍秦发展的有力力量,到时好不容易争取的局面将会重新洗牌,延阻天下一统的历史进程。

我们不得不承认李斯的政治格局与眼界,确实不一般。

第三、参与重大改革,巩固大一统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制国家。

期间,李斯升为丞相,参与了一系列重大改革。

比如创立皇帝制度、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反对分封制,力主实现郡县制等等。

李斯入秦后,辅佐嬴政灭六国、推行改革,建立大一统王朝,使秦成为两千多年前世界上疆域最大、文化最发达的国家。

水满则溢,物极必反

李斯从一个无名之辈,一步步走向秦国权力的顶峰,除了其自身才华,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秦始皇对他的信任与支持。

据史料记载:李斯的女儿,嫁的都是秦始皇的儿子;李斯的儿子,娶的都是秦始皇的女儿。

秦始皇如此重用李斯,李斯最后为什么还会背叛秦始皇?

人无完人,李斯纵有经天纬地之才,但也不能忽略其身上出现的问题。

目前学术界对李斯争议的焦点主要在以下三方面。

  • 焚书

在秦始皇那篇文章中我们曾讲到,很多人骂秦始皇是暴君,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他焚书坑儒,但焚书这件事其实是李斯提出来的。

当时很多人提倡恢复实行郡县制,为了压制不同意见,李斯提出焚书:

“凡秦史以外的书,非博士所藏的诗书百家语一律烧掉,保留医药、种植等书。”

焚书,使得“春秋末叶以来蓬勃的自由探索精神”受到致命打击,也使得中国古代文化遭遇了一场浩劫。

  • 妒贤嫉能,杀害韩非

有人说韩非之死是因为李斯妒忌其才华才害死他的。

这种推测还有待考证,因此本文就不重点讨论了。

我们重点说下第三个焦点,就是与赵高合谋发动沙丘之变。

水满则溢,物极必反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南巡沙丘时因病去世。

秦始皇去世前夕,赵高不定期地拜访李斯。

这两个人做官多年,相识已久,但从没有深入交谈过。

赵高第一次约见李斯时就很直接地说出了他惊人的计划:篡改圣旨,让胡亥继承皇位,此后两人共同执掌朝政。

李斯听后很干脆地拒绝了他,并狠狠地骂了赵高。

赵高没有死心,前后4次来找李斯,试尽各种方法,最后直接攻其心,指出李斯有五点不及蒙恬:

论才能李斯不如蒙恬;论功高李斯不如蒙恬;论深谋远虑,遇事不出差错李斯不如蒙恬;论天下没有怨恨,李斯不如蒙恬;论和扶苏有旧情而能得扶苏的信任,李斯不如蒙恬。

如果立扶苏为帝,蒙恬必为相,那时候的李斯将可能会死无葬身之地。

在李斯的怂恿下,李斯终于同意赵高的计谋。

李斯的一念之差,从此对秦朝的结局产生了重大影响。

二世昏庸,赵高专权,很快把辛苦建立起来的秦王朝推向灭亡。

最后也自食恶果,因被赵高算计,使得二世对其恨之入骨,落得俱五刑、夷三族的可悲下场。

所谓的五刑,先将李斯刺字,然后割鼻,再断左右足,割去生殖器,最后腰斩。

当李斯身体一步步被肢解时,但他仍然活着。

不知道此时的李斯会作何感想,有没有后悔当初自己所做的决定。

行刑前,李斯对自己的儿子说道:“我想和你再牵着黄犬,到上蔡东门追逐狡兔,还能这样吗?”

从仓鼠哲学,到位极人臣,李斯不是没有急流勇退的机会,只是他放弃了。

人这一生,终究要为自己的行为买单。

其实,所有的结局都是一种偿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