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过于平淡的《人民的名义》大结局,李达康和易学习的争论引人深思

 沉映香 2021-01-15

霸占荧屏近一个月的《人民的名义》终于迎来了万众期待的大结局,不出所料,反派人物全都落网,接受法律的审判。

让人遗憾的是,大结局未免有点过于平淡,没有法庭审判的具体细节,没有紧张刺激的针锋相对,远不如倒数第二集的震撼人心。

不过,虽然有遗憾,大结局还是有亮点的,而且颇为引人深思。

沙瑞金和田国富为了加强对李达康的同级监督,安排了易学习这么一个官场异类。李达康和易学习是老搭档,于是进行了一次推心置腹的深谈。

喝到酒酣处,李达康开始大发牢骚,说自从易学习到任后,有好几个投资商选择撤资,这对于京州的招商引资是一个不小的打击,严重影响GDP。

易学习听说李达康的抱怨后,立即火冒三丈,直斥李达康是为腐败经济找借口,长此下去,自己也将走向腐败的边缘。

其实,李达康和易学习的争执可以用一句古话来概括,即“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一个官员过于清廉很有可能导致没人愿意和你打交道,因为得不到任何好处。

这种说法看似有道理,但它只能存在于私人领域,不应在公共领域成为潜规则。纵观中国历史,所谓的皇权实际是私权,统治结构公私不分,隐藏着许多灰色地带。

如今,我们处于现代政治环境,官员之间不应存在人身依附关系,一切权力应该在制度的笼子里阳光运行,唯有至清才能至公。

往深里说,如果放任这种旧时代的思维在高级领导干部中蔓延,很有可能形成某种潜规则,最终必将走向贪腐的边缘。

从这次争论,我们也可以明显感觉到,李达康是一个人治思维比较浓厚的官员,他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的操守,但毫无疑问,他的为官之道是有一定问题的。

但为何李达康在网络上收获那么多人的喜爱呢?说到底还是因为中国人治的历史太久了,人民群众不相信制度,不相信法律,更愿意相信一个好人。

我不怀疑李达康是一个好人,他也是一个有担当、有底线的官员,但他的所言所行实际上是违反法治精神的,也将自己置于一个危险地带,稍有不慎玩火自焚。

此外,还有一个小细节也引人深思,沙瑞金刚到任时,省委大院的网球场立即被改建成了篮球场,因为沙瑞金喜欢打篮球,如果他喜欢游泳呢?会不会挖成游泳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