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药物治疗不可摒弃,强直病情放纵不得

 风湿科张政医生 2021-01-15

  强直是一种主要累及脊柱的慢性疾病,多发于20~30的青年男性,发病初期表现为腰骶部疼痛、晨僵等症状,根据国际通用诊断标准,患者腰背痛在三个月以上,且影像学显示骶髂关节炎或化验室检查HLA-B27阳性,排除不良姿势、活动等因素影响,就可诊断为强直性脊柱炎。

  强直性脊柱炎对人体脊柱或其他关节组织破坏极大,一经确诊需要及时治疗。对强直相关症状有疑似的情况,需要到大医院的风湿科就诊,做详细的检查和病情评估,明确诊断或者排除。

  很多强直患者就是因为初期没有及时发现,或者没有得到规范的治疗,才导致强直病程延长,逐渐恶化累及其他关节畸形,造成全身性的强直,导致残疾。

  在强直的临床用药上,常用到的非甾体抗炎药如阿司匹林、吲哚美辛、布洛芬、塞来昔布、双氯芬酸等药物,主要是用于改善晨僵、关节肿痛等症状的,很多人可能比较担心药物是否含有激素问题,其实这些药物都是不含有激素的,甾体通常是指类固醇类物质(即我们理解的激素),而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则是指非激素类的抗炎药物。

  而且像治疗中所用的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命名也有个特征,它们的通用名常以“什么什么松”结尾,比如“泼尼松”、比如“地塞米松”等,患者是可以凭借这些跟非甾体抗炎药有所区分的。

  非甾体药物对强直性脊柱炎有什么作用?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常见的炎症介质包括前列腺素、白细胞介素和肿瘤坏死因子等等,这些炎症介质是强直性脊柱炎疼痛的罪魁祸首。

  通过药物抑制炎症介质时,可以缓解炎症,同时也可以减轻疼痛。非甾体抗炎药(NSAIDs)正是这样一种药物,它作用于环氧化酶,抑制花生四烯酸合成前列腺素,从而抑制炎症,减轻疼痛。

  强直病友还有一个显著的特征——新骨形成。

  强直病友骶髂关节可以出现骨质破坏和骨性融合,脊柱受累可伴随包括肌腱韧带、椎间盘、终板及骨突结构在内的异位骨化,韧带骨赘从相邻椎骨生长,最终相连形成新生骨桥,形似竹节样改变。

  这些病理变化进一步影响强直病友的身体机能,严重降低病友生活质量,最终导致残疾。因此,抑制新骨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非甾体抗炎药可以一定程度抑制新骨形成,阻止强直的放射学进展,持续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可抑制强直病友的炎症反应和延缓放射学进展,并最终可能延缓甚至阻止残疾。

  因此,非甾体抗炎药是治疗强直的一线用药,强友们在治疗强直的过程中一定要规范用药,相信医生,不要因为担心药物副作用或者对治疗不抱希望,而放弃规范治疗或者选用偏方,这样对强直病情的放纵换来的只会是对身体更多的摧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