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篇千古名文只有八十一个字,却值得很多人学一辈子

 沉映香 2021-01-15

文章到底写多长才合适?现代人似乎都喜欢长篇大论,但在古人眼里,能用一个字说清楚的绝不用一句话,能用一句话说清楚的绝不用一段话。

所以,古人留下的经典名篇大多都不长,言简意赅,回味不穷。即便是在现代,散文名篇如朱自清的《背影》、《匆匆》篇幅都不长,那些长篇大论的你能记住多少?

再比如小编我吧,虽然文笔不咋地,但坚决不写超过1200字的文章,大家时间宝贵,没必要占用你太多。今天想说的这篇文章只有八十一个字,却是不折不扣的千古名篇。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这篇文章大家都再熟悉不过了,估计很多人早就背得滚瓜烂熟。借着这篇短文,我们一起看下古人如何在一篇短文里做到有起兴、有转折、有写景、有画面,还有画龙点睛。

开头四句是起兴,通过名山名水的例子,点出一个道理,不要太在乎外表,而应该重视内涵。有了这个铺垫,后面的转折就顺理成章,到“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形成第一个小结。

接下来的是写景,只有十个字,却精炼得不能再精炼,请仔细品味“绿”字和“青”字,将陋室的幽雅、宁静写得如何一幅油画。

写景是静态的,接下来的六句则是动态描写。陋室虽小,但来往的都是有学问的人,这就好比现在常说的一句话:吃饭重要的不是吃什么,而是和谁一起吃。

那么,在陋室里,主人每天都干些什么呢?也就弹弹琴、读读经书而已,没有聒噪的淫词艳曲,也没有写不完的文案报表,简直是人间天堂的存在。

在介绍完了陋室的布置、陈设和来往的客人之后,刘禹锡恰到好处的引用了两个典故:诸葛亮的草庐和杨雄的亭子。

有了这两个例子,最后的反问铿锵有力:何陋之有?绝妙的是,这句话出自孔子之口,虽然有点时空错乱的感觉,但还是让人不得不承认:夫子所言极是。

这篇短文看似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其实大有讲究,结构完美,语言精练,非大手笔不能为也。试问,如果刘禹锡将此文写成800字,还有这么多人记得住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