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州作家】鲁光芬:脱贫路上的那些事

 中州作家文刊 2021-01-15

  中州作家,从文学到美学【No.724】


脱贫路上的那些事


 河南邓州       鲁光芬

前不久,我从桑庄高铁站下车,来接我的是桑庄镇双庙村党支部书记鲁丰珍。

她,是我高中时的同学。几年前,她把生意交给了儿子打理,放弃了原本在街上做生意当老板的幸福生活,毅然回到乡村带领群众增收致富奔小康!

她,勇于担当,巾帼不让须眉,是双庙村的领头雁!

一路上,我们边走边聊,眨眼间到了村里。


午饭开始了,我打开自己带来的好酒,边吃边喝边聊,三杯酒下肚,书记姐就打开了话匣子,跟我聊起了脱贫路上的那些事:

"这几年我们的确是忙得不可开胶,实际上是五加二白加黑地忙碌着。因为咱这里是邓州市唯一的旅游贫困村,距高铁站2公里,所以咱的工作更要做好做细做扎实。近三年,在驻村第一书记刘海峰的支持和指导下,我们通过采取外出打工+蔬菜种植+养殖业发展、光伏扶贫、金融扶贫、产业就业等措施,使原5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已脱贫了51户,剩余5户已采取扶贫兜底保障措施,入住幸福大院。去年,刚脱贫的余新年,陈安民、孟光义三家,他们的儿子、女儿也纷纷考上了大学。”

提起这三家孩子上大学,驻村第一书记刘海峰接过话茬,他动情地娓娓道来:

“我驻村四年,和鲁书记走村串户,摸底排查,对每个贫困户的信息了如指掌,当我亲眼看到这些贫困户因病因残而致贫的真实状况时,心痛不已,寝食难安。我和鲁书记共同商讨,制订规划。坚持因户施策,一户多策。我们首先从教育入手,让这些贫困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经过多方协调,组织捐款捐物,使这里的贫困户子女,学习条件得到改善。经过努力使村里32名学生享受到了教育补贴,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不让一个孩子因贫困而辍学。”

是啊!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

只有把教育扶贫抓好,让这些孩子知道知识的重要性,才能真正地改变贫穷,摆脱贫困。


刘书记接着说:"我们一手抓教育,一手抓经济。我和鲁书记及村支三委,科学制定帮扶计划和帮扶措施,带领群众致富增收。发展特色种植产业一一即高效蔬菜种植。以正丰特色种植合作社为依托,积极与湖南怀化佳惠农产品批发市场经理成兆龙、广东东莞普惠公司经理邹明凡联系,由他们提供市场销售、种子、化肥和技术,形成蔬菜订单农业。种植莴笋、小辣椒、甜叶菊共计500亩左右,带动全村发展特色种植产业,使贫困户每亩收益达1000元左右。这样,大大的增加了贫困户的收入。”

在搞好种植业的同时,又发展养殖业。

"2017年村民余新年在工地上出了事故导致残疾,加上学生多,日子过得非常紧巴,鲁书记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她亲自送去小额贷款,帮助余新年买了100只羊,又给他们的危房进行了改造。他们又承包30亩地,起早贪黑,忙碌不停,养殖的山羊从100多只发展到现在的300多只。他家因此实现了脱贫致富,奔向了小康之路。儿子去年也考上了大学……”刘书记话音刚落,书记姐的眼角已滚下了几行激动的泪花……

我看着以前爱保养爱打扮的书记姐,如今眼角多了几丝细碎的皱纹,头上也飘了几根白发,素面朝天,衣着简朴,心里酸酸的……

我忍不住又问:"疫情期间,咱们这里的孩子是怎么学习的?贫困户的生活状况如何?”

书记姐说:“疫情期间,我们积极联系电信部门,拉通无线网络,为学生网课学习提供基础设施,让他们安心学习。另外,我们因户施策、因人制宜对贫困劳动力进行就业指导,及时提供就业信息,使其尽快复工,让贫困劳动力全部实现就业……”

老会计王平俭一直沉默不语,酒过三巡,才开始插话:"几年来,在两位书记的领导下,有的村民养羊,有的入股黄志牧业分红,还有光伏扶贫、金融补贴、实用技术培训等措施。使贫困户收入增加,脱贫人数越来越多……"

多日不见,难得一聚,千言万语,各抒情怀。脱贫路上的那些事令人难以忘怀,我趁着酒劲,为他们吟诗一首:

精准扶贫不怕坚,踏平坎坷无怨言。
引领百姓奔小康,打赢脱贫攻坚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