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 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 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 躞蹀御沟上,沟水东西流。 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 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竹竿何袅袅,鱼尾何簁簁。 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 这是一首汉乐府民歌,相传是西汉才女卓文君所作,但由于年代过于久远,无法得到证实。既然作者有可能是卓文君,姑且算在她头上吧。卓文君(前175-前121),原名文后,四川邛崃人,父亲是四川巨商卓王孙。文君不仅姿色貌美,还精通音律,善古琴,有文名,和西汉大才子司马相如的一段爱情故事也为后人津津乐道。据史书记载,卓文君十六岁嫁人,谁料几年后丈夫就死了,只好返回娘家住。有一天,潦倒落魄的司马相如到卓家做客,喝到酒酣处,众人鼓噪司马相如弹奏一曲。其实这个司马相如早就心怀鬼胎,知道卓家有个女儿,不仅貌美还喜欢音乐。于是他打扮得人模狗样,在席上还假装推辞一番,特意弹奏了一曲《凤求凰》。果不自然,司马相如的撩妹大法宣告成功,文君在门缝里看到相如不仅风流倜傥,还弹得一手好琴,立马动了心。相如也不含糊,趁热打铁,重金买通文君的侍者,表达倾慕之情。干柴烈火,情投意合,文君居然连夜私奔,两人一起跑到相如老家成都。到了成都一看,文君有点傻眼,原来相如是个十足的穷光蛋。爱情不能当饭吃,终于有一天,文君对相如说:“我们还是回邛崃吧,老爹不理我,但可以跟我兄弟借点钱,难不成跟你饿死?”无奈之下,他们变卖仅有的家产,跑到邛崃开了一家酒店(真的就是卖酒的店,不是现代意义的酒店),文君在前面卖酒,相如洗酒器,估计也是围观的多买的少。卓王孙感到非常耻辱,闭门不出,大骂女儿不成材,坚决不给文君一分钱。此时,一些兄弟长辈就来劝他:“你有一个儿子两个女儿,家中又不缺钱,现在生米已经煮成熟饭,虽然那个司马相如现在穷得叮当响,但毕竟是个人才,说不定哪天就发达了。”卓王孙万不得已,于是分给文君家奴一百人,钱财一百万,还给了一大堆嫁妆。相如一下子屌丝逆袭,回到成都买房买田,日子别提多滋润。后来,相如果然一举成名,成了汉武帝的侍从官和大红人。待到相如衣锦还乡时,着实让岳父卓王孙风光了一把,不仅认了这个女婿,还大把给钱。据说,相如发达后,想纳个妾,一时冷淡了文君。文君悲愤之下,写了这首《白头吟》,痛斥相如的忘恩负义。相如看到此诗后,既感叹妻子的才华,又想起昔日的恩情,从此不再提纳妾之事,终得白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